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种植活动提高幼儿劳动素养的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基于种植活动提高幼儿劳动素养的策略探讨

阮美燕

深圳市南山区大冲都市花园幼儿园    518071

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处于重要的地位。劳动是幼儿需要掌握并对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基本技能,幼儿园具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幼儿可以从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中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提升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基于此,本文从种植活动入手,重点阐述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开展现状,并提出基于种植活动提高幼儿劳动素养的策略,以期通过种植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为幼儿提供广阔的劳动空间和劳动机会,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从中提高幼儿劳动素养。

关键词:种植活动;幼儿;劳动素养

在2020年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1]。”劳动教育需要发展,不仅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劳动教育在幼儿园中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劳动教育丰富了幼儿的认知,获得了不一样的劳动能力的劳动体验感。种植在幼儿园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种植活动,幼儿能亲身实践,感悟劳动价值,并从心中产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感情。因此,教师应重视幼儿种植活动,将种植活动和劳动教育相互结合,从中对幼儿进行科学指导,树立幼儿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促进幼儿劳动素养的提升。

一、幼儿园种植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知识经验不足

教师在开展种植活动前应有充足的种植知识和经验的准备,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开展。部分教师的种植经验不足,在植物学方面的知识过于浅薄,一些教师虽有种植经验,但方法不够系统和科学。一些较为年轻的老师此前很少接触种植,因为在教学中只限于书本知识的讲授。他们对于植物的种植程序并不清楚,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植物、种植方法、植物的生长特点、种下的植物应该如何打理等没有基本的概念。在种植内容上凭主观判断进行选择,选择种类偏向美观性和种类多样性,较少和幼儿一同讨论、规划种植活动。教师缺乏种植经验,影响种植活动的有效性。

(二)幼儿缺乏参与感

幼儿通过参与种植活动,对他们的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教师应清楚种植活动对幼儿的教育意义。然而,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仍然将知识文化知识的讲授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每个学期只开展一两次形式化的种植活动,教师认为幼儿年龄小,不会种植,除了专门的种植活动,在其他时间都是由教师负责打理,幼儿参与度低,也不会明白种植背后的劳动意义。在种植活动中,植物的生长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观察也亦然。教师没有将种植活动贯彻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无法感知植物生长的连贯性,出现认知的断层。

(三)指导欠缺科学性

种植活动开展中,教师常会给幼儿种植记录表或观察表,但这些表格的使用情况,部分教师却很少过问,只是发下去让幼儿自行记录,也没有给予一定的记录方法、记录标识等,全凭幼儿自由发挥。有些教师在指导幼儿时更多会使用语言指导,动作指导的占比不多,再加上一些教师会受成人化思想的影响,在指导幼儿种植过程中使用成人化语言。种植是一门学问,当中涉及一些术语或名称是让幼儿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若教师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只会让幼儿机械性服从,不能帮助幼儿进行知识的内化。

二、基于种植活动提高幼儿劳动素养的策略

(一)问题导向,激发劳动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追随幼儿兴趣生发探究活动[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幼儿学习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幼儿才会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究。因此,教师应在种植活动中抓住幼儿产生问题的每个时刻,将有价值的问题生成相应的活动,引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增强幼儿学习的内驱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强化他们劳动意识。不仅是幼儿自己生成的问题,在进行种植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适时抛给幼儿一些问题,让幼儿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实践找出答案,使幼儿不断在活动中生成新问题,并学会用方法解决问题,形成良性循环,稳步提升幼儿劳动素养。

在我园顶楼,有一个“培根园”。幼儿园开展“春耕节”活动,幼儿所在班级在园里种了作物,因此幼儿经常会去“培根园”观察、照顾自己种植的蔬菜。来来去去的次数多了,大家关于“培根园”的讨论越来越多。通过幼儿的分享,教师发现他们对培根园的设施设备比较感兴趣,通过集体实地考察,他们也对园里各项设施设备有不同的想法:“这里怎么会有两个红色的大罐子,他们是做什么用的?”、“这里怎么有那么多的竹竿,还绑在一起?”等,教师将幼儿的问题清单梳理,并通过现场探究、邀请专家等解决幼儿问题。教师借幼儿的疑问生成探索劳动设施设备的相关活动,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培根园各项设施设备的具体功用,增长了劳动知识。

(二)观察记录,丰富劳动认知

陈鹤琴说过:“孩子们能想的,让孩子自己去想,孩子们能做的,让孩子自己去做[3]。”观察力是幼儿智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种植活动中,幼儿可以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观察,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对智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树立观察意识,帮助幼儿学会观察,并将植物生长的过程记录下来。幼儿虽然年龄尚小,但他们也有能力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他们可以通过绘画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拓展对事物的认知,锻炼自己写字和画画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抓住幼儿这一思维特点,安排幼儿喜欢的颜色艳丽、特征明显的种子让幼儿进行对比,当花开的时候,教师同样可以让他们观察不同花的种类、形状和颜色,丰富幼儿的劳动认知。通过观察,能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有利思维能力的发展。

为了解幼儿对“培根园”的已有经验,在第一次“培根园”谈话活动上,教师和幼儿通过谈话、绘画表征等形式讨论、表达自己知道的有关“培根园”的事情及提出相关疑问。从幼儿的第一次谈话活动及绘画表征,教师了解到,幼儿在“培根园”看到有泥土,有种植的工具(洒水壶、锄头、铲子),有在生长的植物、蔬菜,有一些昆虫(蚊子、苍蝇、蝴蝶、蚯蚓等)……为了更进一步挖掘幼儿对“培根园”的认识,教师带领幼儿在培根园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或记录自己看到的培根园是什么样的,想想可以在那里做些什么。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已有经验,气氛活跃,参与度非常高。“以劳增智”,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观察每处细节,用喜爱的方式记录下来,感悟生命的成长的真谛和劳动的意义。

(三)指导实践,掌握劳动技能

虞永平曾说过:“幼儿园种植活动是一种有温度、有情感的活动,幼儿在种植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能力和知识,还有情感和态度。种植活动中的种植、管理、收获等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教育的价值与元素。”虽然幼儿是种植活动的主体,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种植活动需要师生共同完成。教师在种植活动中,需要给予幼儿正确、科学的指导,使幼儿在操作中习得劳动技能。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幼儿和教师要对种植活动进行共同规划,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让教师掌握幼儿在种植上已掌握和未掌握的技能,从而展开教学工作。

在开展集体种植活动的初期,班上一些幼儿的劳动技能比较欠缺,在进行种植时,乐乐不懂得如何用铲子铲土,只会用手使劲推铲,但力气花下去了,效果却不明想。教师此时观察到乐乐的难处,走过去为他示范:将脚把铁铲踩下去,泥土才能铲出更多。在教师示范后,乐乐也跟着教师的方法,把脚用力踩上去,果然能铲出更多的土。不仅学会了这个技能,乐乐还帮助其他幼儿,自己在之后的每一次活动都有满满的热情,还会认真听讲,学习技能,成为教师的小帮手。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在种植活动中学会了劳动技能,增强了自信,并树立起了正确的劳动意识。

结语

总之,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幼儿在劳动中也使自己的各项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应做好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指导,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丰富幼儿的劳动经验,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从而提升幼儿的劳动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熊颖婕. 幼小衔接中的劳动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21.

[2]周琳. 幼儿园种植区活动存在的问题与优化路径[J].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2,(01):43-45.

[3]]蒋薇. 基于幼儿劳动能力开展种植活动的策略[J]. 好家长,2021,(9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