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从课堂改变开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8
/ 2

双减,从课堂改变开始

蔡峰

镇江新区实验小学  

当下的“双减”,既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型,也是一次教育的重大革命,“双减”政策向传统课堂发起了挑战,也必然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适应新要求,寻找新出路。面对“双减”必须求变,变则通,通则灵,通则久,通则快,而一切教育改革的落脚点都在课堂,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通过课堂的寻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便乃当务之急。

那么,在“双减”背景下,究竟怎样改革课堂教学呢?

一、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理念支配行动,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有什么样的课堂理念,就会生成什么样的课堂。理念新,一新俱新;理念活,一活俱活。

核心素养下课堂的应该是这个样子:课堂不应是讲堂,而是学堂;课堂不应是教师喋喋不休讲得精彩,而是要让学生沉浸其中学得精彩;课堂不是要形成一个个句号,而是要生成一个个问号;课堂不是学生抬头学习,而是低头读书思考;课堂要靠教师的无为,成就学生的有为,要靠教师的退步,促成学生获得长足的进步,要靠教师的“懒”造就学生的“勤”……

我们应该变“教”为“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先学后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游泳”中学“游泳”,通过老师“搭梯子、引路子”促进每个学生成长。

例如:在学写“扁”这个字的时候,先把问题抛给学生,你是怎么记住扁的?要想写好“扁”字,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观察字形,记住写字要点。接着,老师根据学生描述在田字格里范写,其他学生评价补充。这样一个回合,学生已经牢牢的记住了这个字,也就避免了重复机械的抄写识记。

二、转变师生角色地位

“亲其师才能信其教,信其教方能受其道”,一切成功的教学始于良性的师生关系,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好的关系就是好的课堂。

改变师生角色,就是要完成角色“易位”,心怀学生,用爱与尊重面对学生,教师要从“讲坛”走下来,让学生真正站在课堂的中央,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空间、时间,学习的机会、方式,学习的权利、选择还给学生;变“教书”为“教学”,变“讲师”为课堂的促进者、合作者、引领者,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求知;按照“学习金字塔”理论,要尽量减少讲和听,增加说与做,做到“三讲三不讲”,讲在精彩处、疑难处、重要处,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还是不会的不讲。

只有转变了师生角色,教师由“教练员”变为“志愿者”,由台前变为幕后,由表演者变为一位旁观者和倾听者,一位引领者和导航者,一位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主体地位才能体现,课堂中才会出现“鱼翔浅底、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画面,学生才会拔节成长、笑靥如花,师生绿叶红花、教学相长、和谐温馨的氛围。

关系转变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肯定找不到不会学的,也找不到学不会的,更找不到厌学的,一定能让课堂变得书声琅琅、笑声不断,课堂有料、有趣、更有效。

六年级语文组在讨论《月光曲》的教学流程中,解决课后第一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给盲姑娘弹了一曲又一曲时?”时,以学生自主梳理悟读的方式进行,给出句式,贝多芬看到了什么?内心有什么想法,所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教师作为引领者,放手让学生一遍又一遍读文本,走进文字,走近人物内心,与主人公产生共鸣。

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单一单调、被动接受、机械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成为了课堂变革的屏障。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就要给学生留足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生动学习、能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跨学科学习、实践性学习、问题导向性学习的多样态、好状态学习中,实现自我认知,自主参与,自由成长,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强大内驱力,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英语组的老师更是用心良苦,为了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学习活动,老师们组织了英语字母设计、英语书签制作、英语小报制作活动,为每位学生提供了英语展示的平台。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乐地学习英语。

四、改变教师教学行为

一是改变备课方式。好的课一定是预设出的精彩,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教法,不仅要备学生,还要备学法,通过深入思考、个性解读形成高质量的教案,还要通过集体备课,互补共享,形成针对性的导学案。

每周二、三、四下午分别是我校英语、数学、语文集体教研的时间,定人、定地点、定时间、定主题进行研讨。通过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级公开课等等,促进课堂教学的提升。

二是改变讲课方式。教师要由过去的一言堂、满堂灌,变为启迪开导、点拨点评、谈心聊天,要由过去从简单知识的传授,过渡到“问题驱动”“项目学习”,要由过去仅仅停留于育分,转向到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个性培养,全面发展。

三是改变作业布置方式。教师要变反复刷题,重复训练,无效低能的题海战术,教师要在吃透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厚积薄发,精选题目,分层次、分对象设计作业,个性化、弹性化布置作业,既让一部分学生“吃得饱”,又让一部分学生“吃得好”,还要让一部分学生“吃得了”。在备课组研讨时,专门开辟作业设计栏,分必做、选做、创新等题型,以适应不同学生。

五、改变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必须关注“人的存在”,眼里有学生,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一个好的课堂,一定是具有学生立场,一定是以学生的感受、体验和学生的成长作为最基本的尺度,背离了这个前提,任何课堂都是无效的。

课堂的评价,依靠一纸分数、一张试卷评定学生的优劣,而应该从学生在课堂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形成,个性化的发展,想象力的开启,创新思维的涵泳,学习参与度以及愉悦感和成就感的体验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综合评价、增值评价。

“双减”给学校带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在“变”和“不变”中追寻课堂的效率,回归教育的本质,才能找到前行的路,真正实现减负和育人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