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护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7
/ 2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护理探讨

赵华明  ,孟丽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山东省 济南市 250031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22月—20232月在本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36例患者,按电脑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脊液与血清炎性因子、术后恢复情况及颅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h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定量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颅内感染发生率为4.41%,低于对照组的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康复效果,能够明显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外科颅内感染护理

引言

在神经外科手术之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便是颅内感染,其不仅会阻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同时还会明显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如果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治疗并提供有效护理,患者的整体预后水平会明显下降,此时便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目前来看,针对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临床中的干预思路仍然比较简单,其重点在于护理方面,基于有效的护理服务措施降低感染风险与感染程度,从而保障患者的预后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颅内感染患者的预后效果,本文基于对比研究方式探讨颅内感染患者在临床中接受不同护理服务的效果差异。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36例患者。按电脑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为23~57(40.13±5.76)岁。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33例;年龄为23~56(39.54±5.8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术中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期间,因为开颅手术会破坏患者正常颅脑保护屏障,从而导致颅脑组织和外界可以直接接触。此时脑内的防御系统相对薄弱,缺乏抵抗感染的细胞与免疫功能,很容易遭受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手术的持续时间很大程度决定着术后感染的发生风险与严重程度,所以在手术期间需要尽可能做好手术时间的控制,基于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工作保障手术效率,在手术中娴熟配合,明确职业分工并促使不同环节之间可以有效衔接,并将人为因素干扰控制到最小,缩短手术时间从而降低感染风险。(2)感染护理。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之后,患者极有可能发生高热症状,如果长时间处于高热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对此,在护理期间应当按照患者的实际体温情况做好相应的降温护理,例如采用温水擦拭或冰袋降温,提高患者舒适性。针对昏迷和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当注重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同时需要注重引流管脱落,在引流袋的高度方面控制为床旁0至10厘米。

1.3观察指标

(1)脑脊液因子术后2h、术后24h,经脑室、腰大池引流或腰椎穿刺采集两组患者6mL的脑脊液,通过手工显微镜法检测两组患者脑脊液的白细胞计数(WBC)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水平。(2)血清炎性因子术后2h、术后24h,分别经两组外周静脉采集3mL血液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液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3)术后恢复情况护理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定量表(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了解其术后恢复情况。(4)颅内感染发生情况根据以下标准,判定并统计两组患者的颅内感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脑脊液炎性因子比较

术后2h,两组患者的脑脊液WBC、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的脑脊液WBC、PCT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脑脊液炎性因子比较(x±s)

2.2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术后2h,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x±s)

2.3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CS、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提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后的NIHS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x±s)

2.4两组患者的颅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颅内感染发生率为4.41%,低于对照组的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的颅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例(%)

3讨论

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颅内感染是最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有临床研究认为,该并发症的发生与脑室外的引流、后颅窝手术和伤口置管引流有着很大关联性,实行后颅窝手术可能会因为手术时间过长以及气窦开放而导致脑脊液渗漏与伤口感染。因此,对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临床中应当针对性地强化护理工作,强化对患者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工作,维持引流管通畅的同时做好对病情的严密监测。观察患者的意识与瞳孔变化状况,同时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患者出现体温异常提升应当及时应用物理措施进行降温,并严格遵循医嘱做好常规抗感染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期间采取综合护理服务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升的作用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作为常规的护理措施在临床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手术患者提供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从身心、康复等不同角度上提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更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惠.强化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05):548-549.

[2]魏慧娴.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7):159-161.

[3]郑家涛.神经外科开颅术术后颅内感染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4):45-47.

[4]宋艳艳.术后颅内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

[5]胡凡,华艳,朱小燕.综合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及其他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