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助力幼小衔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9
/ 2

“双减”背景下,如何助力幼小衔接

刘树颖

衡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学区管理委员会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的天性与特征,与幼儿身心成长规律相结合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有效设置各种游戏活动,不断加强并促进对幼儿的深入教学,关注幼儿发展中的差异性,从而为幼儿构建不同的发展方式。《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对幼儿教育活动提出了一定指导,提出教师在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格,包括勇于探索与尝试、积极主动等,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应当对幼儿进行全方面的培养与发展,为幼儿小学阶段的学习与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与支持。

关键词:“双减”;幼小衔接

1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幼小衔接工作

“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与“小幼衔接”再次成为幼儿家长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双减”要求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不再仅仅注重幼儿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幼儿人格品质、思想品德、体能、身心等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教学中带给幼儿更多轻松、快乐。“双减”政策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要求幼儿尤其是大班的幼儿不得参加校外主要课程培训,积极鼓励幼儿发展才艺方面的特长和技能。基于国家“双减”政策,相关部门开始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提醒各位家长理性选择校外培训项目,关注幼儿各方面成长、收获,而不是单一的智力开发。第二,改革园内教育体系。结合“双减”政策,幼儿园在积极寻求改革出路。从教学内容来分析,幼儿园要增加更多体智能教育内容,加强对幼儿进行身心锻炼,强身健体。从教学质量来分析,幼儿园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让幼儿爱学、乐学,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运动习惯。第三,缓解家长教育压力。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家长开始慢慢转变心态,学会从德智体美劳的角度关注孩子自身发展,将更多精力放在孩子性格、特长的培养上,从紧张、焦虑的教育心理逐步转向从容、积极的教育心理。在这样的教育心理下,家长更加信赖孩子、理解孩子,由家庭教育引发的不和谐社会因素会越来越少。

2双减背景下,有效助力幼小衔接

2.1改变家长的思想误区

幼小衔接除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奔赴”,还需要家长转变理念。随着“双减”政策实施,幼小衔接阶段不教孩子拼音、写字和数学了,家长又开始担心什么知识都不学,能算幼小衔接吗?在“双减”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参与学习“双减”的内容和要求,在充分理解和掌握“双减”精神的前提下,积极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切实认识到幼小衔接并不是简单的学计算、学拼音,而是融入一日游戏化课程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中,在游戏和活动中提升幼儿能力,包含习惯、情感、能力、认知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到了大班下学期,幼儿园会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幼儿园重视自由和创造,小学课堂重视知识和能力的锻炼。因此,幼儿要顺利实现过渡,幼儿园、家长及小学都要做出改变,彼此靠拢,让幼儿可以有一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教师应通过与家长的积极沟通,对政策的积极解读,改变家长的思想误区,让“双减”在幼儿阶段也落地。

2.2健全管理制度,统筹协调,优化长效衔接机制

(1)建立多驱动引领机制。以区域性幼小衔接项目驱动为基点,组建跨学科、跨科室、跨学段的项目团队,借助专家引领力,冲破不同学段、不同领域对幼小衔接的认知壁垒限制,在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参与主体共识的达成。在项目组的带领下,借助专题宣传和专题课题的方式驱动,以点带面的形式提升幼小衔接的质效,推动社会宣传,增强社会认知。同时,以督导评价的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和层级跟踪反馈,驱动区域幼小衔接的内涵发展,强化刚性执行,提升行业认同。(2)建立多环节保障机制。在引领环节中,注重长效的管理机制建设,以“理念引、目标明、操作易、成效著”为关键要素,形成顶层设计有规划、实施开展有指导、解决问题有支持、结果成效有评价的幼小衔接系统管理模式。在落实环节中,形成“领导—研究—指导”三中心,领导中心强组织、统协调、助推进;研究中心形成智慧同心圆,建立覆盖式、生态式、循环式的成长机制;指导中心建立常态的联系机制,通过教研、讲座、观摩等方式促进参与主体在理念、策略、资源、行动上的四方联动衔接。

2.3明确园内总体衔接目标

从幼儿园角度来看,“双减”政策的提出更多的是要求小学等教育机构其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的改变,将原本“依靠大量作业与课后补习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依靠培养学生能力、推动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发展”的教学方式,这对学生个人能力、学习习惯以及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需要在“双减”政策下进一步调整幼小衔接工作目标。举个例子,A省在“双减”之前的幼小衔接工作目标主要为:①让幼儿基本掌握简单的语文和外语类知识;②传授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学习思维与学习方法;③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与学习节奏;在“双减”之后,需要设定目标为:①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能自主完成穿衣、上厕所、洗漱等行为,引导幼儿自己观看时间与管理时间;②适当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准备教材与学习工具、提前一天看第二天即将学习的内容、能在放学后先完成教师的安排、能在课后根据当天所得简单运用等;③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自主思考意识、探索意识。由此可见,在“双减”政策下,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体目标,基本可以设定为:提升幼儿园教学活动质量与服务水平、科学合理安排课程活动、课后活动与课堂游戏基本满足幼儿需求、让幼儿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2.4做好心理准备,迎接幼小衔接

从幼儿园升到小学,是幼儿要面临的一次重大变化,会对其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一定影响。有些幼儿在进入小学前充满向往和期待,但真正进入小学后却产生了不适感,甚至会抵触、厌恶小学生活,无法全身心融入小学生活中。针对幼儿出现的这一问题,教师应从心理角度入手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首先,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幼儿向往小学生活。在进入小学前,幼儿往往会产生兴奋感,此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将这些兴奋感转变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之情。教师可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准备喜欢的学习用品、书包等,在日历上圈出要去上小学的日子,每天算一算时间。当时间越来越靠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也会变得更加强烈。其次,创设多样化的生活情境,提高幼儿的角色意识。在进入小学后,幼儿的角色将会发生转变,而教师应借此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在幼儿园内开展情境模拟活动,运用生活契机激发幼儿即将上小学的自豪感,使其能快速适应小学生的角色。最后,灵活运用线上参观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处于陌生的环境中,容易使人产生焦虑感和紧张感,对此,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的理解小学生活的机会。例如,在无法实地了解小学的情况下,教师可与幼儿一起浏览小学的公众号、网站等,使幼儿从更多角度了解小学的设施与生活,缓解幼儿紧张和焦虑。

3结束语

要想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做好迎接小学学习生活的准备,就需要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小学教育坚持“零起点”,同时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灵活运用家园合作的方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使幼儿平稳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赵会静.试析家园合作有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当代家庭教育,2021(30):37-38.

[2]石文娟.直视差异,高质量开展幼小衔接工作[J].当代家庭教育,2021(29):81-82.

课题类别: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

课题名称:“双减”政策下的小幼衔接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210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