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学英语教学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3

“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学英语教学路径探索

王瑞凯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摘 要:“五育融合”视域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是指以中学英语教学为主要载体,通过统合与贯通的方式融合德、智、美、劳各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英语教育实践活动。“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学英语教学存在“智育独大,五育失衡”和“五育分离,各行其是”这两大现实瓶颈。具体的推进路径是:通过文本分析、情景设置、作业设计等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充分整合教育元素,打破学科壁垒,重新整合英语教学内容,完善英语教学目标,从而实现将五育融合于单一的学科教学中,在英语学习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五育”融合;中学英语教学;全面发展;大融合观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正式发布。虽然“新方案”和“新课标”中未正面使用五育融合概念,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课程评价等方面皆可窥见五育融合的身影,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其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主张和趋势[[1]]

一、“五育融合”的内涵和价值

(一)“五育融合”的内涵

“五育”代表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个方面,“五育融合”则强调将这五个方面由分离状态转化到相互贯通、渗透和融合的新局面,使其互为一体,共同指向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五育融合”体现五育优势互补,各司其职,协同合作,共进共生的特点,充分发挥着综合育人价值。“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学英语教学的内涵可理解为:以中学英语教学为主要载体,通过统合与贯通的方式将德、智、体、美、劳各育融于其中,以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英语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各育不可分割,同时又相互独立,任何一育不仅有其特定的任务、内容和功能,又对其他各育起着制约或促进的作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育人价值。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五育融合从各方面保证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2]]

(二)“五育融合”的价值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五育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生态体系中,多群体仍存在着一种狭窄的教育观念,学校追求升学率,家长要求高分数,学生追求好成绩,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痼疾。在这种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实践、创新、创造能力普遍不足,难以实现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长远来看,该培养人才模式是不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因此,教师务必要承担起在教学中培养起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接受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这一任务。只有将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教育全面融合进教学中,才能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全面发展。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学英语教学的现实瓶颈

(一)智育独大,五育失衡

在课程目标上,2001 年以前课程标准主要强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五育几乎只有智育突显,其他各育或明或暗地被弱化。 2001 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智育独大,五育失衡”的局面[[3]]。但是五育不平衡和强化智力教育现象依然明显。 在诸多院校“五育”教育中,仍然存在注重智育,弱化德育、轻视体育、淡化美育、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致使四育教育处于边缘化状态。以英语教学为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目标,聚焦于讲授与考试相关的内容,重视应试策略的培养,极大地忽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我国教育目的一再被曲解,由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扭曲过渡到以智育为上,其他方面的教育被迫让位。长此以往,导致教育目的的片面化和畸形化,造成智育独大,五育失衡的局面。

(二)五育分离,各行其是

五育“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呈现出“五张皮”现象[[4]]。 一是“散”,五育之间各成一体,缺少“贯通”和“融合”。 有的学校并不具有“无育融合”的理念,虽然意识到要将各育均衡发展,但是受多种原因限制,各育各行其是,分离式发展。二是“浅”,“德、体、美、劳” 与“智育” 分离,学科教师认为五育就如同到具体教育分科。 例如,语文学科以发展学生德育为主,培养知书达理,文质彬彬的贤才;数学学科集中于学生智育的发展,以培养逻辑思维为导向;美术学科和音乐学科发展学生美育,使学生具备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体育学科则是聚焦于发展学生体育,养成健康的体魄;而劳动教育则被彻底淡化,缺乏针对性,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五育融合”存在形式单一化、内容片段化的问题,方向模糊,导致学生收获甚微。三是“累”,“五育融合”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校及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和负担,教师不得不极其所能将各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对教师集体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部分教师不具备“五育融合”的能力,在高分论的崔使下,选择直接放弃这种教学模式。

三、“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学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索

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下,全面发展教育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核心内容,主要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几方面构成。

(一)德育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德育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和发展学生俍好的思想品德等。

在中学英语教学当中,应该树立一种育人为先的教育目标,紧紧抓住初中英语学科本身的优势,深入挖掘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德育因素,抓住思想教育和学科知识之间的结合点,重视其策略性,并且更好的渗透到知识的传授当中,以达到最佳的效果[[5]]。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礼貌用语作为入手点,在课堂初始环节进行师生问好,比如“Good morning teacher!”“Good morning everyone”等,从而通过这一方式,促使学生懂得尊师,将德育教育的效果得以突显出来。在英语教学中,阅读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适宜将德育教育有效的渗透于其中,充分挖掘文本的深层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起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英语作为联系世界的一把钥匙,可以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判断能力。然而在传统模式下的阅读教学中,教学效果颇为低下。基于此,教师一定要积极用心对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将德育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大。例如:在教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四Unit2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一课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袁隆平被称为pioneer? 他所具备的哪些品质促使其成为了pioneer? 等等。通过设置问题链使得学生了解在农业领域杰出人物做出的贡献,自觉学习优秀人物所具备的优良品质,树立文化自信。此外,教师可以和学生查阅一些与农业领域著名人物相关的书籍或者是资料等,来增强学生阅读的多样性。同时,也应带领学生们深入性地挖掘文章的内涵,以在提升其阅读效果的同时,也使德育教育得以有效的融入其中。

(二)体育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健身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体力、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是智力活动及一切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体育的基本任务:指导学生锻炼身体;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使学生掌握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文明习惯。

体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没有健康的身体保证,其他任何一种育的任务都不可能顺利完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不少单元是关于如何保持健康的话题,因此,以体育发展为指向进行实践类作业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教师要将作业文本语境化,这样学生可以自然进入语境角色,能自主地将课堂知识与作业情境融合在一起,并将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以牛津英语(上海版)七年级上册Unit8 Growing healthy,growing strong为例,这一单元围绕如何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告诉学生保持健康的方法[[6]]

(三)美育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依赖并同时促进其他各育的完成。美育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活动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体现统一的内在美和外在美。

美育既是英语学科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语言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有教态美。教师的教学用语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其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英语教师的语音、语调、用词要地道,将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7]]。同时,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与英美国家习惯相符合,这种“模仿”,催化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其次,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美。英语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语言,不仅具有与汉语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具有独特的韵律感和幽默感。英语本身音调的升降、辅音连缀、暴破、连读、吞音等等,独具一格,散发不一样的美。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应用标准且优美的语音语调进行课文朗读,充分利用语言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此模式下,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再次,教师要注意课堂环境美。教室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通过布置场景,使教室呈现出一种美观、自然、向上、平静、和谐的氛围,这无疑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应特别注重教学情境和氛围的设计与创造,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布置、调整教学场景,将讲解内容融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感到新鲜自然、亲切愉快,减轻学生疲劳感。另外,课堂心理气氛也在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教师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他们不仅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而且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

(四)劳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劳动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劳动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观念、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以及劳动技能水平,对于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应试思维的影响,相较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劳动教育往往被冠以“无用”的标签。由于大众缺乏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知,对劳动教育的存在价值存在轻视的现象。英语教学虽然与教育劳动交叉关系单薄,但在文本内容上多处显露着劳动元素。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2 Do family chores,教师在讲授本单元时,需要对单元内各篇进行深入研读与分析,挖掘语篇蕴含的育人价值,整合单元内各板块学习内容。本单元的四个语篇从不同视角谈论家务劳动,单元内容语篇与单元主题之间,以及各与片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三个子主题,即让学生“认识参与家务劳动的意义价值”“主动承担家务,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和“享受劳动快乐,体验劳动创造幸福”。英语教师要善于把各课之间建立联系,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逐步展开,循序渐进,让学生树立对家务的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判断。

指向五种能力的“五育”,是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本源,是品德、智慧、体能、审美、劳动的“赋权增能”,是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爱好、劳动品格的具现[[8]]。 “五育”需要“融合”,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引领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成为实行各育不可缺少的智力支持;体育则是实时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综合体现,反映一个人的知识素养和思想素质状况;劳动教育则是体现一个人精神面貌的载体。“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建立“立德树人”的教育话语体系[[9]],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一条走向培养融合、全面、贯通的教育实践之路。通过教学活动、教学情境设计以及素材挖掘,实现“五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合,培养学生明礼仪、知规范、懂尊重的品德素养,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美、文化美和价值美的能力[[10]],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伍红林杨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五育融合:回溯、内涵与实施建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241):25.

[[2]] 刘志军. 《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伍红林杨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五育融合:回溯、内涵与实施建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241):25.

[[4]] 候署兰.“五育融合”视野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向[Z].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2(06):19-23.

[[5]] 刘秀丽.巧用“三心”润德无声——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数码2017(10):254-255.

[[6]] 宋晓英.基于“五育融合”的初中英语实践类作业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2(22):55-57.

[[7]] 黎华平.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3):97-98.

[[8]] 宁本涛樊小伟.论“五育融合”的生成逻辑和实践路径[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05):62-69.

[[9]] 袁振国.中国共产党教育话语体系的百年构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

[[10]] 袁琴.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五育”融合实践探索[J].镇江高专学报2021(04):109-110.

王瑞凯 (1998-),男,河北邯郸人,汉族,河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