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英雄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2

将英雄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

吴嘉隆 王树平

摘要:英雄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以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值得无数青年人学习的。高校思政课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将英雄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课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能广泛弘扬英雄精神。阐述将英雄精神融入高校的意义,进行有效的路径分析。

关键词:英雄精神,高校,思政课,意义,路径

将英雄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

高校思政课是学生思想学习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方式,将英雄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对建设思政课产生一定的作用。

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课的课程内容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再到改革时期又到了现在的新时代,每个时期都有无数英雄做出英勇的贡献,英雄们的贡献承载着英雄精神,值得每个人去弘扬和宣传。英雄事迹以及承载的英雄精神能为思政课的内容带来别具一格的风采。首先,教师可以将英雄们的事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案例给同学们讲授,英雄也是平凡人当中的一人,只是他们可以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讲述英雄故事学生们们深入的体会到英雄的不易,能够把英雄真正作为榜样,让青春绽放光彩。其次,在多媒体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可以将英雄事迹短片给同学们放映,不仅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提升课堂的高效性,让思政课堂从根本上成为有意义的课堂。最后,同学们在课堂上讲自身了解的英雄事迹,并谈谈通过英雄事迹学习到了什么?通过同学们的互相分享,潜移默化的学习英雄身上的精神,课下还可以写观看和分享的感悟,让课堂本身发挥着力量。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缺英雄的名字和感人的事迹,而且他们就在我们身边。英雄的精神是每个人都要学习和大力弘扬的,更是青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面对着越来越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思想还处于未完全成熟阶段,这个时期的思想很容易收到外界的干扰。教师在课堂上就要高度重视,将英雄精神融入思政课,利用了课堂的优势将英雄事迹讲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辩证的看待事物的发展规律。青年大学生是时代发展的担当,也应该自觉学习英雄精神,有爱国主义情怀,能够认识到社会利益大于自身利益的,主动把因英雄精神用到实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自己的青春理想。

)有利于广泛弘扬新时代英雄精神

学校是培育学生发展的主要领域,更应该担负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如此说来,通过把英雄精神融入思政课中,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学生在思政课中学习并掌握好英雄精神是关键,最根本的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发挥好作用。在思政课中制定专门的英雄事迹主题内容,让同学们以此进行展开,结合历史英雄任务及身边的事迹分析,谈谈自身应该如何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建设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当中,如何把热爱祖国体现到实际行动当中。通过学习能够让同学们把握好大局意识,在国家利益受到侵犯时,能够勇敢站出来。

将英雄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困难

)缺乏英雄精神的教育

通过社会调查结果来看,目前绝大部分学校把教育的中心放在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只有专业知识成绩得到提高才算符合学校要求,而忽视对学生英雄精神的教育,基本不会安排相关的课程进行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达不到自学的状态,学生不会在课余时间进行英雄精神学习,就导致他们忽视了英雄精神的重要性,使得英雄精神教育工作难以在高校展开即便有少数相关课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仅仅依赖于教材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一些身边的事例以及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讲授,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更有效。因此,学校没有对相关英雄精神教育进行深入,内容仅限于问题的表面。

)缺乏英雄精神的向导

高校思政课应该重视英雄精神的向导,英雄事迹的学习是高校思政课的重中之重,相反,思政课却没有进行英雄精神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按照书本的单一内容进行讲授,没有考虑到思政课真正要发挥的作用。如果说没有进行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英雄,那么在这样的新时代下,身边也有无数英雄的事例,因此,必须认识到这样的问题,只有对学生进行英雄精神的向导,才能让本就有意义的思政课发挥到淋漓尽致。尤其作为思政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向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此产生兴趣,自身要站在一个高度用情感来感染学生榜样的力量会影响人的一生,学生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自然而然就会热衷于对英雄精神的学习。

)缺乏英雄精神教育的创新型

目前,就教师对思政课的讲授过程中,容易依赖多年讲授课程的习惯,一贯用一个事例来为同学们分析,内容过于单一而且教学内容也相对传统,没有将其与新时代英雄人物精神相结合,可能教学的老师也承担相应的行政任务,教师缺少更多实践了解新形势下的英雄精神。现在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在网上有很多相关英雄精神的短片,

例如“英雄团长”祁发宝、扛起抗疫大旗的白衣天使和志愿者等等,这需要思政教师去学习和研究,探索出更新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讲授方式。这样就需要老师利用更多的实践和精力去改变这样的问题,避免学生受到影响,教师应该更多去了解新时代下的容易让学生接受的英雄精神事迹以及精神,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

将英雄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为了更好地将英雄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从课程内容方式,教师思想意识和课堂教学活动创新三方面来探索。

)加强课程内容方式的优化

将英雄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关键的就是课程内容方式的优化。教师在讲授思政课的过程,最基本的是教材的内容,与此同时又不能仅仅依赖于教材,因为教材的内容是不够的,要与英雄事迹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思政课中学习并感悟英雄精神,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精神。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特点进行设置课程内容,使学生主动产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产生的效果才会更好。新时代下的新青年也许对历史中的英雄事迹感受并没有那么深刻,教师就应当利用当下的身边事例与课程相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在课程中播放一些短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现在有一些历史故事是用动画的方式变现出来,对学生非常有吸引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当的加一些类似的内容,真正的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有意义的知识。

)加强教师思想意识的站位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青年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角色,作为培养青年学生的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思想意识,这是重要的前提和关键。如何更好地将英雄事迹和英雄精神传递给学生,思政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首先,思政教师政治立场要明确。思政教师自身立场明确,再能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其次,思政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更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使知识能够更深层次的让学生吸收,心里不仅只有自身,更要有国家,形成大局意识。最后,教师自身要熟悉和掌握英雄事迹,并能够将英雄精神体现在自身行动上,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作为思政教师自身要提高思想站位。

)加强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已然越来越不符合新时代对教学的要求,原本的教学方式将要受到新的挑战,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能适应目前变化的,要想讲好思政课,教师必须主动寻找新方法去适应新变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实施了,因此教师如何利用线上讲好思政课,如何在线上更好的将英雄精神融入到思政课堂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因此,思政教师必须要通过创新的形式展现出英雄身上的独特品质。首先,教师必须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通过深入的研究网络上关注度高的事例,在课上给同学们观看并讲解,还可以让同学们发表感言,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其次,思政教师要与同学沟通,熟悉地掌握班级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交各自的观点,可以根据同学们更喜欢的方式学习知识,也可以安排休息时间参观英雄纪念和英雄教育基地,让他们亲身参与,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和平发展的今天,英雄和英雄精神依然是我们捍卫和平、坚持正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强大精神力量。将英雄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依靠教师单向传播的教育模式,提升育人实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以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为指导,广泛开展英雄精神研究,有助于增强英雄文化建设的时代感和实效性,使英雄的血脉和英雄精神代代相传,为文化强国提供坚实文化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EB/OL】·(2015-07-27)199379·html·

 习近平.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01).

 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习近平. 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9-09-30(02).

此论文为基金项目文章。项目名称: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21BKS017)《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

吴嘉隆(1996- ),男,辽宁省沈阳市人,助教,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王树平(1968- ),男,内蒙古乌兰察市人,教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