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江丽丽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脊柱外科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比两组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与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GQOL-74中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及躯体功能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ISCI患者实施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有良好效果,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生物反馈疗法;核心肌群训练;平衡功能;生活质量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可引起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损伤或丧失,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因而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具有必要性[1]。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肌肉会出现萎缩现象,运用核心肌群训练可增加肌肉群的收缩效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以行为疗法为基础的新型疗法,其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物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地“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通过内脏学习达到随意调节自身躯体功能,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3-4]。分层风险评估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风险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化、系统化护理服务,旨在促进患者尽早康复[4]。本研究将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应用于ISCI患者治疗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纳入标准:符合ISCI相关诊断标准,脊髓损伤步行指数>6级,损伤平面为T11-L3。排除标准:下肢骨折、挛缩或畸形,腰椎活动受限,临床资料缺失。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神经损伤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具体如下:(1)生物反馈疗法。采用WOND3000F3型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并参照胡可慧等使用的康复方案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患者取舒适、放松并符合本次治疗目标和方向(屈或伸)的体位。反馈信号肌肉: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肠肌,将3组电极以“品字形”分别置于测定肌肉上,选择表面肌电分析功能组模式,显示肌电峰值、平均值和肌电基线。按治疗要求引导患者根据波形反馈信号使治疗部位肌肉放松或紧张。每日3次,每周5d,每次训练时间为6min,训练间隔10min,反复训练3次,达到肌肉收缩70~90次。(2)核心肌群训练。①腹壁收缩训练。取俯卧位,保持脊柱、骨盆不移动,收缩腹壁肌群保持8 s激活肌肉群,于肚脐中心放置压力反馈气囊(压力为9.3 k Pa),收缩腹壁保持8 s,使气囊压力下降0.8~1.3 kPa,重复15次,气囊放于腰椎棘突下(压力为5.3 kPa),收缩腹壁保持8 s,升高气囊压力0.3~0.5 kPa,重复15次。②腹横肌训练。患者取平卧位,绷紧腹部,依次进行足跟滑动、下肢抬高、臀桥等动作,重复15次,然后取站立位,绷紧腹部,并摆动上肢,并尝试行走,2 min左右。③多裂肌训练。四肢跪位,脊柱保持中立姿势,轮流抬起上下肢,保持5~8 s,然后放松5 s,重复30次。④腰方肌及腹斜肌训练。膝关节屈曲侧及膝关节伸展侧行平板支撑,每个动作维持8 s,各重复15次。⑤进阶训练。患者于瑞士球上进行坐位平衡、俯卧撑等训练,每个动作维持8 s,重复30次。连续干预2个月。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分值越高则平衡功能越好;生活质量评分:用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以及心理状态4个维度评价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得分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平衡功能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1

表1平衡功能的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对照组

40

36.31±2.27

44.03±2.46

5.938

0.000

观察组

40

36.19±2.40

48.15±2.74

7.695

0.000

t

0.643

4.185

p

0.562

0.000

2.2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以及心理状态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的比较(x±s,分)

组别

n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

心理状态

对照组

40

68.32±3.68

71.49±2.67

71.82±2.60

69.15±3.56

观察组

40

82.04±3.52

83.58±2.95

83.92±2.74

80.37±3.64

t

5.341

7.109

8.115

6.483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ISCI经治疗后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因而需及早进行肌力训练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核心肌肉群训练属于被动训练,患者对自身情况缺乏直观认知,临床锻炼时积极性较低。生物反馈疗法可以借助设备接收患者肌肉发出的微弱信号,将信号反馈给患者后,有意识强化相应的康复训练,更有目的性。本研究将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应用于ISCI患者中,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及躯体功能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ISCI患者实施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有良好效果,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方芳,赵继华,封亚平,等.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高压氧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11(08):69-73.

[2]凌畅泉,车革方,黄汉辉,等.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平衡及行走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7,37(05):35-37.

[3]杨廷彦,唐虹,常有军,等.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6,37(05):480-482.

[4]龚阳陵.针刺配合盆底肌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06):73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