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视域下大学英语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3

学科交叉视域下大学英语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路平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607

摘要:基于国际化跨文化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交叉融合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大学生英语作为高校英语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的核心通识课程定位与跨文化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脱离。据此本文主要对学科交叉视阈下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学科交叉;大学英语;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在现代社会的国际市场活动中,有必要立足于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经济特征,在传播过程中达成文化共识,增强传播深度。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跨文化交流和跨学科人才的支持,这些人才不仅需要有出色的英语水平,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意识。这就要求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应高度重视跨文化人才培养。

1大学英语跨文化人才能力结构

一带一路战略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以西安为起点,海上丝绸之路以泉州为起点,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促使西安基于独特区域优势发展成了中亚与东盟相连接的载体。据此可知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下,西安与东盟、中亚的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同时给各高校英语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但是在面临各式各样就业机会时,根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高校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人才培养层面应趋向于的方向值得深究。而高校应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根本任务,以满足当地乃至社会人才实际需求。而就针对东盟与中亚英语及其相关专业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具体问题,不仅要具备共性要素,还要具备个性要素,简言之侧重于培养基础语言能力,同时契合东盟与中亚经贸人才需要。

其一,语言能力与语言适应能力。基本的英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和翻译,这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有必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音知识、词汇,并在不同的语境中根据基本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构建符合规则的句子,并口头或书面分析语言或话语。语言适应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适应不同的当地口音和该地区独特的不规则书面语言。例如,东盟地区的菲律宾是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典型国家。然而,由于殖民统治的影响,菲律宾的英语口语可能会有一些口音。同时,外贸函电的写作模式与传统的英语语法规则略有不同。其二,国家文化。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框架下,民族文化主要指一个国家的价值观、行为、习俗等。在跨地区交际中,为了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有必要充分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俗,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对于中亚国家来说,大多数国家信奉伊斯兰教。其三,跨文化交际风格与技巧。沟通的成功取决于建立沟通技能和保持理想的身份,这使我们能够从沟通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对方。沟通技巧包括开始、维护、话题转换、消除误解和补救沟通。在沟通方式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沟通方式,比如泰国人的螺旋式沟通方式和俄罗斯人的线性沟通方式。据此而言,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时,交际风格和技巧是培养的重点。其四,跨文化调试与适应。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任何国家的文化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接受不同的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此相关能力的培养通常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及开放的心态和自我理解的意识。

2学科交叉视域下大学英语跨文化人才知识结构体系

学科交叉教育即高校大学英语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的必然趋势。李佩宁指出学科交叉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大学英语知识结构体系构建应以培养学科交叉跨文化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以满足各个专业学生差异化与个性化需求。高校大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将其作为工具以满足工具性需求,具体包括跨文化交流需求与专业学习研究需求。大学英语不同于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专业学习与科研需求,难以契合学生跨文化交流需求。跨文化交流需求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充分了解本国与其他国家文化、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等一系列人文学科,不同专业学生总体需求相对统一。所以大学英语作为通识课程实现学科交叉教育。刘晶以通识教育理念为载体由学生需求视角调研了不同专业与年级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具体需求倾向,结果发现文科专业学生需求明显高于理科专业学生,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且学生对东方文明需求程度高于西方文明,对于历史学需求程度相对更高。对此指出应就学生年级与专业特性适度调整学科交叉通识教育与专业通识教育比重。专业通识教育是基于通识教育渗透自然科学等元素的教育,明显是以通识教育课程为载体的理念并不具备专业性,无法满足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与科研的实际需求,也无法由根本上转变大学英语游离在专业培养目标以外的定位。所以大学英语课程结构体系应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在大一开设以满足学生跨文化交际需求着手融合东西方文化、哲学、地理、政治、历史等人文学科知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则在大二开设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专业学习与科研需求着手探索各个专业英语语言别具一格的研究范式。

3学科交叉视域下大学英语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

3.1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理念引导,新时期高校大学英语跨文化人才培养时应始终坚定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理念,充分做好如何培养跨文化优秀人才以及为谁而培养人才的方向性工作,以此为社会综合发展培养独具爱国主义情怀与国际交流能力的跨文化复合型优秀人才,对此需构建健全的精通传统文化且可展现我国精神风貌的跨文化人才培养路径。

其一,以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跨文化优秀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熟知专业知识,还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高尚的品质拼的,始终基于为国家服务、为国家贡献的立场呈现集体主义、团队主义、合作主义精神,勇敢承担社会责任,积极组织国际化跨文化交际活动。其二,以大学英语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爱国主义元素,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国情、国力,精准评估世界发展态势,形成健康的文化自信心,将学生培养为可以呈现我国精神风貌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其三,以大学生英语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奉献与服务意识,提高学生服务于社会以及各行业的真实能力,自觉为一带一路战略所提倡的有序推进作出贡献,以促使个人价值与国家战略共同实现。

3.2动态化调整培养举措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应紧紧围绕国内外形势变化与新兴行业发展态势,针对不同学科交叉教学进行动态化调整,不可固定于特定学科交叉教学,而是以英语教学为主,科学灵活设置学科交叉教学内容,推动学生就自身喜好与基础等自主选择其他专业相关知识内容,以培养可以满足各个行业实际需求的英语跨文化人才。

首先,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学习意识,促使学生由传统英语学习脱离,转移至更多新领域,以挑战新兴行业发展人才要求,深度学习吸收新兴产业与技术相关知识内容,持续拓展知识视野,应对动态化变化的行业发展挑战。其次,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高校可邀请专业资深教授成立督导组,针对大学生英语学科交叉教学工作定期进行督导、抽查、检查,以真实评估学科交叉教学效率与质量,侧重于发现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大学英语跨文化人才培养实效性。再次,探索基于学科交叉视阈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人才考核评价方式,传统考核评价方式依旧以期末考试为主,以英语测试为主,其他学科知识考核与考试彼此交叉,此方式依旧侧重于考核专业学习成绩,所以怎样科学合理考核大学英语与其他交叉学科的学习效果,均衡大学英语与其他学科知识考核比重,需要高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度解析与探索,以生成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以考核评价方式创新改革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英语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学习时间,充分反映大学英语与其他学科知识最为真实的学习效果,以创新优化考核评价方式有效提高学科交叉理念下英语跨文化人才培养效果,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高质量的英语人才。

3.3扩大专业知识传输力度

21世纪以来,信息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更新发展早已逐渐渗透于教育领域,推进了教育体系与学习体系的创新变革。深度融合高科技与大学英语跨文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机制,有机发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优势,实现混合式学习,生成课内外、线上线下、虚拟现实有机结合的智慧教学模式是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且高效化学习大学英语知识与跨文化交际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路径。在提高师资队伍综合实力层面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跨区域、跨学科、跨行业师资发展平台,合理利用线上优质公开课与慕课等资源以补充大学英语跨文化人才培养体系中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在学生学习体系层面可以打造智慧教室、研发智能学习APP、利用优质线上学习平台等为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在教学资源层面通过大数据技术基于多元化途径整合知识与英语教学内容深层次结合的教学资源,具体即阅读书目、有关知识英文学习链接、国内外线上优质公开课、慕课及软件等等,生成一体化教学资源库,以供教师优选教学资源、学生自主性学习。基于虚拟现实的智慧教学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虚拟现实的智慧教学模式

3.4打造一流水准师资队伍

其一,在培养机制方面,高校应致力于支持大学英语教师提高学历层次,以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师资队伍,高度注重以重大项目、区域研究为引领的多学科联合研究,从而增强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二,在引进机制方面,引入企业捐赠等社会资金,加大高层次教师培养和引进的支持力度,建立聘期和聘任形式多样化的全职和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教师聘用制度,面向全球招聘引进海内外高水平教师和富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同时建设海外一流学者访问交流基地,通过短期讲学、长期聘用等形式,引进境外一流学者来校教学或与中国教师开展科研合作,提高大学英语学科的国际影响力,进而为跨文化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其三,在激励机制方面,深入实施青年教师、卓越青年教师、卓越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冠名讲席教授与长青学者等制度,健全各级师资梯队培养支持体系。引入企业捐赠等社会资金,探索实施高层次教师协议工资制等分配办法,完善多样化薪酬分配机制。完善教师海外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激励机制,并大力支持教师出国在职学习,促使教师拥有海外研修工作时间经历。

结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高校大学英语实现学科交叉发展以满足跨文化人才培养已是必然趋势。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理念,大学英语需由培养跨文化人才目标着手,针对教学服务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与专业学习的实际需求,创建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课程结构体系。高校还应在多层面为学科交叉教育打造强有力的基础条件作为保障,赋予教师学科交叉教学自主选择权,生成学科交叉资源共享平台,以确保大学英语跨文化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胡晓榕.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0):147-148.

[2]袁福,高长玉,杨静.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下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2):89-92.

[3]李丽娜.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文渊(中学版),2019(4):24.

[4]郭艳春.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构建跨文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延边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1-1,2.

[5]章素芬,章丽芬.新文科学科交叉融合理念下大学英语跨学科教育研究[J].文化学刊,2021(11):200-202.

2022年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创新创业发展基金项目成果,项目编号:JS202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