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之“陶冶式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中职语文之“陶冶式教学”初探

谢美君

合肥市工程技术学校

中国的传统教育很早就注重陶冶式教育。现今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展现出来的弊病------重工具性而忽视并冷落语文的陶冶性,从而导致学生冷漠,缺乏善良,爱心,不懂得珍惜生命等社会问题的出现,针对此现状,笔者认为语文现代文教学应注重陶冶式教学。且较之普通教育而言,中等职业教育更需要能够洗练学生性情和人格、陶冶高尚情操、洗涤净化心灵的陶冶式教学。

一、中职语文教学“陶冶式教学”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语文陶冶式教学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劳动技能和精神境界兼备的社会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而语文学科的陶冶式教学正是对症下药的好方法之一。通过语文的陶冶式教学让中职学生热爱生命,从挫折中学会奋起,微笑面对生活,建立自信达观的人生态度。

(二)中职语文教学效果的优化,需要陶冶式教学

在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老师高高在上,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学生个性得不到尊重,学生不能随意发表见解。教师捧着自己的教参照本宣科,像拆积木一样,面面俱到的讲析。这样的教学结果是: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而陶冶式教学强调师生平等,共同感悟共同探讨,在重视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人的教育,逐步积累感悟,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一片蔚蓝天空。中职语文教学的高质量、有生命力的体现就是将知识和陶冶有益结合。

(三)中职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身心成长,需要陶冶式教学

首先从教师专业成长来说:1、思想层面。现今很多中职语文教师在授教时总是带着负面的思想包袱,觉得所教的学生素质差,他们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日积月累就产生了厌教情绪。带着这种情绪进行教学,学生厌学情绪也就随之而来。对于这样的问题,解决的方式就是教师首先要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把自己的教学活动当成是一种体验、感受,陶醉于其中。因此教师要有科学的语文教育理念,从关注学生人性的发展,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上去培育学生。2、专业知识层面。中职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陶冶式教学,专业知识包括丰富的语文知识储备,以及浅层各专业知识储备。而这些都需要在陶冶式教学的带动下使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发展。

其次,从学生身心成长来说:通过陶冶式教学可以弥补学生长时间生活在封闭校园、人生阅历简单、情感体验肤浅的不足,培养中职学生健全和高尚的人格。很多中职学生光说要学好专业课就能走遍天下,但现实却是极其残酷的。没有很好的语文功底、语文修养,在职场上连最基本的人与人的交流都成问题,难道大家都要做“哑巴员工”吗?特别是一些需要语言表达的专业,如旅游管理、市场营销都是靠嘴吃饭,不仅需要能说会道还要有一定审美情操,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的积累和陶冶。正体现了语文陶冶式教学的潜移默化之功。

二、中职语文陶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阅读文本注重情感体验,而不是重认知、重理性和分析。情感体验陶冶式阅读基本步骤:导入——感知——会意——领悟——反思。

1、多元导入,情境陶冶氛围

一堂课的导入是丰富、独特、多元的,每堂课的导入因时因地都是不可复制的。多元的导入,享受其中的乐趣达到目的。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二胡配乐加上老师以作者艾青的身份很自然地引入新课,新奇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们对艾青这样独特人生产生好奇心,感情上音乐的渲染更富有感染力。再如以《永远的蝴蝶》为例,笔者借助多媒体利用播放音乐《梁祝》片段迅速将学生带入悲伤情境,达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还如《咬文嚼字》以苏东坡和苏小妹论诗的故事导入,既能启发学生,又达到炼字的效果,很好地将学生引入文本。

2、审美感知,诵读陶冶氛围

教师通过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引领学生进行感性认识,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从朗读对象上可以采取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两种方式,由表及里由关注文本外象到关注内在情韵。《荷塘月色》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先示范读,通过教师动情的范读把学生引入艺术境界从而初步感知文本;然后学生自读,因为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因为朗读本身就打上了理解的烙印,每个学生的理解不一样,他在朗读时的抑扬顿挫重轻缓急也是有差异的。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诵读陶冶从而最终达到循作者的思路去审美文本,把握文章的文眼“这几天颇不宁静”的心情和文中优美的景色描写。

3、 交汇融合,联想陶冶氛围

陶冶阅读教学中学生之意和文本之意的交融汇合的过程就是会意,它运用想象和联想调动出学生以前经历过的情境、画面等补充到文本中,使文本世界变成学生眼中的文本世界。孙犁的《荷花淀》有许多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对话,作者通过对话展现人物形象。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把握理解这些人物形象,在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在人物对话的基础上,补写人物在对话中的神态、动作,同时也可加入肖像描写。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再创造发挥想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面前,这不仅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人物,也提高了学生的解读能力。《故都的秋》,只有郁达夫自己体验过,学生记忆里也有对自己家乡秋天的感受,但秋天基本景象以及对秋之味的经验成为学习《故都的秋》的基础。陶冶的氛围较浓厚致使语文教学不再枯燥。特别是中职建筑绘图专业,绘画专业的学生更能展现自己独特的优势,人文修养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4、物我同一,领悟陶冶氛围

解读文本需要读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实现文本对读者的生命陶冶。可以通过吟咏体悟,角色换位,改写,宣泄和评价来实现领悟的陶冶氛围。例如吟咏体悟《沁园春.长沙》、《致橡树》等;角色换位《雷雨》等;宣泄与评价(让读者站出来说话)《像山那样思考》等;改写小说《项链》。此处特别以《项链》为例,授课改写文本的方式,让学生编成课本剧来把握角色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写的过程中自我体验角色,可以更好的体会人物形象。然后再通过挑选打分选出最优课本剧,最后请有兴趣的同学参与报名竞争角色最后演出课本剧。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既改变了中职生害羞不善言辞状况,也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因为兴趣一切皆变得简单,陶冶式教学发挥自身的潜能的同时也让中职学生们懂得人性中存在不足的道理,以及如何虚化不足,强化人性中闪光面。

综上所述,陶冶式教学就如一粒美丽的种子,需要我们去不断灌溉,让它在职教语文教学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作为中职语文教师的我们更应该不懈努力追寻陶冶式教学的各种有效实施途径,让它在和煦的春风里自信昂扬的生长。

参考文献:

[1] 曹明海.语文陶冶性教学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2] 于漪.人民教育[J].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第 6 期

[3] 潘庆玉.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4]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S].2009

[5] 倪文锦.于黔勋.语文(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 [M],2009

[6] 郑平.利用课本剧,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中国农村教育.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2010 年第 1 期

[7] 蔡晶.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D] .辽宁师范大学,2006.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