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在危化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创新运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双重预防机制在危化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创新运用探讨

党伟 ,贾欢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氟硅化工有限公司 陕西商洛  726000

摘要:当前,我国工业生产正面临智能化的技术革新,行业也同样处于智能化建设的浪潮之中。双重预防机制是通过超前辨识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管控措施,并结合隐患闭环治理来防治严重生产安全事故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其不足在于未将风险的动态变化特性充分考虑。智能双重预防在原有固有风险分级管控基础上,实现对剩余风险的动态评估、预测预警,从而在风险真正失控之前采取相应管控措施,避免风险形成隐患,进一步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关键词:双重预防机制;企业安全管理;创新运用

引言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应用实际上是机制的建设,可应用于任何安全管理,基础流程包括风险辨识、评估、应对、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重点在风险的管控。本质化安全管理同样推崇风险的评估与应对,但侧重提升隐患治理的质量,以此避免隐患的重复发生,进而降低安全风险。二者并不矛盾,需要辩证理解。

1二者的辩证关系

双重预防机制提到的“风险”和“隐患”,在辞海中都有危险的解释,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提出,重点在于安全关口前移,由原始的隐患治理,向隐患的源头,即向安全风险转移。通过对风险的管控,建立隐患溯源机制,通过隐患排查治理检验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实用性。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本质化安全管理体系是以单元化的形式,以任务流程为主线,通过不同专业管理体系建立,在辨识作业过程中涉及设备设施、工器具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充分考虑人的不安全因素和对人员采取一定容错机制的管理体系。论起实质,本质化安全管理是以切断事故因果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为目标,也是通过风险评估确定管控内容的管理体系,由此可见,本质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全符合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主体思路。

2企业双重预防安全管控系统

2.1系统目标

企业双重预防安全管控系统从企业安全管理实际需求出发,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旨在帮助企业解决员工参与度低、制度不落地、机制未有效运行等安全管理难题,通过移动端与PC端的结合,落实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建设,完成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的切实转变。

2.2信息化建设

企业应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双重预防信息化平台,包含PC端和移动端。PC端具备动态监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隐患排查任务推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跟踪监督、机制运行效果评估、异常状态自动预警及考核奖惩等功能;移动端具备隐患排查任务和预警信息接收、现场隐患排查情况实时上报、隐患治理全程跟踪等功能。

企业通过信息化平台PC端进行隐患任务分配,明确具体岗位责任人、排查周期等,岗位责任人通过移动端接收隐患排查任务,并按照要求进行隐患排查,通过现场扫描二维码等方式现场上报发现的隐患并完成隐患治理的全流程管理。管理端接收移动端隐患排查任务完成情况、隐患整改闭环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统计分析和积分考核,对异常状态进行自动预警并将预警信息发送到移动端。

2.3系统应用功能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从“风险管控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闭环管理流程角度来对系统进行整体功能架构设计,采用移动端和PC端动态响应协作的形式来保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系统主要包含风险管控、隐患管控、警示公告、量化绩效考核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以形成较完整的双控工作管理体系。

3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策略

对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做分析,具体的策略实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强调,这样,策略执行的有效性才会更加突出,以下是具体的机制建设策略阐述。

3.1划分风险分析单元

在双预防机制的建设实践中,合理划分风险分析单元是非常必要的。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划分风险分析单元主要分为两步:(1)风险分析对象的确定。按照“功能独立、大小适中、易于管理”的原则,选取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或场所作为风险分析对象。风险分析对象。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辨识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应作为独立的风险分析对象进行风险分析。(2)风险分析单元的确定。风险分析对象确定后,为便于进行风险评估,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顺序或设备设施布局,将风险分析对象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风险分析单元,主要设备设施均应纳入风险分析单元。当风险分析对象中的装置及设施之间有切断阀时,以切断阀作为分隔界限划分为独立的风险分析单元;无切断阀时,以生产流程的阶段、场所、设施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划分风险分析单元。

3.2辨识评估风险

在预防机制建设的过程中,风险因素的明确是非常必要的。正所谓“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明确风险因素实际上就是寻找“病症”。就双预防机制建设来看,只要发现了风险因素,并基于风险因素构建预防机制,预防机制在实践中的效果发挥才会更加的显著。在具体的实践中,风险要素需要从如下方面做确定:(1)环境风险,主要是从环境入手做风险要素的讨论。(2)技术风险。主要是从技术角度讨论风险的发生。(3)执行风险。在执行风险的讨论中,主要确定执行步骤、执行人员、执行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3.3制定风险清单

在风险因素确定之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便是风险清单的制定。为了保证风险清单制定的完善和有效,在制定风险清单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参考风险因素内容,另一方面需要立足于企业实践,应根据风险辨识结果,选择可能造成爆炸、火灾、中毒、窒息等最严重后果的事件作为重点管控的风险事件。通过两方面内容的结合确定风险清单中的具体内容,主要内容包括风险分析对象、责任部门、责任人、分析单元、风险事件等。

3.4制定管控措施

针对风险事件,企业应从工程技术、维护保养、人员操作、应急措施等方面识别评估现有管控措施的有效性。控制措施应与实际相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能有效落实。根据运行情况,应不断更新管控措施,及时纠正偏差。

3.5实施分级管控

企业根据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结合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对应的企业、部门、车间、班组和岗位人员分级管控的范围和责任,将责任分解到各层级岗位,确保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有效实施。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3.6制定排查计划

排查计划的制定是预防机制建设实践中不可忽略的内容。就排查计划制定来看,其主要包括的内容为:(1)排查周期的确定。安全隐患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只有做好排查工作才能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基于企业工作的特殊性考虑,排查的周期可以为半个月或者是1个月,如果是重点安全排查区域,可以实现一周一查,岗位可以实现与工艺巡检相结合。(2)排查范围。对排查范围进行确定,这对于引导排查工作有积极的意义。(3)排查记录与汇报。排查记录与汇报是排查计划制定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其能够对实践工作的组织开展起到指导作用。

3.7采取隐患治理

(1)隐患形成原因分析。在现有的控制措施下,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便会形成隐患,要治理隐患,就需要对致因风险进行分析,找到隐患形成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2)隐患的闭环治理。针对排查发现的隐患,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制定隐患治理计划,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确保按时整改,整改后要对隐患治理效果组织验收,完成隐患闭环管理。对于重大隐患,按照相关规定报送应急管理部门。

结语

综上所述,本质化安全管理作为双重预防机制的补充手段,可以通过完善管理要素,对隐患排查治理过程提供更好的基础支撑,将安全风险管控更好地融入日常管理、落实到具体执行动作,为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提供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宝山.安全风险管控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创新思维,1674-9146.2019.01.013.

[2]张明明.国企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1673-0194(2019)03-0019-02.

[3]陈加忠.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J].科技经济导刊.2096-1995(2019)07-02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