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活动时师幼相互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绘画活动时师幼相互策略

张卜元  ,刘丹丹

石家庄市实验幼儿园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绘画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在幼儿园的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对事物的表现,并根据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绘画材料和引导。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用多种方法与方式帮助幼儿进行思考、观察、分析和想象。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关注幼儿在绘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地指导与帮助。只有教师和幼儿共同合作,才能真正发挥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绘画;师生互动;教学方法

引言

幼儿绘画是一种以形象思维为主,以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活动。幼儿绘画主要是通过各种线条、图形、色彩来表现一定的内容,表达一定的情感,可以说它是一种最自由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通过对各种物体造型、色彩及形体变化的描绘,表现其情感、想象和创造能力。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可以用不同形式的表现手法来进行绘画创作,如:用水彩笔、蜡笔、水粉笔、油画棒等工具来画出线条、图形等;用各种颜色来画出不同形象及色彩。

一、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是幼儿美术创作的基础,如果幼儿生活中缺少相应的生活经验,他们的绘画作品就会缺乏表现力。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生活,了解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和感受。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周围环境、熟悉周围事物,让幼儿在观察、了解中激发创作欲望。例如,教师可以带幼儿去户外写生,让他们观察不同季节的花有什么不同特征,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花是什么颜色的等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又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从幼儿园周围的环境入手,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环境中各种各样的事物。例如:幼儿园附近有超市、公园、体育场等地方,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对这些地方的印象以及了解其特点为幼儿提供创作素材。这样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还能激发他们创作欲望。

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让他们自由发挥。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幼儿对事物进行合理想象,从而提高绘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画一座房子,画时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添加不同的色彩和造型来表现房子的外形;还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运用不同的线条和形状来表现房子的外部轮廓。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线条和图形来描绘房子的门窗、屋顶、墙壁;也可以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线条来表现屋顶上的瓦片;还可以用曲线和直线来表现房屋外轮廓;还可以用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来表现屋顶。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幼儿在绘画中出现的想法和创意,不要急于否定他们的作品[1]。只要是合理的想象都应该给予鼓励。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幼儿年龄小,记忆力好,教师的语言要尽量生动形象,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要善于用丰富、生动的语言对幼儿进行引导,如:“我们来画一画月亮吧!”“月亮在哪里呢?”“你想画一条弯弯的线吗,它就像一把弓,可以给我们拉琴……”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用丰富的语言进行引导,不断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教师总是使用陈词滥调,如“你们想画什么?”“你们想怎么画?”这样的语言对幼儿来说就像一种催眠曲,使幼儿对绘画失去了兴趣。同时也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失去创造的欲望。所以,教师在绘画活动中要尽量用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语言进行引导,用丰富、生动的语言启发幼儿主动想象。

当幼儿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时,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时就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提问。提问是美术活动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启发性语言,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创新能力。

四、丰富的绘画材料

幼儿在绘画活动中,需要借助各种材料来表现物体的特点。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引导幼儿观察,为幼儿提供相应的绘画工具、材料。在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在绘画《彩色的房子》时,教师可以提供各种颜色的彩纸,让幼儿自由地进行创作;在绘画《五颜六色的房子》时,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不同颜色的卡纸,引导他们自由地进行创作;在绘画《彩虹》时,可以给幼儿提供彩色水彩笔、彩色卡纸、皱纹纸等材料,让他们自由地进行创作;在绘画《水果》时,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水果的图片让幼儿自由地进行创作[2]。这样丰富的材料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发展。

五、适当的绘画指导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多观察,多鼓励。通过绘画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当幼儿开始画一幅画时,他们还不太会把握比例关系,所以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如:在《小动物》主题绘画活动中,幼儿在创作小动物时会画得不够完整,我发现后就会提醒幼儿不要太大,否则会把画面画得很空。幼儿在回答我的问题后才知道他们画的是小猴子。还有一些幼儿在画的时候不是很用力,或是用力过猛,导致画面不够完整。对于这种情况,我会让幼儿重新画一幅完整的作品。如果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我会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当幼儿出现以上问题时,我会在一旁观察幼儿的作品,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与帮助。

当幼儿完成一幅画后,我会先让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评价。然后让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这样不仅能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增强自信心;同时还能让其他幼儿了解到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改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在绘画活动中主动与人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总之,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并积极利用多种方式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同时教师也要学会倾听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3]。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独特价值,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具有良好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绘画活动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幼儿在课堂上感受到不一样的体验。例如,在绘画《小螃蟹》时,我运用了多媒体播放小螃蟹在水里自由活动的画面,幼儿看后产生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绘画时,我让幼儿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只小螃蟹,然后用各种颜色的画笔描绘出自己眼中的螃蟹,然后再仔细观察并把自己画的画用文字描述出来。幼儿在绘画时不仅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加深对画面的理解。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画面中的细节和变化,从而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

结语

幼儿绘画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使幼儿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多关注幼儿,为幼儿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服务。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活动内容,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幼儿进行主动学习。同时要适时为幼儿提供帮助,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苏丹蓉. 探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现状与对策[J].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2(26):5-7.

[2] 茅春花. 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策略探究[J]. 美眉, 2022(9):0010-0012.

[3] 郭倩冯甜甜. 提升少儿绘画活动师生互动的浅析[J]. 文化产业, 2022(7):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