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6
/ 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燕语一诺,杨喆

南昌工学院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高校都已经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重中之重,而且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加大德育教育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德育教育向纵深开展,在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很多高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但融合教育运行体系不够完善,各类问题层出不穷,融合教育的针对性不强,直接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性、互动性、实效性不强,甚至很多大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不利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对此,高校应当积极探索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努力使融合教育实现更大突破。基于此,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融合教育

引言

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基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培育人才良好思想道德和积极心理状态的重要保障,对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高校应提升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视度,并分析二者的关联性和差异性,探索行之有效的融合实践策略。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的价值

(一)有利于加强三全育人机制建设

构建三全育人机制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发挥方方面面作用,大力推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向纵深开展,才能使高校育人模式步入创新发展轨道。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大力实施融合教育能够使三全育人机制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和特色化。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德育教育,都需要在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发挥作用,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当中,才能使其实现更大突破。当前,一些高校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纳入三全育人中,而且还不断优化和完善运行机制,通过卓有成效的组织方式,大力推动三全育人向纵深开展,如深入开展青春期教育,使大学生对青春期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完善自己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清醒,而且还融入情感教育和诚信教育,大学生能够对真善美、假恶丑有更强的识辨能力。

(二)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材是任课教师组织课堂、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料。现在来看,这种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较大局限性,比如修订知识内容往往是周期性的,这种方式直接影响了教育效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以智能终端作为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这种信息获取方式打破了时空界限,具有信息体量大、传播迅速快的特点,能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料。每个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搜索感兴趣的内容,积极主动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场景下的时空局限性,大大提高教育的时效性。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策略

(一)持续优化融合教育方法

对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教育来说,只有运用科学的融合教育方法才能使其实现更大突破。对此,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融合性、创新性的融合教育方法,大力推动融合教育步入良性轨道。要将“叙事疗法”科学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多阅读能够解决心理问题的书籍,引导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互动,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可以引导相关学生对其进行关注和关爱。并且,充分发挥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如通过对传统的“孝文化”进行拓展,引导大学生敬老爱幼,既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有利于促进德育教育有效开展。

(二)坚持德育引导

观察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不良思想与行为,通常不仅仅是道德品质的问题,而是学生思想与心理之间矛盾的外化体现,内心深处的心理根源才是主要原因。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根源问题,是对自我价值和生命探索的追问。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贫困,无力支付学费和生活费,使其陷入自卑的状态中,不愿参与集体活动,害怕他人的怜悯目光,逐步陷入自我发展的误区。部分大学生由于恋爱失败而陷入痛苦中无法自拔,对学习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依靠教师的外部输入很难产生理想化效果。原因在于个体心理机能的发挥是其思想意识支配的结果,并且个体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三观”,对思想意识形成制约。结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错误的价值观是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发因素。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要挖掘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继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使其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三)加强课程建设,持续打造品牌活动

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建议尝试搭建“慕课、翻转课堂和体验式”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例如,可以将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通过短而精、非常有画面感的慕课,将碎片化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又如,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学”,再由授课教师来发挥“导”的作用,多互动或者答疑解惑,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线下线上、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切实形成“三全育人”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新格局。为了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心理育人的效果,建议持续打造有品牌的主题活动,广泛宣传自尊自信、乐观阳光、积极向上的正向理念和健康意识心理文化氛围,创新活动形式,可以将阅读、观影、摄影、宣讲、唱歌等纳入到活动中来,同时促进其与假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有机融合,通过志愿服务提升心理育人成效。

(四)统筹推进师资队伍的渗透和帮扶

第一,在制度层面。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序列,在选评晋升和管理方面真正统一起来,在业务方面建设一支既懂心理健康教育又懂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第二,在组织层面。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互帮互扶,将两支师资队伍紧密结合,结对共建,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第三,在策略层面。高校既要重视对两支师资队伍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发现心理问题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又要重视对他们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能力。第四,在技术层面。高校通过两支师资队伍共同备课、一起研讨、相互听课等举措,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分析,最终打造成两支双重角色、双重技能紧密融合的师资队伍。

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当前,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工具越来越多,信息传播媒介日趋丰富,为有效介入大学生心理活动,提升高校心理育人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2):87.

[2]章平.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J].农家参谋,2020(20):277.

[3]王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心理教育的方式与价值研究[J].长江丛刊,2020(27):139-140.

[4]孔璞.高校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7):79-80.

[5]彭小艳.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J].高考,2020(28):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