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导学生“生长性学习”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3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导学生“生长性学习”的策略

杨玉兰1,眭景2

1江苏省丹阳市建山学校 江苏丹阳  212300 2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 江苏丹阳  2123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把儿童当成儿童,体现情感和思维的交融,要以合适的情感载体和问题引发思考,在情思共生中实现儿童的道德生长。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多样活动,开放实践渠道,这些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与运用能引导学生在德法课堂中进行有效的生长性学习。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长性学习;策略

Talking about the strategies of guiding students' "growth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YANG Yu-lan1,SUI Jing2

1Jianshan School, Dany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Danyang  Jiangsu  212300

2Yunyang School, Dany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Danyang  Jiangsu  212300

ABSTRAC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should treat children as children, reflect the integration of emotion and thinking, and use appropriate emotional carriers and problems to trigger thinking, so as to realize the moral growth of children in the symbiosis of emotion and thought. Integrating teaching resources, designing various activities, and opening practical channel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se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can guide students to carry out effective growth learning in German and French classrooms.

KEY WORDS: Elementary school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classroom teaching; growth learning; strategies

生长主义哲学认为,人性就是自由,人应该有道德、有效率地自由生长。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人的生长,应该是人的知识、能力、智慧、文化、体质、品格、人格的全面生长[1]作为教育的主阵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把儿童当成儿童,体现情感和思维的交融,要以合适的情感载体和问题引发思考,触及他们的思想深处的智慧之弦,以达到在情思共生中实现儿童的道德生长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生长性学习的载体之一应该就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经过一年来的培训研究实践发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以下策略,能引导学生收获知识,得到教育,提高能力,发展自我,从而实现有效的“生长性学习”。

一、整合教学资源,丰厚生长性学习的内容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学中最常用的课程资源之一,不管是在哪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直接依据都是教材资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资源非常丰富,教材中所选用的图片、故事、活动案例都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目标,便于老师在课堂上方便有效地运用。例如在《心中的110》一课中,老师引用教材中所描绘的情境,有修煤气的,有送快递的,有邻居王奶奶等,以这些人敲门,小朋友该不该开门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从“白色污染”说起》一课中,当学生充分了解了塑料制品的用途时,为了便于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性时,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垃圾袋漂流记》这一故事,展开交流,从而明白了白色垃圾带来的危害很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能有助于学生更方便地获取知识,提高认知。

2.充分挖掘生活资源

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的资源是推动课程建设不断优化、不断生长的根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密切联系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2]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借助生活化情境,使学生能够快速轻松的掌握学科知识,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体验,获得感知,促进生长。例如在教学《大家排好队》时,老师将生活的排队上下地铁和排队打饭两种学生日常学校生活场景引入课堂,将生活中所见的“一米线”、“下客区”、“等候区”等标识带到学生面前,引导他们由生活中见到但不知该如何正确应对到在生活中运用自如,获得了能力的生长。

3.充分关注儿童自身的发展资源

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要“儿童化”,一切工作都要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之境界,使之耳濡目染,心悦诚服,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3]。因此,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或者成长过程中一些不成熟的思想、行为等,也是促进学生生长的有效资源。比如学生平时在相处时多多少少有些磕磕碰碰的时候,有的学生处理得很好,有的学生却不行,这时老师做个有心人,将这些素材搜集起来,在教学《有了矛盾怎么办》一课时,将这些发生矛盾的场景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加以呈现,引导学生辨别,指导学生直面矛盾,化解矛盾,从而引导他们明白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处、互相关心,产生了矛盾,要及时沟通、相互宽容的道理。这样用好来自于学生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更有利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可见,在“以学为中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不能够“教教材”,而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学习素材,只有丰厚了教材内容,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生长性学习的选择。

二、设计多样活动,丰富生长性学习的形式

1.合作探究活动

以小组为对象设计活动,首先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就孩子而言,他们都有好胜心,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能激起他们强烈的竞争意识,从而带着兴趣进入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去。其次是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探究的形式很多,老师让学生根据本小组同学的特点和爱好,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把学习展示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同时,小组活动不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2.情境体验活动

在情境体验活动中,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下,学习情感能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从而能很好地入情入境,获得丰富的体验认知与感受。比如教学《我们一起长大》一课时可以设计一个主题为“感恩朋友”的情感体验活动。

师: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没有受到过同学的关心与帮助,你最想感谢哪位同学?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在感恩留言条上。

学生写,播放舒缓的音乐

师:谁来交流一下

生:我想感谢——

师:这位同学要感谢的朋友是哪位,请起立!

师:老师建议你走向朋友,用响亮的声音将自己对朋友的感谢表达出来,并赠送感恩卡。

生完成

师:一对好朋友来一个热情的拥抱吧!(生拥抱)让我们一起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生鼓掌)

(生鼓掌)

师:多么温馨的一幕幕,来,跟着我做,伸出你的一只手,给我们自己一点掌声!怎么啦?那怎样就能有掌声?让我来教你,来,侧过身子,跟同桌面对面,小手轻轻一拍,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做)

师:你们看,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团结互助,才能响起这快乐的音符。感谢成长的过程中一路有你,让我们的掌声再热烈些!(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

这个“感恩朋友”的活动设计情感渲染性就非常强,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多重器官参与学习。

3.就地取材活动

有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参与活动,老师要做很多活动准备,打印资料、设计表格等,相当繁琐。有时候就地取材,引导学生参加活动,学生会更感兴趣,体验效果也更好。比如《生命最宝贵》中让儿童体验盲人的生活,闭上眼睛从书包里拿出书本,翻到第三页,在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名字,以此感受失去视觉的艰难与不易,顿悟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生活离不开他们》中“寻找最美劳动者”环节,让学生弯下腰体验农民伯伯弯着腰在烈日下插秧除草从而感受劳动者的艰辛等等。

4.移花接木活动

经常看到电视台上的一些综艺节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有时候,老师如果能把这些活动移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来,可能会更受学生的欢迎。比如在教学《我们互通有无》时,老师提出大家一起来玩个游戏“真假猜猜猜”,猜一猜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更是一个制造强国。学生第一次猜真假。紧接着,老师出示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表格,引导学生说说从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中发现了什么?在学生交流后出示“制造强国与创造弱国”的漫画,再引导交流。然后学生第二次猜真假。课堂上所采用的“真假猜猜猜”活动是一档电台上很红的综艺节目,老师借用这一节目形式设计成学习活动,能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所呈现的内容进行判断,在思辨中丰厚学生对“中国制造”的认识,引发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又适时地提供典型案例及相关调查资料,引导学生对本质现象的探寻,不断对“制造大国”与“制造强国”的区分辨别,在思维激烈地碰撞中得出正确结论,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这些活跃气氛而又富有创意的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丰富了学生实现生长性学习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主动地生长知识,生长能力,生长智慧,生长情感,从而体验到生长的快乐。

三、开放实践渠道,提升生长性学习的广度

教师如果完全依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为学生讲述理论知识,不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难以深入。所以教师要根据主题素材改善情景模拟教学,引导学生们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亲身参与学习活动,深化学习体悟,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显得更有价值[4]。因此,道法课堂也应开放实践渠道,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生长性学习的广度。

1.课堂上创设实践渠道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最终价值指向在于引导学生更美好地生活,更智慧地生活。课堂上创设实践渠道,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实践生活,提升学生生长性学习的广度。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我来做市长》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我是小市长”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加以实践运用。

师:大家想当市长为人民谋福利吗?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市长。各位小市长,这里有两个大问题需要你们解决呢!

(多媒体播放“救救母亲湖”“拆报亭事件”的相关新闻视频,学生进入“市长”的角色,观看得十分认真)

师:下面请各位按照四人一组召开“市长会议”。会议上要民主地选出一位“市长”,一位“常务副市长”。现在已有两位“副市长”,这两位副市长一位是分管城市规划的,另一位是分管环境的。请负责相关问题的副市长研究制定出解决方案,市场和常务副市长两个问题都要参与讨论。请大家节约时间,快速分配职务,并讨论出解决方案,同时还要填好会议记录卡。(学生开展活动并进行交流。)

2.课外延伸实践渠道

    因为小学生深度记忆的时间并不长,即使他们在课堂上获得了再多的知识,可随着时间越来越长,他们忘记的也越来越多,所以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以增加他们对知识的记忆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教学不用拘泥于时间和空间,如果只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如果只学而不实践,也不能算是学。因此,道法教学不应只关注课堂,也应开放课外实践渠道,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道法生长性学习的广度。比如《我不拖拉》这一课,老师深知学生的实际情况,知道低年级学生平时自控力差,仅靠课堂教学大多不能坚持,影响良好习惯的养成,于是,这节课并没有因为40分钟的结束,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就戛然而止,而是通过在家庭里开展一场争做及时鸟活动,由爸爸、妈妈对学生每天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将课堂延伸至课外,拓展至家庭,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坚持养成做事及时不拖拉的好习惯,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不断生长。

像这样,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找到了自己和社会共鸣的地方,与社会产生了情感认同,并积极地想要参与到社会实践的浪潮中,这才是真正的道德生长吧。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人的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我认为,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要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组织丰富的体验活动,开放实践体验渠道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实现道德生长。

参考文献:

[1]吕庆生 吕志高.从学习共同体到生长共同体[J].中国教育报,2019(9)

[2]郝耀东.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7(88).

[3]张启兰.思维导图在小学中段写作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9(8)

[4]代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