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探究科学运动路径——幼儿体育运动科学化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儿童视角下探究科学运动路径——幼儿体育运动科学化的实践研究

许佳

张家港市白鹿幼儿园 

【摘要】体育运动的开展要掌握科学化,贴合幼儿能力与兴趣。开展相关活动,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达成体育施教的最终目的。教师自身应该加强关于幼儿健康领域发展的核心经验的建设,以正确、科学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相融合,有效促进幼儿的锻炼水平和运动能力。本文便是针对以往体育活动开展的不足,从体育运动科学化的角度提出的具体体育运动开展组织策略及方法。

【关键词】体育运动;科学化;健康领域

幼儿体育运动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基本动作发展,提高幼儿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运用科学化理念开展幼儿园体育运动,为体育运动活动的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和方向导引,能够帮助教师科学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核心元素的实现途径,以此为幼儿运动质量的提高创设一个体系化、高效化和主体化平台。以下便是幼儿体验运动科学化开展的具体筹谋与策略。

一、筹谋——幼儿体育运动科学化的组织缘起

体育运动活动作为幼儿重要活动之一,如今在各个幼儿园倡导并积极开展。但在以往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体育运动发展的价值并没有真正发挥到极致,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失。

1.运动情境单一 难引幼儿参与

处在学前阶段的孩子身体素质良好、基本动作技能都已掌握,需要更多灵活多样、功能多元、具有挑战性、玩法复杂、层次性高的运动游戏才能够使其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但目前体育活动的开展教师落脚一个维度,活动种类单一,运动情境也单一,经常存在幼儿体育教学时只一种类型运动的情况。幼儿难以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幼儿无法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

2.忽视运动能力 幼儿单一发展

健康领域pck在运动维度涵盖“身体控制与平衡能力”、“身体移动能力”、“器械(具)操控能力”,但目前教师设计体育运动只偏向幼儿某一种能力发展,运动开展较为单一化,导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单一刻板化,运动课程组织无法达成幼儿能力发展。

3.施教刻板乏味 幼儿不愿参加

体育活动要以游戏为主,结合幼儿年龄段,科学指导幼儿,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有效开展体育活动,保障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运动量,促进幼儿身体发展。但目前教师在体育活动开展中,施教刻板乏味,致使幼儿不愿参与体育运动活动。

二、行动——幼儿体育运动科学化的组织策略研究

(一)定位儿童视角 创新运动情境

《指南》针对幼儿的健康目标提出:“体育训练要包括:大肌肉群动作(粗大动作)和小肌肉群动作(精细动作)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走、跑、跳、平衡、钻爬等动作发展以及协调性、灵敏、柔韧等身体发展要求,综合利用幼儿园的场地和器材创设不同的运动情境及体育项目,以不同运动强度、不同运动路线循环开展的体育活动,满足幼儿身体发展和运动需求。如教师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创新体育运动情境。

1.专项体育运动:结合幼儿需发展的运动能力,创设各类体育游戏。如:攀登区、平衡区、钻爬区、投掷区、跑跳区、体操区、民间游戏区、快乐球场、综合骑行区、拓展越野区、奇妙树屋区、树林欢乐营等专项体育游戏区,促进幼儿各个维度运动能力的发展。

2.体育运动联动区:融合一物多玩将桌子、椅子、楼梯、攀爬垫、绳子等材料组合成“丛林冒险”、“冒险岛”等游戏场地,把幼儿园原有滚筒和爬行垫变为钻爬区、原有轮胎乐园变成攀爬区、利用篮球做投掷区、跳跃区等结合主题情境的自主拓展游戏场地。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可以在其中自主选择,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不同需求,组织幼儿进行趣味的运动游戏。

3.体育运动生态组合区:在户外体育运动游戏中,将草地、土坡、沟壑、阶梯、沙、水、野花、杂草、树木等的不同组合,让幼儿在开阔的场地上尽情奔跑;在蜿蜒的小路上探险闯关与探险,引导幼儿在低结构材料组织的运动中不断提升能力且能一物多玩。

4.体育运动器材区:打造球类运动专项区,包括篮球区、乒乓球区、羽毛球、足球;打造跳绳区,分为单人跳绳、双人跳绳及集体跳绳;同时利用幼儿园已有的大型玩具滑梯、横锁挡桥等打造专项器材区,发展幼儿的器械操作能力。

(二)定位运动能力 开展体育活动

教师融合健康领域pck中幼儿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身体移动能力、器械操作能力科学设计体育运动,帮助幼儿持有良好的健康水平、心肺功能、良好体重、强健肌肉、结实骨骼和自信性格,从而科学体育运动设计更具有价值。

1.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

身体控制和平衡方面的运动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教师融合PCK中运动维度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核心经验,开展多类别的户外体育运动活动。

例如在开展户外运动活动中,教师以“鹿鹿运动会”为活动背景,提升幼儿平衡能力及身体控制能力为目标,通过选拔“体操运动员”,分别闯“创意桥”、“障碍桥”和“合作桥”三个关卡的方式,逐级提升难度,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及身体控制能力。活动中由从引导幼儿保持平衡走在无障碍的平衡桥上到添加各类障碍,引导幼儿走向有障碍的平衡桥中。从慢慢走能保持平衡到后期快走保持平衡,控制身体,一步步的促进幼儿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

2.身体移动能力

身体移动能力指的是幼儿能够将自己的身体从一个方位安全的移动到另一个方位的能力,是幼儿所需的一种基本运动能力。它要求幼儿能够避开障碍与改变速度方向进行运动,在行进移动中要控制身体的稳定性、控制姿势和适应环境的改变。综上所述,教师融合PCK中运动维度的身体移动能力,需开展多类别的户外体育运动活动。

例如在体育运动活动开展中,教师以《老鹰来了》的身体移动活动,让孩子学做小鸟模仿操,接着让孩子练习跑及躲闪跑的基本技能。跑的时候上体要稍前倾,两手轻握拳,两臂屈肘在腰侧前后自然摆动。最后通过游戏“小鸟快回家”、“小鸟快逃”、“救同伴”,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躲闪跑的身体移动技能;开展《松鼠跳跳跳》为主题的“立定跳远”身体移动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立定跳远的动作技能:屈膝-摆臂-跳跃-落地,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腿部肌肉以及耐力。

3.器械操作能力

器械(具)操控能力是由个体用拍、投、抛、接、踢、击、顶、踩、踏等各种方式主动作用于各种目标物体。有效的操控器械既能够满足幼儿对体育活动开展的兴趣需要,又能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多维度发展,因此教师融合pck中运动维度的器械操作能力核心经验,应开展多类别的户外体育运动活动。

例如在基于PCK开展体育运动活动球类器材的操控活动中,教师请幼儿结合自然材料制作调查表,寻找到各种可以制作成球类器材的材料。有的孩子找到了布、有的孩子找到草、还有的孩子找到了树枝等,结合找到的自然材料我们可以请孩子和父母自制草球、布球、绣球等器材,同时请孩子们自主制定器材的玩法,绘画游戏的步骤图,并结合这些器材开展跳、踢、钻、爬、滚、投、抛、接的活动,带来幼儿园和同伴们一起分享玩法。让幼儿愿意参加球类游戏运动,情绪自然、愉快在教师引导下能自主选择球类器械,尝试玩各种自然材料开发的球类器械,提升器械操控能力。

(三)寻味游戏支持 促进运动兴趣

户外体育运动游戏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技能训练,如果固化的带幼儿模仿幼儿就会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科学化的体育运动组织可以借用游戏化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支持,提升幼儿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1.情景暗示

有效的情境暗示能助力幼儿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情景化的户外体育运动游戏模式一直是幼儿所喜爱的。幼儿有泛灵化的特点,教师可结合情境暗示鼓励幼儿参与活动,如:小马过河、动物搬家、打跑新冠,

兔子宝宝过山洞等,让幼儿练习走、跑、跳、投掷、攀爬、钻等基本动作。在不同的情景中幼儿的运动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

2.语言暗示

幼儿在体育运动中遇到困难容易放弃,这时教师在活动中的语言能直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以《摘果子》绘本情节为主,请孩子阅读绘本了解兔子妈妈生病想吃果子的故事,并扮演小兔子结合攀爬绳、徒手攀岩、翻山越岭、桌子滑梯等攀爬方式为小兔子妈妈摘果子。

3.音乐暗示

户外体育运动游戏中,一味地做动作训练会让幼儿感觉乏味,适当地运用新刺激更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如:“小蚂蚁搬豆”中,教师结合音乐“狮王进行曲”,来让幼儿反复练习倒退与爬。

4.时间开放

每天为孩子提供两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游戏时间,让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机会,引导幼儿进行体育训练。

三、结语

以上便是科学设计体育活动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改进策略,在体育运动设计中教师分别针对健康领域幼儿运动能力核心经验的基本内涵、幼儿的兴趣以及促进学前儿童在该运动活动中的兴趣进行了具体的行动实施路径。在这样的活动中,对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心理成长,体质提升和精神状态都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体育运动活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娟pck视域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2,8(06):146-148.DOI:10.16681/j.cnki.wcqe.202206046.

[2]朱德峰,曹春霞.幼儿教师健康领域PCK的现状调查及思考——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8(06):64-68.

[3]王珊珊.“体教融合”背景下幼儿体育运动培育的思考与探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08):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