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调查及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2

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调查及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

徐琼德

(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以及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前后接诊的12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为2018年10月以后入院,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严格依照胸痛中心的相关流程,对照组患者为2018年10月以前入院,进行诊治的过程中采用常规流程。结果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心源性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源性胸痛急性心肌梗死、非心源性胸痛三个类型,而采用胸痛中心流程对患者进行诊治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急性胸痛患者;病因调查;胸痛中心;胸痛患者诊疗时间;影响

从医院接诊的急诊患者的情况来看,由于急性胸痛就诊患者的占比相对较高,而对于急性胸痛患者来说,发病率较高的则是心源性胸痛。胸痛是临床上出现概率较高的一种症状,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有很多,患者的预后效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无法有效识别高危性胸痛,患者的疾病在短时间内就会发生恶化。因此判断患者的病因以及探讨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诊疗时间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有必要。文章就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下文报告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0月前后接诊的12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包含患者60例,对患者的分组以入院时间的不同为依据。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42至75岁,平均年龄(60.3 ± 7.1)岁。对照组60例患者中,25例患者属于心源性胸痛急性心肌梗死,18例患者属于非心源性胸痛,17例患者属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41至78岁,平均年龄(60.5 ± 7.2)岁。对照组60例患者中,26例患者属于心源性胸痛急性心肌梗死,17例患者属于非心源性胸痛,另有17例患者属于不稳定型心绞痛。

1.2方法

参与研究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流程诊治,患者在入院之后如果主诉为胸痛,医护人员则需要第一时间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收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并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体检,检查的项目包括心电图以及心梗三项等[1]。患者需要接受胸痛相关的实验室辅助检查,结合相关的检查结果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在患者病情严重或是病情紧急的情况之下,需要及早联系医生进行会诊,确诊后有需要的患者需要接受择期手术,后续将患者送至CCU病房,注意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随着病情的好转以及逐渐稳定,将其转入到普通病房,达到相关恢复标准患者即可办理出院手续。

观察组患者在住院之后需要依照胸痛中心相关流程进行诊治。患者在入院之后通常需要直接进入我院的急诊科,医护人员在接诊到主诉为胸痛的患者的时候,需要第一时间启动绿色通道,先对患者实施诊疗,患者接受诊疗后付费,为患者进行心梗三项以及心电图的相关检查,结合检查结果,胸痛中心需要快速识别患者的发病原因,按照相应标准对患者实施危险性分级。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实施准确的治疗以及处理。患者在进入到胸痛中心内部之后,医生需要与胸外科科室医生以及心内科科室医生通力合作,医院胸痛中心24h都需要安排医护人员值班,确保任何时段胸痛患者到达医院之后都能够有效以及及时地得到诊疗[2]。患者在胸痛中心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随着患者进入胸痛中心,医护人员则需要第一次对患者实施血样以及心电图的相关筛查。结束后,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安排患者接受体检以及就诊。随后将患者转至相对应的专科继续接受检查。如果患者的病情具有较高的严重度以及复杂度,为了有效确诊患者的病情则需要积极联系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确诊[3]。若发现患者属于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则需要第一时间开启绿色通道并为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后,及时将患者转入CCU继续接受治疗。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渐稳定以及好转,将其转入普通病房,继续对患者实时康复治疗。患者在出院之后需要对其实施随访,定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康复干预。

2结果

1对比两组患者的诊疗时间

组别

心源性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in)

非心源性胸痛患者(h)

不稳定型心绞痛(h)

观察组

69.38 ± 33.25

1.52 ± 1.19

3.78 ± 0.83

对照组

118.59 ± 41.37

2.43 ± 1.77

4.56 ± 1.42

t值

8.59

8.34

8.26

P值

0.027

0.019

0.033

3讨论

胸痛是临床发生概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如果患者出现了急性胸痛的问题,则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存在缺血性胸痛的问题

[4]。在对胸痛患者的病情进行识别以及诊断的过程中,由于此类患者所患的疾病多数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患者入院后需要第一时间启动绿色通道,先为患者进行诊疗以及为患者实施相关的检查,能够做到早期对高危的胸痛患者进行筛查并且诊断[5]。筛选出高危的患者,为其提供针对性的诊疗服务。如果无法实现对患者明确的诊断则需要患者留院观察,避免患者在离院后出现病变,引发不良的事件。对于胸痛患者来说,其在临床上有着十分复杂的表现,每位胸痛患者在临床表现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患者疾病的危险性也十分显著。除此之外,临床上一方面要能够对于一些发生概率的缺血性胸痛问题加大重视程度,还需要加大对于非心源性胸痛疾病的重视程度。非心源性胸痛疾病虽然在危险性方面要弱于心源性胸痛疾病,但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患者的生命,常见的包括主动脉夹层瘤、气胸以及肺栓塞等都会引发患者胸痛并且导致患者死亡。针对此类患者也需要第一时间将其带入绿色通道优先进行处理,基于上述原因,临床上在诊治胸痛患者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还是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都是十分重大的挑战。

而通过对患者实施胸痛中心流程诊治,由于胸痛中心的管理机制相对独立,其仅针对胸痛患者进行处理,能够使患者更快速地获得治疗,其无论是在诊疗设备方面还是在专业人员的配备方面都相对完善,因此针对胸痛患者的诊治效率以及诊治效果也整体更高。

综上所述,急性胸痛患者中,心源性胸痛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概率整体更高,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占比整体较低。而通过采用胸痛中心模式对患者实施诊疗,能够使得患者的诊疗时间大幅度缩短,是一种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的临床诊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张伟.疼痛评分对年轻急性胸痛患者转归的意义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0):2881-2882.

[2]孙守刚,秦秀红.85例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治分析与体会[J].名医,2020(07):27+29.

[3]韦小珍.急性胸痛患者院前信息传输与院内无缝连接的作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0):6-7+11.

[4]汪庆生.急性胸痛患者在急诊科风险评估与诊疗中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3):32.

[5]梁燕琼,张倩,邓永红.胸痛诊疗时间记录表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4):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