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8
/ 2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周影

白城市洮北区农村水利管理工作中心站

摘要:目前,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已经日趋完善,喷灌、微喷灌、渗灌和滴灌等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全国各个农田水利工程。但随着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日益严重,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是当前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运用的关键。笔者从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入手,从实现灌溉集约化、完善灌溉设施建设、提高灌溉人员素质和加强农田水利管理维护等方面探析提高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效率的策略,以期优化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1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灌溉是农作物耕种的重要环节。农作物的生产、产量的提升依赖于温度、光照、土壤营养及水分等,而水分充足是其获得高产稳产的前提和保障。但自然条件下,各地水资源分布存在差异性,降水量也分布不均。对于水资源本身就不足的地区而言,尤其需要创新灌溉技术,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因此,节水灌溉技术应运而生。节水灌溉技术,即节约用水的灌溉技术。目前,被世界各国广泛运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喷灌、微喷灌、渗灌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相对于漫灌这种传统的灌溉技术,不仅能够满足农作物生产的水分需求,还能节约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节水技术的应用原则

2.1适时性

无论采用哪种节水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均需要遵循适时性原则。也就是说,灌水必须保证及时、合理。适时供水不仅能够达到提高作物生长质量的目的,也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2.2适量性

所选节水技术要保证农作物可以得到适量的水资源,避免灌水过多造成渗漏或者不必要的蒸发损失,也要避免灌水过少导致作物萎蔫或死亡。

2.3均匀性

所选节水技术要保证水资源能够在各级输配管道中流量均匀,同时在田间分布上也要足够均匀。这样既能够达到节水效果,也能够保证灌溉效果良好。

3现阶段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节水灌溉设施设计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在推广节水灌溉的应用,但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节水灌溉设施的设计不合理。节水灌溉的重要理念就是要因地制宜,必须充分结合当地地质、降水、气候等因素进行设计。但是现阶段的节水灌溉设施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农作物的具体需求,导致给水量过多或不足,反而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部分农民在安装解释灌溉设施后依旧采用传统的种植技术,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也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

3.2施工过程粗放,忽略细节

施工过程粗放,导致建成的节水灌溉设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节水灌溉技术本身就包含很多先进技术,对细节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但由于技术人员的素质有限,施工质量不稳定,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等原因,节水灌溉设施的设计与落实之间往往有着较大差距,往往不能达成节水增产的初衷。

3.3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节水灌溉设施落成之后,想要保证其工作效率,还必须对节水灌溉设施进行日常的管理与维护。但是由于管理机制的缺失,在节水灌溉设施落成后不仅无人维护,甚至缺乏对设备使用方法的具体说明,使用方法的不规范进一步导致了故障概率的提高。节水灌溉设备的管理与养护确实需要投入人力与资金,但是对比起节水灌溉设备的高效运转带来的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以及在设备损坏后投入的维修费用,管理与养护方面的投入更有价值。

3.4灌溉技术不适应农作物需求

农作物生长的具体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应用也同样需要针对农作物的生长需求进行调节。但由于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的种植缺乏合理的规划,多种作物出现在同一片区域而对水资源却有着不同的需求,无法做到平衡与调节,那么就无法发挥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

4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4.1灵活运用多种灌溉方式,实现灌溉集约化

针对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灌溉仍以粗放为主的问题,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农田自然条件的节水灌溉技术,明确灌溉目标,计算灌溉成本,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农业发展状况,规划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判断技术适用性,通过提升技术含量,实现灌溉集约化。灵活运用多种灌溉方式,是实现灌溉集约化的重要途径。灌溉集约化的核心是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在田间灌溉中,管理人员要从实际出发,对水资源利用的合理程度进行考察和分析,科学分配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灌溉的最优化。可以从农田实际情况和水资源分布状况出发,在渠道灌溉的基础上单一或组合使用微灌、喷灌和滴灌等多种灌溉方式,确保均匀灌溉的同时,保证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实现集约化灌溉。

4.2加强节水灌溉设施的维修养护

完善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提高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效果,须从节水灌溉设施的前期建设和后期维护2方面着手。首先,工程技术人员在完成节水设施建设后,要对节水技术的使用者或设施维护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保障其在后续维护中的操作科学规范。针对设施养护工作,要定期对养护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其更快更全面地掌握节水灌溉设施的养护技巧。制定养护细则,规范养护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大型问题制定上报制度,避免养护操作不当或养护不及时而导致节水灌溉设施被荒废的问题出现。其次,要重视好和发挥好农民的积极作用,通过调动农民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节水灌溉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养护当中。通过让农民切身感受节水灌溉技术对田间节水工程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农民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科学认知。

4.3完善节水灌溉人才的培养路径

完善节水灌溉人才培养路径,须统筹兼顾,从多个角度构建全方位的节水灌溉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节水灌溉人才培养制度。单位方面,各地区水利局针对自身的灌溉情况,应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当地的人才培养策略,通过相关教育宣传培训工作的开展,激发其积极向节水灌溉人才靠拢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重视基层管护人员的基础知识教育和业务培训,通过组织灌溉技术讲座、参观,培养灌溉人员形成节水灌溉意识,掌握基本节水灌溉技能,形成节约用水思维;针对农田水利条件艰苦的现状,应从福利待遇上提高基层管护人员的待遇,如增设差旅补助、增加探亲假期等,降低其离职概率。

4.4加大维护资金投入

节水灌溉设施的维修与养护有赖于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针对当前节水灌溉设施的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保障节水灌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得以有效进行。一方面,从地方到中央水利局可以围绕节水灌溉设施的养护,建立农田水利工程专项资金,该资金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设施设备的日常检查、定期检修和损耗更换等,确保专项资金专项使用;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开展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保障节水灌溉专项资金来源。政府部门或水利局可以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机制和投资形式,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利用合理的分级税收政策,减小政府财政负担。

5结束语

总之,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应用节水技术,能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推动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各地要根据当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特点、种植作物的生长特点、资金投入情况等,因地制宜地选择节水技术,在实现节水目标的同时保证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姜殿斌.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及节水技术探析[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2(2):67-68.

[2]王润凤.浅析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与节水技术[J].南方农机,2022(11):86-89.

[3]谷加平.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21(5):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