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成长问题实践探索以儿童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6
/ 2

基于儿童成长问题实践探索以儿童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季淑

温州护士学校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自己在教育儿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育的特点与方法,建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思考因材施教,引导儿童更好得发挥个人特点

【关键词】:儿童特点 儿童为中心  因材施教   

《儿童教育》杂志传播新式儿童观念”,主要从儿童精神世界的奥秘、现实世界的权利以及自身的社会地位三个方面考察了杂志对新式儿童观念的传播,并且重点论述了儿童的各项权利,如尊重儿童生命、保护儿童健康、平等接受教育和反对体罚儿童等。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儿童的特点,以儿童为中心,发展儿童[1]

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也是需要时间的,倘若忽略了这些,教育的本质也就异化了。

一、幼儿期的特点与教育观念

学龄前期是幼儿学习的黄金时期,在整个幼儿期的教育作用十分重大,尤为关键的是,在早期教育中可发掘幼儿大脑的无限潜力。但与之同时,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也影响着其受教方式,对幼儿采取的教育措施,也影响着其学习成果[2]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家长是陪伴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而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家长首先要通过学习,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这学期我探索了一个适合自己教育孩子的新模式——慢教育。

慢教育我定义为让望子成龙的心先静下来,尊重孩子的特异性,不急功近利,重视过程的引导,不断反思,螺旋进步。教育孩子这件事情急不得,尤其是幼儿,心智不成熟,快节奏、“快餐式”的教育甚至会适得其反,我们要重视“慢教育”。 

二、教育实践过程

当前社会,各个家庭的爸爸妈妈都特别重视小孩子的教育,希望赢在起点,所以很多家庭非常疯狂地进行早教学习,各个学习机构也是忙的不亦乐乎。社会上都传着一句话“孩子教育的钱最好赚”,一节早教课一两百,短短四十分钟却门庭若市,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

虽然自己的内心也知道这样不一定有用,但是无形中还是被推着往前进,一头扎进了培养孩子的漩涡中。每个星期给孩子的“课程”做好计划,周一乐高、周二画画、周五主持、周日“日式脑”等线下课程,以及思维、英语等线上课程,数不胜数。自己白天上班晚上接送学习马不停蹄,孩子也一刻没停着,各种作业时刻要打卡完成。孩子的父亲一直叫苦连连,时间、经济压力大,但我的内心还是不断告知自己不能放弃,这不是为了成绩,而是让孩子在玩中更好地成长,熬着牙坚持学了两年。

记得前不久参加主持人学习班,得到一个上台的机会,此时我比孩子还激动,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展示机会。每天让他练习准备比赛,但是他似乎一点兴趣也没有,我很着急但是想想也无妨,比赛结果不重要,先上台先练练胆子,锻炼下表达能力。终于等到了比赛的当天,一大早给他画了一个很精致的舞台妆,穿好西装衬衫,讲了所有我能鼓励他的话,答应给他物质奖励,就这样带着他出发了。

结果去了现场,看到一个个小朋友上台,突然孩子害怕了,躺在地上哭闹起来,不愿意上台,我很意外。其实我是能理解的,小时候的我比他还胆小,这么大的舞台我肯定瑟瑟发抖了,这样让他上台真是太为难他了。但是我此时心里还有一个声音是,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每个都能说会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确实此时台上正一个接一个在表演,有些年纪甚至比他还小。同时我也担心,这次我允许他不上台,那下次他可能就不上台了,纵容会让他学会逃避。所以我开始逼他上台,跟他条件交换,诱惑他各种礼物,但是他真的太害怕了,什么也听不进去,不停地说着自己不要上台,一直哭。看着他哭得歇斯底里,我内心心痛又不知所措,就这样僵持折腾了大半个小时,无可奈何。最终,我还是没有放弃,抱着他到台前等待,想再让他试试。他还是很害怕,要我跟他一起上台,我答应陪着他一起上。结果上了台,他并没有开始跟着我一起讲话,而是背过身很尴尬地笑,声音颤抖,我引导了几次都失败了,只好带着他下了台,下了台的他如释重负开心极了。此时的我很后悔,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讲好,而是我在想,我是不是错了,这样强逼他,会不会给他造成阴影,甚至对日后产生负面影响呢?

冷静下来,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这个过程中,我是很想要他马上成长,很想他各方面得到锻炼,甚至我被其他能说会道的孩子迷失了双眼,认为我的孩子也必须成为这样的。但是我忽略了他此时还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孩子为什么要被条条框框去参加这些他们自己不感兴趣的比赛呢,而所谓的锻炼胆子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没有兴趣下是否就失去了意义呢?这样的成长是否拔苗助长过度了呢?其实,我自己的内心也并不是纯粹的让他快乐成长,是一种功利化的教育驱使我逼他上台,想让他成为我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教育孩子着急了,强迫他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甚至还以物质交换如此不妥当的行为。

后来我带着他经过另外一个商城,我发现台上又有孩子在表演,而下面坐着很多像我一样特别激动的妈妈。突然我想明白了,目前这个舞台并不适合此刻我的孩子。锻炼的方式有很多种,舞台很大但适合才最重要,强迫反而会适得其反。我的教育此刻是功利的,功利化的教育或许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和名次,但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对孩子美好心灵的滋养,违背教育的规律,显然不利于此刻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教育重新出发

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其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方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家庭教育使天性保持自然,儿童是家庭教育的中心,生存和生活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缺一不可,自然惩罚是家庭教育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对卢梭家庭教育的思想的论述,不仅能够丰富我国家庭教育理论,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新时代开展家庭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循[3]

从卢梭开始,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者,童年在人生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尊重儿童,让儿童以儿童的方式存在,成为卢梭之后儿童教育的核心问题[4]。在西方,卢梭是第一个真正“发现儿童”的人。他对“童年的概念”的建立被誉为文艺复兴最伟大也“最具人性”的发明之一。“把儿童看作儿童”,可以说是卢梭儿童观的核心、最基本的思想、最大的贡献所在。卢梭明确指出,儿童是与成人完全不同的独自存在,儿童时代决不只是成人的预备,而是具有自身的价值。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个卖花小男孩的故事:当这个五岁的小男孩笨拙地包扎一束玫瑰,一遍遍重来的时候,小男孩的老祖母说:“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不能着急,更无法代劳,我们能做的就是静心等候,因为这是生命的过程。而父母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享受这个生命的过程,这也是为了让孩子科学健康地成长。

儿童一次没有成功上台并不代表落后,今日的舞台非明日的人生舞台,只要内心坚强,舞台永远都在。教育儿童急不得,顺其自然寻求适合儿童的成长模式,让教育儿童的节奏慢下来,因材施教,不急不躁,静待花开。

[1]胡婉君. 《儿童教育》杂志中的儿童教育研究(1928~1937)[D].

上海师范大学,2022.DOI:10.27312/d.cnki.gshsu.2022.000074. 

[2]张星彦.浅析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J].电脑迷,2018(07):200.   

[3]黄亚茜,经柏龙.卢梭家庭教育思想之精髓及其解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02):17-20.

[4]王芳芳. 卢梭儿童教育观及其启示研究[D].郑州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