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学习真实发生——基于真实情境的语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让语文学习真实发生——基于真实情境的语文教学

孙助

鲁东大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40多处情境的表述,分布着这样的与情境连缀的短语:学习情境、交际情境、真实情境、真实生活情境、阅读情境、试题情境、命题情境、日常生活情境、文学体验情境、跨学科学习情境。

    从情境的表述范围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学习情境:阅读情境、文学体验情境、跨学科学习情境。阅读教学中提供真实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与主旨;创设真实的文学体验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想要呈现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跨学科学习情境的提供不仅可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而且可以拓宽语文自身学习的广度与深度。(2)学业评价情境:试题情境、命题情境。学业评价情境其实最主要就是体现在考试试题中呈现出来的生活化情境,在这些试题规定的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考察,可以很好地判断学生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试题中加入真实情境其实也是学业评价改革的一大亮点与特色。(3)生活情境:真实生活情境、交际情境、日常生活情境。这三条都属于语言文字运用情境,其中第一条和第二条属于创设的语言情境,第三条属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可见,情境化学习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核心素养的贯彻落实也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一、为何强调情景化

2022版新课标的出台将“核心素养”一次推到了语文教学中的较高位置,何为核心素养?笔者认为核心素养的关键之处就是在于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得知识不再简单地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做到在认识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克服以往对知识的某些片面理解,这就将“真实性”放在了核心位置,真实性的最基本的属性则与情境挂钩,因此,2022版新课标选择了“情境”一词。何为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语言运用情境应当是存在于学校教育中的,其创立创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尤其是那些现实生活中切切实实存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一定是具有“真实性”的。当前语文课堂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去情境化”,这种学习往往会导致学生获得的知识只能适用于学校中的“语文课堂情境”和学校中的“语文考试情境”,长此以往,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自己获取的知识是权威的知识或相关专家的权威言论,学生时时刻刻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样是体会不到解决问题的幸福感的,更谈不上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了。

语文真实情境对于语文知识来说,就好像树根与土壤的关系,树根只有扎入土壤中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同样的道理,语文知识只有融入到真实的语文教学情境中,才能呈现出语文课程本该有的样子,即开放而又有活力,这样的知识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所接受与认同,这才是语文教学应该有的样子。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才能真正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的语文教学也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最后,在真实情境中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建立联系,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在笔者看来,应该将真实情境设定为真实性问题情境。在这一方面看来真实性问题情境最本质最核心的应该是“真实性”而不是“真实”。以往在认知中我们总是会有一个误区,即我们在进行情景设计时,要最大程度设计完全模拟现实的情境,然而事实上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并不是越真实越好,教学情境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校的成本、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是否可能会存在风险或者偏移,解决以上问题的主力军是谁呢?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师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解决以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条道路可以走:要么进行筛选,要么进行创新,具体来说就是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心应当是在选择适合真实情境化的问题与改造不具备真实性的问题中,真实性问题情境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真实并且刚好与某种教学需要的问题情境完全匹配;第二种,真实但是为了某种教学需要进行了一定的加工改造,第三种,专门创设的仿真问题情境。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因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每一种情况在现实课堂中出现的概率是不同的。

二、实际课堂中的情境化教学

(一)注重课文朗读创设情境

     以初中低学年段语文学习举例,在这一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不应该再放在字词上了,重心应该从“固定知识”向“灵活知识”转换,即在识字认字的基础上全面锻炼语言的实际应用,即文章的朗读。通过朗读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通过反复的诵读在脑海中形成文章描绘的情境,达到情境交融的效果,最终勾勒完整的动态画面。从而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与升华。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讲解基础知识时完全没有弊端,但是如果要上升到文章的思想情感层面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情况在叙事类文本中显得尤为明显,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结合本课重点内容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音频或录像资料,刺激其听觉、视觉的感知能力,在不断激发想象力的同时,将学生快速带入本文情境,加深对材料深层次含义的理解与思考。


(三)依托合作探究创设情境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现如今的教学中已经被广泛应用。教师给定主题或任务,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不仅可以做到互相借鉴,还能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修正自己的弱势,发挥集体智慧,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贯彻核心素养的要求与主张,这也正是情境化教学的重要指向之一。

(四)抓住情境化教学特点,对症下药

情境的创设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挖掘情境资源,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情境化教学尤为重要,例如教师在讲授《春》时,如果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春天的景致入手,以此作为切入点,那么实际教学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情境是感性的、可见的、直观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的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情景教学并不是虚拟不可触碰的,情景教学最大的作用在于将学生已有的或者即将获得的感性知识顺利向理性知识过渡或者升华,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也是落实《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必然举措。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体现学习重点和难点。不同学科的情境创设有不同的特点,就语文学科来说,情境的创设不仅要与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与授课节奏相协调,而且一定要体现出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及规律,同时将语文学科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在其中体现出来。有价值的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情境的统一性。在单元或课时教学中,对同一个情境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使用,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深刻性,有利于知识的整体建构。融入情感的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情境化教学是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需要,是唤起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应用语文意识的需要,能够提升学生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在更高的教学视野和格局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谋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设置的情境应该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和生活实际,不应为设情境而盲目编排。教学情境应能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渗透。教师应从整体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恰当的授课模式,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保证每个人都能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如此,情境化教学的育人功能方能凸显。
参考文献

[1]范振景.探寻语文“情境化教学”的魅力[J].教育艺术,2022(10):21.
[2]杨星丽.中学语文古诗词情境化学习方法举隅[J].语文建设,2022(19):69-72.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22.19.023.

[3]许志英.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真实情境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06):73-75.

[4]郑昀,徐林祥.语文“真实情境”再认识——来自人类学情境学习观的启示[J].语文建设,2022(15):24-29.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22.1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