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探析

宋俊双

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第四中学   136400

摘要

十九大以来,思政课改革在大中小学全面铺开,二十大更是明确思政课要抓好第一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在这样的背景下课进行了新一轮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教学实效性还有待提高。故而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情况,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提升的策略,以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进一步提高贡献力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

引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需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应对外来思想侵蚀,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教育好、培养好下一代的关键对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初中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法治、爱国主义等教育,提高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最主要的途径。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进行探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纠正学生对课程的错误认识

学生只有在总体上正确认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且意识到每一章节的重要性,才会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提高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初中学生正式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之前,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教育,为学生详细解读课程标准,改变学生对课程的固有看法,让学生从总体上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要让学生明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绝不仅仅是学习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是学习与我们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现象及技能,它能教会我们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我,正确处理我与他人、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促进我们的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进一步发展,对我们的生存与思想品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生学习每一章节的新课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对每一章节的正确认识。要为学生进行每一章节的三维课程目标解读,让学生明白每一章节的学习,都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更要着重培养和训练某方面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变学生“划重点,背一背”的错误认识。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节教学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要知道什么是挫折,生活中有哪些挫折等基本知识;更要着重提高自己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己应对挫折、解决挫折的能力;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挫折是可以战胜的,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信念,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二、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与方式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心学生的生活,寻找机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现实关切,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道法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深入开展师生互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不放弃任何学生,切忌侮辱、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坚持新型教师观,促进教师职业角色转变。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摒弃将课本上的一切知识灌输给学生的错误行为,转为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启发诱导学生获取新知识,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探索师生双方共同进步的新途径,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利用校内外活动进行实践教学,补充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做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教师可着重采用案例式教学、情境体验式教学和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进行案例式教学时,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真实性、时代性的案例;要设定准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积极奉献社会》一课时,通过讲解“抗疫烈士”李文亮、“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等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奉献社会的行为都是伟大的,并提问学生打算如何奉献社会,引导学生形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在进行情境体验式教学时,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揭开情绪的面纱》一课时,教师通过创设下面几种情境:当你被评为“三好学生”时,你的情绪是?当你被父母错怪时,你的情绪是?当你准备去爬泰山看日出,天气却一直下雨,你的情绪是?让学生根据情境上台表演,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在良好的体验中学到“情绪的多样性”相关知识。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潜心学习必备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课件制作应简洁清晰、内容全面、重难点突出、有一定趣味性;讲解时应把握好节奏,避免走马观花,并配合一定的板书。

三、学校提供多方面支持

学校要守好教育的“主阵地”,深刻认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认真学习贯彻思政课建设的会议精神和方针政策,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结合学校实际,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标准,统筹安排道法课程,禁止任何学校领导和教师删减或占用道法课。定期开展道法教学督查,着眼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狠抓课堂这个“主战场”,严肃处理一批教学行为不当的教师。探索严格而开明的课堂纪律和日常规范,既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又要让学生保持一定的积极主动性。

学校要制订科学的评价方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评价要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课程专家、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学生和教师本人都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评价内容多样化是指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效性,还要考虑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科研能力、创新意识等。对学生的评价要突出重结论与重过程的统一、重智育与重德育的统一,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整个过程,将学生的常规表现、思想品德状况、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切忌只看学生的道法考试成绩。另外,学校需明确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发展,对于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对于评价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集体,要加以宣传和奖励,发挥他们的榜样引领作用。

四、家庭和社会积极引导

家长要担起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的角色,正确引导和帮助孩子的《道德与法治》学习。首先,家长要与时俱进,更新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摒弃重知识轻德育的错误思想,抛弃《道德与法治》是“副科”、“背诵科”的错误看法,重新认识这门课程。在指导孩子的学习时,要教导孩子背诵书面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在评价孩子的表现时,不要仅局限于考试成绩,更要肯定孩子思想品德的发展,让孩子逐渐领悟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真谛。其次,家长要继承优良家风,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维持融洽的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为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良好环境。最后,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严格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坚持严于律己、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奉献社会等,对孩子进行最直接、最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社会层面要着力排除不良因素的影响。坚决铲除封建落后思想,抵制腐朽落后文化,整顿不良社会风气;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奏响主旋律,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媒体舆论的作用,利用互联网和媒体舆论宣传正能量,普及思政课的相关知识,在全社会掀起一股“学习思政课,争做时代好青年”的热潮。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结语

在党和国家的指导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学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深入提高教学实效性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笔者有感于教学情况,抓住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角度,提供了一些解决思路,笔者也坚信今后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能得到深远持久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雷彩娟. 家校共育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2023,(07):69-71.

[2]张乾朝.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优化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2):67-69.

[3]殷旭姣. 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启发——以生活化教学为切入口[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