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诗人龙献图作品风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2
/ 2

广西诗人龙献图作品风格研究

焦健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桂林 541001

摘要:龙献图是广西桂北诗人代表,他身为云南监道库大使,一生钟爱读书创作,著有《易安堂集》一书。在龙献图的一生中,读书、为官和退隐是他的三件人生大事,整体看来他经历坎坷且表现出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学思想,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风格多样性。在本文中就将简单研究龙献图的诗歌文学作品,深入探索其作品风格。

关键词:乐观精神;忧患意识;田园主题风格;平淡性格;龙献图

龙献图一生好读书,他分别经历了为官归隐等重要阶段,整体看来人生相当之坎坷。在龙献图的众多诗歌文学作品中,《耕余草》、《宦游小草》、《归田集》分别代表了他认证中所经历的三个不同时期,这三个时期的思想与诗歌创作风格都有所不同。

一、读书时代——四处漂泊、内心不安

龙献图早期作品是其在读书时期所创作的,当时的他为求学四处奔波、居无定所,一切见闻都源自于求学生活。在诗歌作品中,对于他贫困生活的表现颇为突出,可以看出其内心是充满了不安与失落的,毫无安全感可言。但是,龙献图却能保持始终乐观,这种乐观精神贯穿于其求学生涯始终,例如在他的早期作品《崩屋》中,对于他贫困潦倒生活的写照就相当真实。其中房屋崩塌的狼狈与无奈在诗歌中直观展现,大量反省语句充斥其中,将其生活的艰难困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诗歌中,诸如“笑”和“喜”的词汇虽然存在,但却实属苦中作乐,是一种苦恼人无奈的笑与喜。同一时期中,龙献图也创作出了更多诗歌文学作品,比如《病中偶成》等等作品[1]

龙献图在早期读书期间是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这也是他为何内心不安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桂全诗派”重要作家,他早期的诗歌创作风格倾向于清秀隽永之气,整体看来平淡自然无奇,但是在书写灵性表现上却注重“自描”,甚至龙献图的诗歌文学创作也对当时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产生影响,所记录的诗作内容相当丰富。另外一点,龙献图的诗歌作品创作量较大,在《耕余草》中就收录诗歌达到494首。如此可以看出,龙献图对于早期读书生涯的刻画描写非常之细致深入,整体文学创作方面感想颇多,虽然平淡但是非常真实[2]

二、为官时代——依然困苦、即事感怀情怀重

在为官以后,龙献图身份转变为平乐训导,其贫困的生活状态没有太大改变,在这一时期也创作了《岁除放歌》这样的作品。在诗歌中,龙献图描绘了自身一家十余口坐吃山空的状态,其中妻儿各有问题,家庭状况相当不好。但是,这些都未能改变当时龙献图的乐观精神心态,这些都在诗歌中生动呈现出来,这也说明了龙献图是典型的性情中人。从他所创作的诗歌文学作品中就能看到这一点,例如在《抵家》中,龙献图强调一种即事感怀精神塑造。比如说,诗歌中就有“七载滇南客,归来两鬓斑。昔年成死别,今日竟生还。”这样的诗句。如果加以解读,就会了解到龙献图虽然早早求学并成功为官,但是他的两大人生阶段是相当复杂且多变的[3]

三、退隐时代——快乐余生、充满忧患意识

在龙献图从云南任官退隐以后,他的人生发生了改变。相比于之前,龙献图的乐观精神更加凸显,这令他度过了快乐余生。在《抵家》中,龙献图展示了家中儿女双全,同时也能过上自己熟悉且喜欢的渔樵生活,这些都是他早期读书与为官时期所无法奢望的。所以说,退隐时代的龙献图快乐无比,他的诗歌文学作品在这一时期也融入了更多乐观精神要素。

当然。龙献图也并非是无心肝肺之人,他的乐观精神虽在,但是他也清晰意识到社会上依然存在诸多令他必须惯性和忧虑的大事。所以说,龙献图的忧患意识是贯穿于他余生始终的。这一点实际上在《采买谣》中就有所体现,整个诗歌中对于当时平仓所带来的危害介绍得相当详细。如果粮仓中粮食价格较贵,则全部会被社会权贵所购买,而粮农则毫无好处可言,即便是好收成也难免挨饿。与此同时,当时政府又提出了粮食采买低价入库的政策,极低的粮食价格令农民苦不堪言,却也无法拒绝向政府交公粮。当时的农民无可奈何,无论每年粮食丰收亦或是歉收,农民都是社会发展的牺牲品与受害者。在这首诗歌作品中,龙献图的忧患意识尽显,对于当时的农民充满了同情心[4]

当然,如上文所述,退隐后的龙献图是热衷于田园生活的,所以他的诗歌文学创作也更多倾向于田园主题,这一点与退隐后的陶渊明非常类似。客观讲,二者在文学创作思想上是存在相似性的,这主要是因为龙献图大量借鉴了陶渊明的诗歌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归家日作》和《滇南春暮》均是如此。实际上,两首诗歌文学作品所呈现出的文学关联关系主要是因果关系,后者所表达的是龙献图从为官时期到退隐时期的情怀变化,其中的某些情绪表现相当之强烈。而前者作品则充分表现了龙献图在退隐后归家的快乐。实际上,如果翻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就会发现四首作品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非常值得深入研究[5]

总结:

    龙献图一生表现优异,无论是早期求学、中期为官亦或是后期退隐,不同时期他所表现出的恬淡性格都令人唏嘘,感叹其诗歌文学创作的个性使然。龙献图虽然一生平淡,但实际上其经历也并不平淡,虽然在文学创作上始终保持乐观态度,但他却始终清贫如洗。当然,这并不妨碍他忧患国家、忧患人民,这些都呈现出了龙献图诗歌文学作品的特色风格。即在文学表现上注重时境,注重时代发展需求,如此看来龙献图确实是与时俱进的诗人,他的所有诗歌文学创作都跟进时代,代表了当时的心境变化,非常值得深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晓霞. 论光盘小说的桂北地域书写[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8(4):37-41.

[2] 冯智明. 身体实践、物象隐喻与仪式过渡:桂北红瑶"送梅山"葬礼研究[J]. 宗教学研究,2021(1):146-152.

[3] 王宇涵. 桂北侗寨公共空间的多维功能研究 ——以广西地灵村为例[J]. 美与时代(上旬刊),2021(8):59-61.

[4] 周静. 服饰与服饰制作:作为族群集体记忆的身体实践——以广西凌云县果卜村那播屯为例[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3):44-52.

[5] 董迎春,覃才. 红色经典的艺术探索与价值——以《血色湘江》为例[J]. 南方文坛,2021(5):186-189.

作者简介:

焦健(1980.9- ),男,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