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唤心,以爱育爱——浅谈初中班主任助力学生渡过青春期的几种做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以心唤心,以爱育爱——浅谈初中班主任助力学生渡过青春期的几种做法

张米佳

(烟台市水上运动学校 山东  烟台  264000)

根据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理论,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危机,也就是所谓青春期。这一特征危机能否得到积极的解决,关系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以及能否顺利进入社会,进行社会交际。对人一生发展的影响非常重大。

埃里克森认为,同一性是“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这个概念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内在和外在的统一,个人追求和被社会认同的统一。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生长激素的快速分泌,造成了他们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他们的身体内部进行着一场生理发育的革命,与此同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即将成年的使命。他们在寻求自我发展中,寻求对自我的确认,也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进行着思考和选择。他们关注自身的形象,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与他们自己的感觉相比较。他们在追求展现良好外在形象的同时,忙碌的学业、即将到来的独立,未来的职业和身份定位,也给他们带来了内心的迷茫。他们需要的,是建立高度的自信,以应对未来可能遭遇的挑战。

在初中的学生看来,打破规则是摆脱童年稚嫩的标志。这个时期的他们大多叛逆,如果不能获得真诚的理解和支持,或者缺乏良好有效的沟通,他们会变得迷茫、焦虑、行为问题甚至误入歧途。应对的方法是让他们获得高度的安全感,以稳定的情绪来分析和解决自身的困境。

作为班主任,想要帮助学生渡过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危机,培养他们积极奋斗的心理品质,引导他们树立为将来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必须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高度的安全感和高度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健康、快乐的上进心。

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获得幸福感、愉悦感和成就感。

幸福感:互相支持和理解。

以上三感的建立,离不开善解和接纳。师生间的这种善解和接纳,不是教师单向被动的,也指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善解人意的教育和引导。

所谓“善解人意”,就是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出发,看到对方糟糕行为的善意动机。当我们善解人意的时候,心中的愤怒、委屈等情绪会被自己安抚,态度会从敌对变成友好,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获得安全感,从容找到应对的办法。

上课期间,学生举手说要去厕所,老师应该怎样处理呢?曾经一段时间,这个话题在网上的讨论度很高。几年前一次自习课上,我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当时刚上课几分钟,平时一个调皮的学生举手说要去厕所。我第一时间否定了,学生轻轻应了一声“哦”。

恰恰是这一声“哦”,于我不啻于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我突然意识到,这位同学非常尊重老师。我之前“恶”解他了——在他说要上厕所时,我心中的闪过的几个念头:他就是坐不住,不想好好学习;或者在上课前光顾着玩,忘记上厕所;他去厕所会影响别人,别人有样学样,这课没法儿上了;这孩子太不像话了……

当我意识到我是被学生尊重着的,我不禁为自己的闪念羞愧。尊重老师的学生,怎么会故意扰乱课堂呢?就算是他课间贪玩忘了去厕所,他也不是故意上课要去的,一定是忍不住了。作为一个被学生尊重的老师,不应该恶解他,更没有剥夺他人解决生理需要的权力。

想到这里,我认识到我的学生是个尊重老师的好学生,我是被他尊重的老师。我们之间的师生关系很和谐。当我领悟到这一点,我立刻改口允许他去厕所。

等他回到教室,我禁不住自己内心的感动,把自己从“恶解人意”到“善解人意”的心路历程分享给了全班同学。同学们听了,先是微怔,接着哈哈大笑,在他们亮晶晶的笑眼中,看得出他们也受到了启发。无形间师生关系更进一步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尝试着善解他人,教他们遇事先稳定自身情绪,再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从那时起,我开始有意识关注自己对学生看法,也注意引导学生“善解人意”。

愉悦感:我搞得定!

愉悦感,来自于自身对完成某项任务的胜任,来自于对自身能力的欣赏和肯定。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老师表扬闪光点并不难,难的是让有着这样或那样短处的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克服短板,发扬优点。

本学期第一节班会课,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谈谈对自己和对同学的期待。有位学生被好几位同学点名要求上课少说话、不要扰乱课堂秩序,下课遵守课间纪律……说实话,他的活泼好动不仅造成了学生们的困扰,也让所有老师感到头痛不已。

当他站在讲台上,面对大家的提问“能不能”时,他沉默了。其他学生的情绪也因为他的沉默而有些激动。我班班长直接质问他:“难道你还能说‘不’吗!”其他同学也是大声附和,课堂气氛有些紧张。

我适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来化解紧张氛围:“同学们,如果他简简单单随口应承了,这种承诺是可信的吗?他会遵守吗?他的沉默说明什么?说明他在认真思考,说明他在衡量自己的行为——他到底能不能约束自己,一旦做出了‘可以’的承诺,他能不能信守呢?他此时在深思,说明他是个能够信守承诺的人,他一旦做出承诺,便一定会践行。他很棒!”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看到了这位同学行为背后的善念,甚至让这位同学看到自己都未曾发现的自己信守承诺的这一优秀品质。

我又说:“如果一时难以做出决定,你可以回去思考一下。无论做出什么决定,我和同学都理解你、尊重你。”我一方面给予了他赞扬和信任,另一方面又给了他自主选择的权力。

面对被众人指责的困境,这位学生不那么尴尬了。他关注到自己的优点,又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纳、被支持。获得了力量感的他,怎么会不作出大家所期待的选择呢?

果然,在他经过深思之后,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且经过开学几周的观察,他也确实做到了自己所承诺的,在纪律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即使偶尔有所放纵自己的行为,在老师或同学简单的提醒之后,也会马上加以约束。本学期他的表现较之上学期,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他变得自信、自尊,整个人都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成就感:相信努力就会成功。

在我的手机里保留着这样一段视频:全班同学边鼓掌,边齐声高喊:“冯一迅,棒棒哒!冯一迅,棒棒哒!”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这是他们对同学取得进步后,发自肺腑的称赞。

学生们和我都不会忘记,冯一迅同学是如何一步步取得今天的进步。

刚入学时,她腼腆,很少与人交往,课上从不发言,成绩也一塌糊涂。经过和她家长的几次交流,我发现她一直经历着来自父母亲的打击教育。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很少受到表扬。而她的母亲却一直很费解地追问我,为什么她不如别人。

有一次课堂上,我让大家说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她在大家的催促下站起来,小小声说自己“没有优点”。看着她怯懦闪躲的眼神,我非常肯定的说:“你长得很漂亮!你跳舞跳得好!你遵守纪律!你按时完成作业!你性格温和,与人为善!”班级里其他同学也不断补充她的优点。

我和同学的鼓励,使她深受鼓舞。我也在课堂上不断提问她相对简单的问题,帮助她建立自信。回答正确的次数多了,她整个人也变得更加自信、更有力量了。

作为班主任,内心既感动又满足。

以上,只是作为班主任在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家庭教育有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能够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心灵成长中,也有助于解决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