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3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方法研究

蔺如鸿

高台县第三中学  734300

摘要:“双减”的目的就是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和课外辅导的压力,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发展自己,从而达到迎来了较大的转变。传统数学教育方式采用题海战术或者填鸭式教学方法,双减政策改革后,学生作业数量明显下降,也说明了传统题海战术已经不实用了,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能认识到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以教学方法为目标的改革需求,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降低学习压力,以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引言:

“双减”教学背景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学习的实际情况,要尊重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要在让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氛围中,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对一些教学手段与方式进行创新,利用课堂时间,对课前、课中、课后、单元作业与有效的课后服务展开了最优的设计,从而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目前的教学中,有的老师只要求学生靠大量的做题和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这一传统教学方式的效率比较低下,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并最终违背了教师教学目标。初中生正处在快速成长的时期,心智还不够成熟,甚至出现了一些逆反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不能够及时地解决学生所遭遇到的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厌倦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导致学生不能实现自主学习,也就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教师教学观念需进一步改进

尽管我国在宣传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的时候力度很大,而且多数学校都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受到社会生存与升学等压力,多数家长,学生及教师仍然把升学率和分数摆在第一位,给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带来一定难度。在实践中,有些同学仅注重题目的公式性解答,而不愿主动探索,独立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就使得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也维持题海战术利于提高分数的思想,要求学生做很多题目。这些老师相信,只要做题的量到了一定的水平,自然能收到好的效果。但是同学们对题目没有真正理解,遇到同类题也不可能举一反三,只会死记硬背而不会灵活应用。这样就使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并不能有效地提升[1]

(三)教学内容缺乏有效的拓展

有的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对教材依赖性过强,讲课时只是把教材内容传传输到学生手中。例如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把课本统一翻到某一页上看看现行例题。而老师对于例题的讲解也仅仅是将书上得到计算过程再呈现出来而已。这样就无法让学生对例题有一个有效的认识。同学们看了题目的解答及解题步骤就不去分析思考。这样便产生了题目稍加改动,同学们便束手无策的情况。另外,老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一般都是将教材内容作为教学标准,而不是对其进行有效的扩展与延伸,使得教学内容表现出局限性,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与效果。

(四)教师未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主动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当前学习期间学生的学习进度,清楚他们掌握了哪些知识点,根据他们的学习进度以及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只是单纯地按教学方向让学生学习,而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另外,由于大部分同学没有很好地学习习惯,导致他们的学业表现达不到父母和教师的要求,最终他们产生了自我否定的情绪,对未来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多种灵活的变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能够简单掌握教学内容的学生较多,能够灵活运用的知识的学生只占少数,,剩余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不理解或者听不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教学[2]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有效策略

(一)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国家“双减”的政策背景之下,要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就要求教师要促进学生预习,也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内容,尝试性理解新知识、整理结构框架、归纳出相关知识点,使思维与阅读过程准确连接。同学们若能高效预习、形成相关知识体系、有效梳理数学知识、准确掌握重点与难点,便能在全局上达到理解数学的目的。如果教师能合理地帮助学生预习所学知识,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内容时,首先要教学生分清无理数与有理数。在教学之前,教师可选择部分典型填空题做为预习问题,由学生通过预习与自主思考来给出解答。也可由教师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资料,通过预习使学生合理分类

[3]又如,老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把握学生预习的真实情况,这样就能突出重点,有效降低学生漏读和混淆知识点的现象。综上所述,课前预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对新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解与认知,加快其对知识的吸收速度与效率,这样才能对新知识点进行有效理解,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二)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借助于新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让他们能够爱上数学。例如,教师通过修饰能使枯燥无味的概念理论知识变得丰富多采、妙趣横生,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凝聚,得到很好的学习体验。另外,老师也要知道学生现在学习的状况。由于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的差异,教师有必要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效地理解学习内容和对数学知识感兴趣。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中《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时,教师在展开教学内容前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使他们带着疑问去探究新知知识。例如:“如果给你三根棍子,起重工两根一样长,你能拼出轴对称三角形么?”然后,老师可给出相关信息,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验证猜想和有效地总结规律。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持鼓励态度,带领他们朝着正确方向去思考、去探究,切实提高他们学习过程的信心。最后学生在验证猜想等操作中获得本教学的重点内容,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记住自己所学的东西。这个时候,老师要对正确的知识进行解释,并将其与学生自主学习得到的结果进行有效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4]

(三)结合实际情况,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学生接受知识,课堂教学就是一种重要而直接的方式。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结合现状,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疑点等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时,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老师可列举出几组方程式来问学生这些方程式有哪些共性,又有哪些差异,以此来指导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在这之后,老师又以问题的形式来引发学生思考,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又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也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热情,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目前的真实学习状况[5]。当学生有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指导他们解题,这样他们才能够朝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前进,同时还能让部分有能力的同学扮演好教师这个角色,给其他同学讲解,让知识、内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对此,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学生加强指导,以减少数学教学枯燥乏味的现象,让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学习,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同学们不能很快的掌握并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减少教材的解读,而要充分利用现在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并通过以自己熟悉的东西为参考,把数学知识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6]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中《图形的平移》的内容时,老师在解释平移时可使用一些常用的东西,比如铅笔,直尺等工具,在黑板上演示,这样学生就会把知识点与之相比较,深刻地理解知识点的内涵。除了以上内容之外,老师还可以进一步深化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图形的平移过程,使学生通过直接的观察,并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促进了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化教学模式

当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小组学习已经变成了一种比较常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把班级内的学生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把学习小组作为学习的最小单位。并且指导各学习小组探究知识,增强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讲,在学习过程当中,由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兴趣差异以及知识掌握情况差异,使得小组学习效果较差,会出现嬉笑打闹的情况。这样既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又浪费学习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小组学习中进一步改进,尽可能地优化小组学习过程,继而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中《视图》的内容时,用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举例。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给每一个小组发放一个立体模型,使小组以协作的形式画出三个视图,进行研讨交流。立体图形的研究模式比较直观,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有效地理解知识点[7]。与此同时,老师还应在同学们讨论时观察每一组同学的学情,对于那些探讨不认真的同学给予及时的提醒,对于那些难以理相关知识的同学给予指导和帮助,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老师讲解知识点时,学生会有一系列与此有关的疑问。有些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耐心地回答,只是直接让他们去记忆知识点,消减了他们探究知识时的积极性。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采用提问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l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中《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内容时,对于矩形的性质这个知识点,老师可以问同学们:“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达形的所有性质,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性质吗?”引导他们去思考,这样他们就会联想到已学过的知识,产生出不一样的疑问。之后,老师又指导学生探究问题,有利于学生深化数学知识点,增强他们应用知识点的能力,继而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8]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抽象概括和类比归纳等方式,找出数学一般规律,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提炼其中蕴涵的思想方法,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必备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使知识系统化、方法条理化、促使学生形成思维品质,给学生更多的表现自我、展示思维的空间,使他们真正参与、探究、实践、思考、感悟、获取知识并内化、升华数学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学生在体验数学活动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成为问题解决者,达数学学科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韩淑珍.双减背景下如何在课堂上提质增效[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新的时代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933-936.

[2]胡立尧,李昌俊.聚焦“双减”提质增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策略[J].江西教育,2022(40):37-38.

[3]冉祥华.“双减”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运用现代技术提质增效[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2022:1582-1583.

[4]周来光.“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8):94-95.

[5]张玉科.“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2(24):98-100.

[6]易星星.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落实课堂提质增效——以“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2(22):29-31.

[7]游柳红.“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堂如何提质增效[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2教学发展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一),2022:110-112.

[8]程云.践行践行“双减”政策倡导提质增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04):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