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金融支持策略研究——以金昌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金融支持策略研究——以金昌市为例

樊文婧

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  610200 

摘 要: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资源型城市未来发展面临着资源的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会出现明显的城市收缩现象,这种情况在矿业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在我国新发展战略下,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如火如荼。而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本文在此背景下,以金昌市为例,从金融支持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金融支持;金昌市

一、引言

金昌市于1981年勘测到储量巨大的硫化铜镍矿床而建企建市,如今为典型的成熟型矿业城市,更被称为祖国的“聚宝盆”,金川公司则为本市的支柱企业。金昌市位于河西走廊中段,降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城市依靠资源开采经济急速增长,但同时伴随着空气污染、环境恶化、资源浪费、产业结构失衡、非主导企业发展困难等问题。在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指导下,金昌市想方设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努力盘活闲置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三废等,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转型。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第二产业占比过重、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不足、创新动力不足、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

二、金昌市经济转型面临的困难

(一)产业结构单一,转型难度大

金昌市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金融支持手段难以较快的展露成效。政府财政收入无法为产业结构转型提供大量且持续的财政补贴。而金融机构将信贷大多投入第二产业,为降低风险,还会采取增加准备金、减少对其他产业贷款额度的策略,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更难、更贵,资金链断裂使企业产生更大的信用风险,反过来增加银行调整信贷结构的难度。

(二)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保障能力差

金昌市的金融主体主要为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所提供的信贷资金不足,且由于保险业发展落后,金融保障能力也较差。由于政府常为企业提供优惠便利和资金倾斜,或提供担保,导致中小企业过多依赖政府。许多企业因此不提高自身周转资金能力和资金运用效率,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加剧金融环境恶化。

(三)人才流失严重,金融创新能力差

金昌市地处西北,自然环境较差,交通环境欠发达,发展前景堪忧。同时人才引进机制不合理、要求过高、引进待遇较差。金融机构缺乏专业人才,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制度改革的创新能力不足。

(四)转型社会成本大,易引发社会矛盾

金昌市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矿业产业。矿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进行体制转型和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大量城市职工下岗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的问题。同时底层劳动力劳动强度高、生产风险大、失业比例高且社会福利保障较差。这些问题造成大量失业人口,政府的政策落实面临很多困难。而金融机构也难以给予过多信贷支持。

三、对策和建议

城市转型以产业转型为路径,产业转型的目的是经济增长。如今,金融是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金融支持力度大,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又反过来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支持策略按活动主体,分为政府主导的金融支持和市场主导的金融支持。

(一)政府主导的金融支持

政府主导的金融支持主要以国家和政府为活动主体,通过国家政府部门实施扶持政策,直接或间接为重点经济发展对象提供金融服务,例如具有政策性意向的存贷款、担保、贴现、信用保险以及利息补贴等,同时为产业转型导致的大量失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社会福利保障。一、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打造统一信息平台。首先,完善信息平台。利用政府部门的便利,归集社会各类经济主体的数据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根据金昌市情况,制定信贷流程和匹配的信用评级体系。其次,完善信用体系。利用互联网建立全市征信平台,引导市内金融机构以及民间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参与进来。同时,还需引进省内省外资金实力强、信誉高的征信机构,促进征信平台建设。最后金昌市政府应以身作则,加强自身信用体系建设,做好企业和公民的领头羊,带头提高信用意识。二、促进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增加融资渠道。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帮助成立融资租赁公司,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增加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的问题。同时发展融资担保。例如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发展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共同推动金昌市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同时发挥本地银行的优势,鼓励和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周边县区增设网点和支行,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三、加强法治建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和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增加金融违法的成本,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根据本地情况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完善日常管理机制,对违规活动进行精准识别。同时建立处置金融事件的专业法庭,制定差异化评判标准,对违规活动进行合理合法的判定。最后进行风险处置,形成全周期监管体系。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共同预防风险、处理突发金融实践,守住金融风险的底线。四、推进创新发展,引进金融人才。建立专门的人才引入和培养专项资金,为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和好的薪资待遇,创造好的就业环境。五、整治环境,保障民生。将环境整治与企业的利益进行捆绑,让企业约束自己的生产活动。同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业务。最后,政府应成立专门小组办公室,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保障民生。例如提供补助支持个人创业、对符合条件的职工进行公益性岗位安置等。

(二)市场主导的金融支持

政府主导的金融手段只能在短期内提供援助,长远还需市场力量来共同推进经济增长。一、深化金融改革,优化贷款服务。提供完善的贷款流程,减少业务办理时间,按规定严格把控各类高额服务费用,降低企业成本。同时,提供针对性服务,落实让利政策。金融机构应做好市场调查,筛选优质企业,给予较低的贷款利率,扶持企业完善资金链。二、促进金融创新,发展绿色金融。首先,优化信贷模式,发展绿色信贷。各类金融机构应创新信用评级机制,对不同规模企业制定不同评级方法。对中小企业,可根据其现金流情况以及发展前景,适当增加信用评分,提供资金融通。同时创新担保方式,例如将企业的品牌、专利、创业者个人信用作为考量。商业银行在选择投资企业时,可将环境的指标加入审核机制,为有环保且低耗能的企业提供融资便利,从企业发展中及时扭转高污染、高浪费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促进未来金融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其次,发展绿色保险。保险公司应针对中小企业推出小额贷款保险,同时设立产品研发部门,定期进行实地调查,根据企业各类风险和问题对产品进行调整。保险公司可与政府部门协商,将环境污染责任险推广为强制险。让企业承担污染环境的风险,也可促使企业调整生产模式,创新技术,走上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江飞涛,李晓萍,贺俊.财政、金融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研究——基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J].学习与探索,2016,No.253(08):107-114+160.

[2]高波.构建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发展新格局[J].中国金融,2021,No.959(17):88-90.

[3]周晓强.金融在经济转型中的核心作用[J].中国金融,2012,No.750(24):20-21.

[4]张传波,于喜展,隋映辉.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模式与政策[J].科技中国,2019(05):67-77.

[5]马龙.商业银行支持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机遇与路径[J].当代经济,2021,No.527(11):100-103.

姓名:樊文婧

单位及邮编: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6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