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吧,陀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旋转吧,陀螺!

陈丹青

张家港市妙桥幼儿园 

一、活动缘起:初探陀螺——为什么陀螺有时候快,有时候慢?

在某一次的自主游戏中,植植、浩浩、昊昊一起玩陀螺,他们游戏的氛围非常热烈,给自己的陀螺加油助威。在游戏分享中,植植分享了自己与浩浩进行的陀螺比赛的情况,提到了:陀螺用力转能够让它转得更快。

教师提问:用力转可以让陀螺转得更快吗?还有什么方法能让陀螺转得更快?

朵朵:要多转几下就可以转得更快。

涵涵:在桌子上转得更快。

教师追问:在桌子上比哪里更快呢?

涵涵:在地上转的时候没有桌子上快。

教师追问:为什么呢?地上和桌子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引导孩子们去摸一摸、试一试)

楠楠:桌子上是滑滑的,地上摸起来有点粗糙。

教师总结:原来陀螺在更光滑的地方转动也会更快。

后续孩子们还自发组织了陀螺竞赛,比拼谁的陀螺转动的时间更长。一开始在桌上进行比赛,但是发现陀螺在转动、碰撞中总是掉到地上,于是将“赛场”转移到了地面上。在比赛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撞击有时候会让陀螺更容易停止转动,有时候会变得更快。

教师反思:在前期对于陀螺转动的影响因素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孩子们自发进行了陀螺竞赛。其中有一个场地的转换,这也是基于竞赛中发生的问题而进行的调整,据此应该进行探讨——陀螺在不同场地上竞赛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可以提供如木板、毛毡U型平衡板、瓦楞纸、纸筒、垫子等等材料,并鼓励孩子带着陀螺来到户外自然(塑胶场地、鹅卵石小路、泥土地等等)玩一玩,引导孩子们在不同的地方玩陀螺,感受、比较在不同材质物体对陀螺转动的影响。

二、再次探索:陀螺倒过来能玩吗?

通过看视频、图片,孩子们还关注到了手放在不同的地方,也会影响到陀螺的转动速度、时间等。诺诺在分享中,演示了捏在不停的地方,陀螺转动的速度不一样。其他孩子对此也非常好奇,利用其他游戏时间纷纷尝试。

教师提问:那陀螺倒过来也能转动吗?

朵朵:我觉得转过来也能转动,下面也有一个柄,可以用手捏住。

涵涵:我觉得不能转动,上面和下面是不一样的,上面是细细的,下面是粗粗的。

大多数孩子觉得可以,小部分孩子认为不可以。

于是采用现场演示的方式来验证这个猜测,朵朵拿来一个陀螺先正向旋转,陀螺飞快得快乐起来,孩子们纷纷鼓掌;陀螺停止转动后,再将其倒过来,尝试转动,发现陀螺一歪就倒了下来。

教师提问:这次你找到答案了吗?陀螺倒过来能转起来吗?

教师反思:在孩子们探索“陀螺能否倒过来玩”时,对于陀螺上下两部分的不同有了初步的认识,明确了其作用不同、不可相互替代。但是仍可以让孩子们深入探索“不能替换的原因”,可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这样多感官体验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其区别,并用语言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这样更有助于幼儿总结经验,也给孩子们一种正确的导向——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猜测。

三、收集多种陀螺,感受不同陀螺的多样玩法

在游戏中,关注到孩子们在对话中提到了自己见过不一样的陀螺,将自己见过的、玩过的陀螺的特征、玩法分享给其他孩子。

教师提问:你们还见过什么样子的陀螺?是怎样玩的?

诺诺说:我家的陀螺是有发射器的,一按就转了。

欣欣说:我的陀螺转的时候会发光,还会唱歌呢!

朵朵说:我有一个粉色的小草莓陀螺!

询问孩子们的意愿,也将这个情况发布在了家长群里,家长们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共同收集陀螺。有机械陀螺、木陀螺、传统陀螺······随着这些陀螺入驻班级,孩子们提出将陀螺放在一起,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支架,布置出了一个“陀螺展”。

教师反思:在收集各种各样的陀螺环节中,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家园互动。在互动中,让家长们更贴近我们的课程,也更有助于亲密家园关系的建设。在家园一致的教育中,孩子们会更愿意表达、更爱探索、更敢挑战。

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在玩中感受让不同陀螺的转动方式不同,分享自己在陀螺游戏中的发现;在亲子互动中,了解不同时代陀螺游戏的不同,感受陀螺游戏的演变,有效拉近亲子关系。

四、探索陀螺结构,尝试自制陀螺

在布置了“陀螺展”之后,孩子们对于陀螺之间的不同进行了探讨:

涵涵:教室里的陀螺是木头的颜色,朵朵的陀螺上面是草莓的花纹。

铭铭:有的陀螺被小朋友玩坏了,边上有一个大口子!

1、关于颜色、花纹的情况

教师提问:那没有颜色的陀螺,可以怎样让它变漂亮呢?

鑫鑫:可以画上小花和小草。

萱萱:可以贴一点蝴蝶结和亮片装饰。

潼潼:我可以用彩泥装饰。

楠楠:可是彩泥太重了,会转不动的!

教师回应:彩泥会不会让陀螺转不动呢?小朋友们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玥玥:我还可以做一个漂亮的陀螺。

教师提问:那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陀螺呢?需要哪些部分呢?(引导孩子们观察陀螺的组成部分)

诺诺:需要一根小棒,还需要一块陀螺的中间地方。

欣欣:可以用小木片和小木棒来制作陀螺。

潼潼:我要用彩纸做陀螺,这样就有漂亮的颜色了!

朵朵:可是小木片太硬了,可以用硬硬的纸板来做。

涵涵:还可以用超轻黏土做,捏成一个陀螺了。

沐沐:可是超轻黏土软软的转不起来。

远远:干了就会变得硬硬地了!

在后续的制作中,孩子们用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制作陀螺,再进行试转。欣欣用小棒和木片做的陀螺,以及昊昊用软吸管、彩纸、黏土制作的陀螺成功转了起来,其他孩子的陀螺都没能成功。后续没成功的孩子还在进行修改,让自己的陀螺成功转起来。

教师反思:在观察中,发现玩的陀螺由一根中轴和一个陀螺面组成,对于后续的制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讨论中,思考适合制作陀螺的材料,分析各种材料的特点、利弊,并能够用比较清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活动延续:让陀螺一直旋转

在一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始终以开放性问题为导向,引发孩子们孩子们进一步思考,继续深入探索。从捕捉契机、兴趣出发、拓展经验三方面为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产生自发性活动,并亲身参加到探究活动中。当孩子们对于问题进行猜测时,鼓励孩子们在操作中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分享中总结经验。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也反思到有一些没能够及时抓住的点,以及材料提供的局限性,在后续我也将对材料的放置、数量、类型做出一定的调整。幼儿在“玩转陀螺”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面对挑战。我也将持续关注孩子们对于“陀螺”的探索,让“陀螺”一直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