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高质量发展研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高质量发展研析

陈清恒,刘海

中共黔南州委党校 贵州 都匀558000

摘要:区域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发展在区域层面上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中国式现代化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指在特定区域打造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遵循中国式产业演化关联法则,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要目标。在区域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要正确看待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与机遇,加大区域产业治理力度,充分发挥出区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是现代化进程的推动效果。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区域高质量发展;区域产业经济

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遵循的主要发展方向。区域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中在区域层面上的体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也是区域经济学家与经济地理学家们长期关注并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重点在于探索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定位特征与要求,明确区域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高质量发展在改善地区经济环境,扩大内需市场,增强产业技术等方面的作用。

一、二十大报告关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

二十大报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如下具体的建设目标和方向: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视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促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大力推动制造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与交通强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先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带动农村产业、文化、人才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严格把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做好主体功能区与重大生产力布局,形成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形式。

二、新时代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区域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居民收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想要达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要正确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区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激发区域的生产潜力,利用条件优势,实现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共同构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结构。

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具有良好的条件优势与生产潜力,所以要持续推动东部的现代化建设[1]。如建设雄安新区,带动区域内整体高标准、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的整体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因此要强化经济建设,重点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构建全新的西部大开发经济格局,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持续缩减西部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东北地区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曾经历过辉煌时期,但如今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老化,经济发展停滞不前,逐渐失去了过去的经济发展与优势,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要推动传统结构的改造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建设。中部地区的发展现状相对复杂,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需要解决具体情况,分类制定适合当地的发展政策。

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贯彻落实区域重大战略

区域重大战略是为实现区域高质量而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落实区域重大战略,能够加快中、东、西三大区的产业融合与互动,为资源要素的流动提供途径,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要突破行政区划壁垒,为资源要素的流动创造空间,使资源能够在各个地区发挥出应用的价值。此外,京津冀一体化发挥能够有效解放北京的非首都功能。长三角包含江苏、上海、浙江与安徽,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中,长三角地区具有最佳的发展基础[2]。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为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为其他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加强保护、减少大开发为原则,绿色、生态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能够带领长江中下游地区实现协调发展,使沿江地区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次是加快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进行重新规划,推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各地区形成分工明确、集约高效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出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同时要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环境保护水平,通过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推动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从而实现区域整体高质量发展。

再次是推动雄安新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雄安是中国首个实现全域数字孪生建设的城市,建设雄安新区的主要目的在于打造全国范围内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典范。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将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释放和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坐落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市场前景广阔,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区域高质量姿态。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关键在于凸显重庆和成都这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功能,为区域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激发全域市场经济活力,引领西部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其战略地位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中十分独特且重要。

(二)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都市圈与都市群

以人为中心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为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创造途径,使农村地区能够生成全新的发展活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面临较多的充满挑战和机遇,虽然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动力;但同时也要意识到,城市化发展速度过快,但城市化建设质量仍有待提高,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需要完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目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国范围内的整体战略规划,积极展开协同合作,发挥各地的优势和创新机制、体制优势,形成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了适应各地区的发展实际情况,需要因地制宜,采取分类施策的措施,重点探索与研究具有特殊性质与功能的区域,以期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城市群并不是城市简单的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自然布所构成的,而是由若干相邻城市构成的网络化统一体,其关键在于城市间要素流动、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关联配套以及公共服务的均等,这些城市在空间上紧密相连,构成了现代化经济活动的集中区。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以大城市为核心,规模巨大、分工明确的经济圈——都市圈层结构已经初步显现并将进一步强化。都市圈是高水平城镇化建设下的成果,其最大作用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出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促进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意义。

结束语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中,要构建全新的产业与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各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加强城市圈与都市圈建设,提高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群慧.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价值及实现路径[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

[2]费太安. 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人口逻辑[J]. 经济研究参考,2023,(03):24-40.

传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