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比较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浅谈初中语文比较阅读教学

张娟利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桑镇第一初级中学      713103

关键词  比较阅读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比较点

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阅读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以在与另一事物的比较中显现出来。比较阅读教学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因此通过比较阅读教学能使我们更容易发现问题,把握阅读材料的本质特征,熟练掌握好比较阅读的技巧,对于我们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比较阅读教学法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应该怎样运用比较阅读进行教学呢?

比较阅读教学的基本要领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还可以相似中求异同。异中求同,是通过比较找出共同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通过比较归纳出各自的特点,揭示个性特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语文教师如果用了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就能启发、诱导学生能够看清课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同或相异点。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抓住课文的本质。一篇课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如果孤立地阅读,有时不一定能够准确的把握,有时把握了又记忆不深;如果把它和同类的课文进行一番比较,同种求异或异中求同,或者比较中进行综合归纳,课文的本质特点就比较容易把握而且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异中求同法同类题材可以出现在不同体裁的作品里,而相同或相似的表现手法也可以为不同的体裁的作品采用。对不同文章的某些部分进行异中求同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例如学习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就可以联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两文虽是出自不同时代的文学巨匠之手,但却有本质相同之处,比较如下:(1)两文写作时代不同,但其主题相同。《范进中举》写于18世纪中叶,清王朝正由盛转衰,延续2000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日趋崩溃;而《孔乙己》写于1919年3月,正值辛亥革命之后,反帝反封建的五四前夜,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尽管两文相距近两个世纪,但都塑造了受封建科举毒害的读书人的形象,都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腐朽。(2)两文主人公遭遇不同,但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必然结果。(3)主人公周围人物的态度不同,但都是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反映。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和比较教学,学生们找出了两篇小说本质上的相同点,从而提高了对这类小说的阅读能力。

上面是异中求同法在比较阅读教学中应用 ,下面我再说说如何运用同中求异法进行比较阅读。

在教中国古代游记散文欣赏单元时,我把《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同属古代游记散文,在表达方式上都运用了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都是作者通过对亭台楼观的描写颇示了身在被贬中的情志。情志中都有仕途不得意,但又都有一种失意中的达观。如果教学只是停留在这些共同点上,可以说根本没有达到教学要求。那么怎样把握两文各自的魅力?这就要做比较研究,就要同中求异,找出相异点并进行欣赏 。

贬中情志,同中有异  范仲淹因参加庆历新政,但遭到官僚地主的忌恨,被贬邓州。应朋友滕子京之请写下了这不朽的名篇。读完此文,一个居高官则忧其民、遭贬谪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的古仁人的形象赫然矗立在我们的眼前。作者胸怀之宽广,抱负之远大,境界之崇高,在封建士大夫中确实出人头地

1045年欧阳修因积极参加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被贬为滁州知州。《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滁州的第二年所写。作者当时四十岁,中年自号醉翁,实乃隐含着官场失意的抑郁愁情,所以他未醉而称醉,未翁而称翁,以借来排遣胸中之块垒。但从醉翁形象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个放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醉翁形象。

纵观古代遭贬的封建士大夫,不是变节改志,颓废消沉,就是牢骚满腹,心灰意冷,而范仲淹与欧阳修却与众不同,放逐流离,仍然不消极沉沦,不怨天尤人,不计个人得失,不留心于自身荣辱,而是握瑾怀瑜,坚守素志,志气自若以风节自持,实在是难能可贵。

那么,在运用比较阅读教学法时,应该注意那些?我认为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所教学段的教材非常熟悉,有从单元,整册,整个初中段备课的意识及专业水平;其次,有对教材举一反三的能力,能横向纵向穿起所教教材;关键是要能在教材中选择比较篇目,确定比较点。比较点的确定对于初中生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前提下,一般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文章的内容上去选取对比点 

在教学古文时,可以将《伤仲永》,《孙权劝学》两文表达的主旨是一样的:都告诉人们要重视后天的学习。但是又有许多不同之处:从体裁看可以看做一篇议论文,《孙权劝学》是篇历史故事。但是表达的主旨是一样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的表达可以达到同一目的,接着我让学生对两文进行比较:两文从选材上看完全不同,一个写的是一个神童逐渐沦为普通人的经过论证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一个讲述的是学识疏浅的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读书到后来变得博学令人刮目相待的事;一个道理就在文章的末段,而另一篇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蕴含在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二、从语言的运用上去选择对比点

如《孔乙己》中人们对孔乙己的与《范进中举》中人们对范进中举而疯的是不尽相同的。孔乙己言行迂腐可笑,人们把孔乙己当作笑料,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而范进的疯笑,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小说中旁人对范进疯态的讥笑,不乏阿谀奉承的色彩。

三、从写作技巧上去选取对比点

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如从记叙文的顺序来看,可以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如倒叙的作用在于引起悬念;顺叙的作用在于使文章脉络清楚,条理性强;而插叙的好处在于补充有关事情,使人对叙述的事情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使文章曲折有致。  

再如,可以通过比较记叙文中的描写和说明文中的描写,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记叙文中的描写,作用在于增强写人叙事的形象性;而说明文中的描写,作用却在于更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一样的表达方式,作者使用的目的和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法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顺利达到阅读目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说,上善若水,而水的流动是差异性造成的,差异性本身就是学生产生比较的核心动力,本身就是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不能简单把它看成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种理念贯穿到教师的实践中,贯穿到学生的实践中,从而产生智慧的火花,衍生出更多的比较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