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大学外语教学融入“大思政”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2

艺术院校大学外语教学融入“大思政”的研究

高洁

大连艺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英语教研室

摘要:当今的中国,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文化推广等领域,慢慢地融入了国际发展的洪流之中。弘扬中国文化,实现中国的价值需要大量外语人才。本文基于艺术外语课程建设,在大思政视域下,探索发现艺术院校外语课程育人模式,实现艺术院校外语人才培养中的思想引领。

关键词:大思政;艺术院校;外语课程;路径;

一、艺术院校“大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其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求教学要围绕育人,高校人才培养要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重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思政教学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处处皆思政,课课皆育人。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具有现实必要性,课程思政落地,强化对学生价值、思维、文化观的引导,以高效课堂建构现实学生思政德育的强化。

大学英语是高校基础学科,面向所有学生开设。回归到学科本身,除了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外,更要树立跨文化思维,提升跨文化表达能力,学以致用。而学以致用的过程中离不开正确价值导向的引导,需要道德规范层面的表达约束。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学生掌握大量的学术理论知识,但缺乏思政统领下的价值思维引导,学生受西方外来不良思想影响,产生道德困惑,价值选择与判断不准,也在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下,迷失自我,价值观歪曲。高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教育的黄金期,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思政导向模糊,其对西方糟粕文化辨识不清,影响学习与成长。课程思政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则是让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以大学英语学科的人文属性,强化传统道德教育,思政教育、以有效的精神引领现实学生爱国精神、民族意识的强化。“大思政”理念下抓紧大学英语教学特征,从其教学受众面广,内容丰富、师资队伍庞大等现有思政教育条件入手,使其产生与思政教育课同样的的教育效力,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与引导更为深远持久。

二、推进艺术院校“大思政”的优势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收集翻译习近平经典语录、治国理政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论述。如“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行、行必果。”习近平相关思想在英语教学中可翻译、可引用、可进行主题讨论。让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走进大学英语课堂、走进学生心灵,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1.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优秀文化,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方向和目标。收集整理并翻译红色文化的资料文献,重温革命故事,缅怀革命先烈,将激励一批批学者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在英语教学中,融入红色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用英文唱响红歌、翻译红书,观看红色电影、讲好中国红色故事,传播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坚强不屈、临危不惧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让红色文化走进大学英语课外活动,在书写红色励志格言、举办红色专题讲座,争讲革命先辈故事、举办红色征文比赛等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爱国敬业、诚实友善;敬畏生命、珍惜生活;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意识。

  1. 中华传统文化

大思政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注重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大学英语课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帮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外语语言知识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有机结合,在学好外语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三、艺术院校大学外语“大思政”建设的路径探析

  1. 利用超星学习通,建立英语“云课堂”,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思政知识

慕课、云课堂、各种网络学习平台正在全球方兴未艾,并正在深刻地影响传统教育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学习方式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当今已经有很多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云课堂”。

比如我校正在推进的超星学习通,高校英语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将知识与技术完美结合,通过“云课堂”,对学生进行“大思政”渗透,对中西方世界及各自文化有更加辩证的认识。通过云课堂,教师不定期发布一些关于当下热点的讨论话题,通过分析学生的回帖等数据,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兴趣热点,从而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调整,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结合课堂上的课堂内容,教师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看法,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更加有思想教育效果。

  1. 完善教学设计,搭建系统化传授与碎片式植入的体系架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挖掘思政教育潜能,既能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又能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因此,应将思政培育方案有机完整地植入大学英语教学。从课程定位上找到大学英语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从课程性质上增强大学英语课程人文教育中的思政教育功能。在教学设计中要将系统化设计与碎片式植入相结合,系统化设计能确保立体化的育人格局有完整的体系和精深的内容,而碎片化植入又能使全方位的育人设计落地生根,产生浸人式功效。根据教学的每一个主题、每一篇课文,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紧扣教学中教师、教材、教案等关键因素,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的切入点,积累相关教育素材,调整现有的教学策略,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引入新颖的教学手段。教学设计应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结合,从而实现整体和局部、抽象与具体、工具与价值的结合。因为只有精心设计的教学,才能真正触及学生内心,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1. 优化教学内容,注重英语语言文化和母语文化的比较与探究

文化的比较与探究是大学英语学习与课程思政的契合点。学习西方文化不是对西方文化的“盲从”,而是让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平等对话,在比较的基础上批判地看待西方文化,也能从更广大的视域审视、理解和认同母语文化。而且华夏儿女肩负着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只有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并掌握语言工具,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语言学习的材料来源非常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上,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当下的热点,精心筛选出既能育才又能育德的语料,整合和凝练出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素材,在“量”上增加中国文化内容,在“质”上反映中国文化特色以及中国发展面貌。

  1. 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师外在引导与学生内生动力的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式、办法与途径,它是实现课程育人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一是通过引导式讨论赋予学生一定的话语权。大学英语课程长期以来以其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在青年学生中具有很高的认可度。因此,除传统讲授外,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将育人素材融入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训练活动,既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又赋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民主度,提高他们参与的热情。教师在回应年轻人关注的焦点时应注意思想性和生活性的有机结合,追根溯源、因势利导、借题发挥,从而由浅入深地触及学生灵魂,在引人入胜、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目标。二是通过促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促学评价是以提高学生学习为首要任务的评价方式。不同于传统考试,促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所学知识的成就测试,更是教学的一种激励模式,旨在通过测试的反拨作用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思政素材适当地增加一些随堂测试,或书面或口头、或正式或随意,往往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转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三是通过实践教学内化学生的爱国情怀,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建立在理论教学基础上、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于实践之中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大学英语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可以结合“四个自信”思政素材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翻译比赛或者辩论活动。结合大学英语特色带领学生为学校师生或社团提供语言服务,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专业成就感,让学生内化爱国情怀。

四、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应重视“互联网+”作用的发挥,构建网络“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搭建“课程思政”网络教育平台,运用大学生喜爱的网络方式来开展有效地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由讨论。同时,教师应把握时代主流和热点话题,有机渗透社会核心价值观,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工作生活化、时代化发展。除此之外,以德育教育为抓手,将思政课与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让思政教育课从课堂延伸到现实生活,从理论引向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思政理论内容;并在实践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无声影响,以大幅度提高思政教育效果,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基刚. 一流本科课程与专业建设的重组新概念——以外语学科为例[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12.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0-07-20].

[3]汪承平,胡玉名,陆秀东.高校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19(4):12-14.

[4]吴岩,吴岩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高等教育研究所,2019-06-27.

[5]张惠芹,外语教学细微处的“课程思政”元素研究[J].高教研究,2018(8):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