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生态理念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王轶

重庆市承迹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公园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在城市扩张更新,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生态建设是提升城市宜居指数和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园景观艺术设计概述,其次探讨城市公园生态修复设计,必须始终遵守有关生态概念的要求,以此不断提高城市植物景观规划的效率。

关键词:生态理念;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地区市民面临的生活压力普遍较大,在发展过程中忙于工作。奔波劳累中很难呼吸道自然的空气,同时受到家庭,工作以及社会的压力,也使人们感到身心俱疲。日常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无法为人们排解压力,释放负能量。在建设过程中,传统的黄泥黑土覆盖了公园,绿地、树木、花草被种植在泥土中,搭配上科学的建筑设施便能营造出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在城市公园空间的开发另一层面,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规划和要求,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案。

1城市公园景观艺术设计概述

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经济建设活动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是城市发展中不变的主题。城市公园是现代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绿地类型,在城市生态环境的净化中发挥着极好的作用。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起源于美国,主要功能就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和社交,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而要想充分地发挥这些功能,还需要设计人员结合当地的环境及设计需要,合理地对公园进行景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作为公园美观性及功能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关系到城市公园功能的发挥,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其的关注,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公园的质量。

2城市公园生态修复设计

2.1设计理念

森林公园面临鱼塘、农田、变电所、高压线等复杂的场所环境及洪涝问题,如何突破不利因素,打造生态公园,成为项目设计的关注点。以打造“生态、宜居、趣味、活力”的公园为设计理念,利用景观将场所特征与设计相结合,围绕生态修复和自然体验,通过采取雨水净化、水生态处理、山体森林保护等措施,构建多维互动的城市绿色空间。

2.2合理地进行空间规划

城市公园作为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环节的重要部分,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锻炼,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等的场所。要想发挥这些功能,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环节注意空间的布局。现阶段常见的公园布局形式主要有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3种,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的地形及环境合理地选择布局方式。如果相关地区对城市公园的建筑布局有很强的要求,在保证其质量的同时还要发挥其生态方面的功能,设计人员就需要选择规则式的布局方式进行植被的选择和布置;如果城市公园距离建筑较远,且当地政府对公园的要求较低,设计人员就可以采用自然式布局,降低植被环节的花费;此外,如果二者兼备,就需要采用混合式的布局方式进行设计,并且根据地形进行设计,地形较为平坦就进行小面积的规划,地形起伏较大,就以面积较大的自然式为主。这样可以充分保证对公园景观的规划。

2.3种植设计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园景观的主体表现仍然是以绿化植物为主。因此,必须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探究公园景观植物的选择和规划设计。在该公园的设计规划中,选择高大的乔木和丰富的灌木为主要植被。上层高的树木形成美丽的林冠系统,在树种的选择上采用了银杏,毛娟以及茶海等等,不仅能够为行人和车辆遮阴,同时震撼整齐的景观氛围采用阵列式的种植方式进行呈现,让人有一种被自然包裹的奇妙感觉。而在地皮植物在设计规划上,采用了阳光草坪和种植开放的草坪空间,为过往旅行者提供更加舒适,自然的绿化环境。绿化植物的选择和设计是决定整个公园设计效果的核心指标。在植物的选择方面,设计者要尽量选用能够符合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的常绿植物。还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成本。针对此项问题,可选择当地的特色植物作为主要的绿色景观,不仅能够体现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氛围,也能显著的降低由于植物环境不适应带来的不良影响。

2.4内部结构的设计

公园在设计环节,部分主题十分重要,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中加强对内部结构设计的重视。首先是交通的设计。道路对游客具有引导作用,其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公园的功能。公园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满足生态保护的需要,园区内绝大部分区域被草地、树丛及水面占据,可以供游客游览的区域就有很大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制约公园功能的发挥。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设计时,就需要尽可能地将道路延伸到公园的每一个角落,并且保证道路的连接,这样才能丰富游客的游览经历;其次是公园入口设计。入口作为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好的设计能够带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其往往也是公园内在文化的集中体现,激发居民的游览兴趣。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兼顾空间转化的作用,保证公园内部和外部2个空间转化较为合理。

2.5公园设计的系统化、集成化

目前,公园智能化设计普遍注重具体景观要素的智能化体现,比如,景观照明、广播、停车等,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规划设计。首先,智能化设计应建立在顺应人们生活习惯,为人服务的基础上,通过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相融,利用云端计算、物联网等科学技术建设公园管理系统,形成更加完善的智能分类系统。其次,系统化设计可有效减少后期管理、维护支出等,应根据不同的公园类型设计不同的智能化建设方案,基于前期投入成本与后期运营,建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应用科学技术融入能源节约、城市管控联动等进行分级打造,配合不同的公园类型设计智能化景观。最后,应留有一定的未来升级扩容空间,逐步建立智能化公园体系。

2.6构建绿色慢行系统

绿道贯穿全园主干道,既能串联公园各个区域,又能串联步行和运动系统,为人们创造平缓、舒适、便捷的游览体验。山体中的步行径将山峰之间联系起来,并组成登高路网,让使用者体验山峦叠翠的城市森林景象。绿色登山径具有健身运动、自然探索、科普教育等作用,二级、三级步道沿山麓、湖岸分布,丰富空间变化的同时,还能提供休闲娱乐、交流聚会、健康康养的功能空间,既能满足人们对公园景观的横向空间游览体验需求,又能根据高差变化营造多样空间景观效果体验的纵向空间。采用近自然式设计手法,在绿色慢行道路周边布置特色景观空间,空间类型丰富多变,让行人感受空间节奏和序列变化,满足使用者慢走、跑步、登山徒步等多元化使用需求。

结语

智慧城市公园的智能化设计需要逐步发展,成熟的智能化公园体系体现了数据的集成化、运营的高效性、管理的精细化、服务的便捷性及体验的交互性。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化设计顺应了时代发展,智能化生活也将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在传统造园、规划设计理论及实践基础上,可大胆创新尝试,将高科技信息技术应用于设计中,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人们营造更舒适的环境。工作人员在遵循设计原则、合理空间规划、科学功能分区及内部结构设计等手段进行公园的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的艺术性与人文性。

参考文献

[1]尚红,牟慧君.城市生态公园研究综述[J].现代园艺,2021,(6):110-112.

[2]金娜.海绵城市理念下湿地公园景观规划优化策略:以兰州滩尖子生态湿地公园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8):52-53.

[3]尉晓彤.基于生态美学的城市公园规划与景观设计[J].大众文艺,2020,(9):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