还原作文的本质:回归生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还原作文的本质:回归生活

周惠娟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田家炳中学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意。”可见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捕捉生活中美的东西,引导学生开阔了解世界的视野,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彰显自己的个性,让作文回归生活,这样的文章才能言之有物,才有真情实感。

【关键词】还原作文本质、回归生活生活、张扬个性

写作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的难点所在,不仅花费的时间很多,消耗的精力也是最大的。可即便如此,学生作文状况依然令人担忧:要么是无话可说,无处下笔;要么是词藻华丽,想象奇特,可内容空洞无物,不知所云。原因何在?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源于实践,文学源于生活,所以要进行创作,就先得有生活的经历,就要先认识生活。作文素材其实就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没有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写出来的作文就很难做到言之有物,很难体现那份真情实感,很难彰显作文的个性。“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个性化作文,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创新的文章。但是,作文也不是文字游戏,不是语言的堆砌,作文须真实,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新课标所说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新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作文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所以要使学生的作文不再单一刻板,缺少生气,不再言之无物,不再无病呻吟,我们就要把作文的本质还原,回归生活,让作文扎根于生活的沃土,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感受、体验生活。

那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呢?

一、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东西。

人类对一切的感知,应该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进而升华为对美的感知。这提醒我们,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美好镜头,因为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头,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有可能写出什么程度的文章来。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在社会生活中,除了灿烂阳光,还会有雨雪与雷鸣。人性也是多棱镜,既能折射出真善美,也能反映出假恶丑,甚至还会有调和的中间色彩。观察生活,要求我们首先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自己身边的一事一物。因疫情居家的这段期间,学生们会经常利用电视或手机等电子设备关注这场“战疫”的情况,于是我在班群上经常与他们交流他们对这次“疫情的所见所闻所感,在交流的过程,学生们会有新的感知,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因此学生们在写以这次“疫情”为材料的作文时,很多学生都写出了颇有见解、颇具情感的作文。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学生在深入了解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地震撼,被那些无私、伟大的“逆行者”们所感动,产生了写作的激情与需要,体现了朱熹所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能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源头丰富了,“水”自然也活了,兴趣来了,“下笔” 自然就“如有神”了。要让学生写好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不仅要注意书本知识的积累、学习,还要多与学生交流生活中的见闻与感受体验,如此他们才会逐渐明白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需要我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的。

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开阔视野

学生们周围生活圈子是狭小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让大家多去关注我们的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事件与出现的形势。如全球新冠疫情爆发、留学生回国、凉山火灾、大学生校园裸贷事件等等。除了引导他们去了解这些事件和形势,我还给他们提供相关事件评论的新闻和视频,让他们多去了解别人是怎么看待这些事情的。只有视野开阔了,作文才不会因禁锢在狭小的天地里而缺少思想的深度。

每逢传统节日,我都要组织学生搞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愉快欢度节日的同时,又能获得深刻、真实的体验。去年的元旦,学生们自发地组织元旦活动,我和学生们一齐动手装扮教室:悬挂的气球、飘飞的彩带、精致的窗花……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喜庆。然后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始了……最后布置学生把今天在活动中体验到的情景写下来。学生通过体验生活,也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的痛苦了,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满是浓浓的真情实感。四川凉山木里县森林火灾31名扑火人员遇难的事件我引导学生们去读报、看新闻、看评论,在班群上交流自己的看法。事后,有好几位学生在朋友圈中谈及了自己的消防员梦想……因为他们的梦想是以现实为基础,所以听来真实感人;又因为他们将思考引入了更深的一层,所以文章显得朴实、深刻而独特。再如: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不能与生活分离,作文应该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鼓励学生在作文时彰显自己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生活,每一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想像与判断,那么反映在习作中也是迥然不同的。作文的本质是描述生活的“真”,即“真话、真情、真心”,作文是个性、心灵的放飞。所以,作文不仅从生活中来,最终还要回生活中去,我们需要的是保护、鼓励学生在作文时敢于彰显自己的个性,避免作文概念化,内容“假大空”的现象。

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写作,反对学生生搬硬套,千人一面;也反对只准歌颂,不准批评,忽视生活的另一面。比如:在一次作文课上,让学生以老子的“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写一篇议论文,多数学生都是从正面写“成功,不仅是战胜别人,更是战胜自己”,也有小部分学生从反面写“战胜别人比战胜自己难”,认为改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有毅力足以,但是战胜别人除了毅力,还要有能力、运气等才行。这就是与众不同的眼光,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位学生的作文表现出生活真实的另一番景象,个性一目了然。

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鼓励和欣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作文,不让生动的童言变成常见的成人话语的粗糙复制品。只有尊重学生的自主,允许、鼓励学生说真话,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才能如实地体现生活,展露学生的个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写自己不熟悉的东西,说自己不想说的话,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就会泯灭。语言作为情感的载体,应该是心灵真情的直接体现,写作应该是自我表达和人沟通的需要,而不是为应付考试或为作文而作。学生只有在作文中显露出自己的本色、本性、真情,那才是真的作文。如以前我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结果收上来一看全是一些“流水帐”式的空话、大话或废话。后来我与学生沟通交流,改成他们比较喜欢也比较适应的办法,一周最少写一次,不限篇数,并鼓励学生写自己心里最想倾诉的事情。结果,学生慢慢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更难得的是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情感世界,有开心、有失落、有忧愁、有烦恼……让人耳目一新。

有句话说得很好:“我们不能为文选情,而应为情选文。”我们以后在教学中可以多让学生去讨论他们感兴趣的新闻,然后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可以放心地、放手让学生彰显自己的个性,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是真实生活的反映,真情实感的流露。

作文来源于生活,作文教学就应回归生活,彰显个性,这就是作文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张婷婷.《新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J]2014年第12期

[2]李艳.在自由的芳草地上驰骋——探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新模式[J],理论导报,2011(12)

[3]李海兵.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12)

[4]邓彤.“序列”和“散点”:百年语文课程取向的嬗变——新课标时代语文观念的反思和重建[J],中学语文教学,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