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预算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9
/ 2

浅谈建筑工程预算管理

吴宝明 

男  满族  辽宁省瓦房店市

  摘要:介绍了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并对建设项目预算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预算变更;成本管理;加强项目预算管理

建设项目预算是指对建设项目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所作的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国家规范、指标和各种成本标准,以及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提前计算和确定项目每次新建、扩建、改建和改建所需的所有费用的文件。工程预算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加强企业管理、实施经济核算、评估项目成本和编制建设计划的基础。这也是衡量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合理的重要依据。

1 项目预算的意义

项目预算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制项目计划、确定项目投资、进行项目招标、签订施工合同和办理项目贷款的依据。加强建设项目预算管理,对控制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提高企业综合盈利能力

项目预算可以用来以货币的形式评估项目的投资,并反映项目的经济效果。它是在施工组织设计等基础上编制的。为了实现预期效益,预算管理人员将尽最大努力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现目标利润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的有效性;认真准备劳动力和材料,管理劳动力和材料的配额和限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结合、安排和协调施工中的各个过程,以确保相互平衡,从而确保人力和物力的充分合理利用,从而按时完成任务,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

1.2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项目预算是指项目的预期价格,以及项目所需的人力和机械数量及其所代表的货币形式。其工作将分为职能部门和员工,其目标利润与各部门的工作有经济利益关系,可以充分调动各部门员工的积极性。

1.3 加强企业管理

项目预算管理工作是一种全员、全过程的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预算编制、衡量经济状况、比较实际和预算、确定和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以及制定和采取调整经济的措施。认真制定和严格执行预算是实现企业主要目标利润的根本保证。

2 工程预算中的常见问题

目前,许多工程项目都经历了额外的投资,导致预算超支、预算超支和结算超支。主要原因如下:

2.1 缺乏综合管理经验

现行的许多预算管理制度在建设项目过程中缺乏全面管理的意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施工单位没有统一的成本管理目标,彼此很少沟通。工程监理单位很少参与投资决策分析,往往仅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和进度管理。由于设计阶段对设计方案的成本指标缺乏控制约束,设计单位进行了项目概算,也细化到预算,但仍导致设计保守、投资高。在施工和招标阶段,对基本投标价格和投标价格的不准确估计导致项目实施阶段的投资管理失控,或由于成本管理松懈,或由于资金短缺。因此,该项目无法如期完工,导致贷款利率上升,给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  

2.2 材料价格管理混乱
  据统计,材料费约占工程总造价的59%~69%,所以在控制材料价格时对有效控制与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材料价格会随着市场波动而有所变动。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导致市场管理混乱,建筑材料价格涨幅失控,使得设备材料预算价格同结算价格相差较大。
  2.3 变更随意性大
  目前有很多建设单位都急着项目的开工,没有经过严格的可行性研究与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所以才会导致边施工边变更,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对更改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也没有严格的进行监督,没有相应的责任来制约更改造成的损失。
  2.4 未考虑工程预算变更
  工程项目的预算是无法预见诸如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技术的规范、设计中的标准、设计的手段、建筑材料等客观条件对工程设计的影响与制约,另外,工程预算也没有考虑现场意外情况,如土方坍塌、地下障碍、基坑排水、文物、自然灾害等,致使结算超过预算。
  2.5 定额的限制
  随着地区建筑市场壁垒被打破,异地承揽或跨行业承揽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和企业逐
  年增多。但是我国每个地区、各行业现行的预算定额、取的费用基础、取费标准和预算编制的规定有所不同,而一些跨地区跨行业所承担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企业又不了解工程所在地的相关规定,致使在实际编制工程预算中经常出现差错。
  2.6 预算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欠缺
  在实际的工作中,除大中型企业有审核工程预结算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外,大部分单位的预算管理人员都只有从事概预算工作的资格,业务素质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是无法组织协调工程项目的主体间关系,都缺乏预算管理有关的经济知识与法律的知识,投资预算控制能力也较差,不能将项目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且对较复杂的工程技术经济问题也没有独立的处理能力,索赔处理能力也很差,所以使企业与国家都蒙受着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3 加强工程预算管理的对策
  3.1 工程设计阶段的预算管理
  (1)认真审核图纸是否能够满足工程预期功能,是否有超标准使用施工材料的情况。特别是对于总平面布置图,要了解工程全貌,及时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及图纸表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设计问题,使浪费从源头就得以控制。


  (2)为了去除人为扩大设计规模和高估冒算的费用,规定设计概算必须经过工程标准定额造价管理站等方面的全面审定,以确定的投资限额作为取费基数。
  (3)为了提高企业对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应鼓励设计人员对于优秀的设计图纸给予适当的奖励。
  (4)限额设计是建设过程中更好的有效控制方法,也是能控制投资规模的有效措施的之一。
  限额设计即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对工程造价进行分解,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因此,需组织有关部门,按建筑的不同类型和规模,制定出适宜的限额设计标准,作为设计部门的“参考表”。当然,限额设计也是不能节省投资,也应该尊重科学,尊重实际,在实行限额设计的同时也要注重优化设计,兼顾功能提高。
  3.2 施工阶段的预算管理
  (1)对工程预算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对没有能力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咨询公司代理,最好是成立一个建设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加强对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经济意识教育和经济理论学习,要求预算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工程预算,还要懂技术、懂管理、懂法规、懂经济。
  (2)施工过程中,加强合同管理、设计变更的管理是投资控制重点。为了避免以后在结算时因合同条款不明确而产生纠纷和不应有的赔偿,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应对每个合同条款透彻的理解,对有可能发生的分歧与费用索赔的相关问题做到全面而充分地考虑。为了能够避免竣工结算价与估算价之间出现过分的悬殊局面,对于工程的变更,要及时做好记录,按时编制出详细的月工程预结算书,对合同控制数产生的价位偏差提出分析依据,以便业主及时了解和调整投资偏差的幅度。
  (3)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的施工人员必须加强施工现场造价的控制管理,包括质量管理、施工现场责任制、工程进度管理、现场施工记录及现场签证控制、施工材料和机械的合理利用及管理。
  3.3 工程款结算时的管理
  预结算工作完成后,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也加快了工作进展,能有效的避免多算、漏算、重算等。工程竣工决算时坚持按合同办事,必须严格控制除工程预算外的费用,一律核减以下费用:未按图纸中的要求来完成工作量及未按规定来执行施工签证、凡合同条款明确包含的费用有风险费包含的费用,未按合同条款履行的违约等。
  3.4 加强信息管理工作
  由于缺乏全方位的信息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与预算相脱节,执行力不强,致使工程预算目标难以实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造价管理软件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建立一套能进行搜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即由定额管理系统、价格管理系统、造价估价系统和造价控制系统组成统一系统,以提高成本预算管理的效率。
  结语
  工程预算管理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政策性、技巧性强的工作,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预算管理人员需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确保工程预算的准确性,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顺利完成工程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陆非春 陈 俊: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经济,20007(3):82~83
  [2]何速奎: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6(3):12~14
  [3]杜 帅 于庆丰 周长顺:加强工程预算管理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02(10):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