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段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小学高年级段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

李志国

新疆巩留县城南中学  835400

摘要:小学高年级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提高小学知识的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但是,在我国的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小升初阶段的应试压力所带来的机械化、形式化和简单化的问题。忽略了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以及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割裂开来,从而造成了学生分数高、能力差、课堂效率低的现象。本论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应用题型教学,来解决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应用题

引言: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数学始终是所有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高年级的数学。有些同学在学习的时候会觉得很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的处理方式不当,很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在所有的数学题目中,应用题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一种题目,它与生活的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生活和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应该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进行合理的应用。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它存在着一种形式,一种是封闭的,一种是死板的,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热情和创造力,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其次,数学教师与学生们的互动不够融洽,这对小学生应用题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目前,老师们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上,老师的讲解才是课堂的主要内容,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导致了数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很难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全激发出来。

1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式有待改变

应用题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一种方法,它从根本上讲是用于解决问题的。然而,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是题海战术和填鸭式教学,也就是将相同类型的应用题进行集中练习,对错题进行反复练习,直至将其掌握。但这种方法不够生动,学生看完就会忘记,而且缺乏灵活性。如果在考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或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学生带来困难,这主要是因为教学方法的不正确,没有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拿到更高的分数,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语言讲解过于的机械化

通常来说,数学应用题包括已知和问题两个方面,也就是根据已有的条件,来解决什么问题。一般来说,如果学生的思路足够清晰,那么就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找到问题的答案。但我们也要明白,在数学的应用题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而突破才是最重要的。使应用题从一个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利器,转变成了一个让学生两极分化的分水岭,一些学生也会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

1.3 应用题“分类化”

应用题分类是对学生思维的最大限制,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学习一种知识时,会围绕着这一知识展开重点联系,之后,老师会对应用题进行分类,并告诉学生在面对某种类型的题目时应该如何去解答,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进入一种思维定势的状态,一旦有了新的题型,他们的解题能力就会直接归于零,这会对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真正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2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对策

2.1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思路和解题习惯

在对应用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关注到应用题中所包含的重要信息,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逐渐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格外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能够进行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思考。在认真记录问题的过程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式。其实,老师们都知道,学生会做一道题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而是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学生有清晰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掌握相关的知识。

举例来说,我们在学《可能性的大小》(人教版)时,本课程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事件的发生和公平,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在一节课中,有一节课的内容往往会在数学卷子中出现,因此,我就会在课余时间里,去找一些与之有关的练习。如:“把分别标有1、2、3、4、5、6、7的五张卡片反扣在桌面上。请明明、华华各选三张牌,牌上的号码和比10大的有哪些?都是什么级别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问题,让学生在五分钟内思考,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下列问题的可能,并说明他们的解决方法。这样既避免了枯燥重复的习题,又做到了灵活性、趣味性,使学生在掌握了思考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2 鼓励学生自编应用题

众所周知,在数学的应用题上,出题人肯定是最了解问题的,因为他自己也很清楚,这道题里面有多少的陷阱,涉及到了多少的知识。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鼓励学生自己编写论题,这样才能最好地测试和训练他们的思考能力。当然,鼓励学生自己编写应用题,必须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而且这个过程必须是可控的,不然有的同学可能会直接提出一个橙子十元,两个橙子几元这种不经大脑的问题。当然,也会有一些人会想出一只小兔子一千斤这样不符合生活实际的应用题。所以,老师就要指导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这样不仅要适当提高难度,还能将之前学过的知识都覆盖进去。

比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数据,然后让同学们画出统计图,然后对这些数据的意义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其对知识点的理解。

2.3 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参与性,老师们通常都会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或是提问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学习中来。但以上两种方法,通常都会影响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并指导和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一种十分普遍和重要的题型,它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些问题,很可能会让学生们对学习产生厌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使用应用题,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定渊.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28):38-39.

[2]王建忠.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09):44-46.

[3]王盈盈.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9(27):42-43.

[4]肖荣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改进策略探索[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08):125.

[5]贾俊良.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J].新课程(上),2016(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