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土家族莲厢舞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2

鄂西土家族莲厢舞发展研究

周沁

湖北民族大学  湖北省恩施市 445000

摘要:关于莲厢舞的起源,民间有三种较为普遍的说法,一是宗教祭祀,二是乞讨谋生,三是孤女“莲厢”的故事。最早对莲厢有记载的文献是清代毛奇龄的《西河词话》,文中提到莲厢为金人所制作,由此可见莲厢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莲厢舞本为汉民族民间舞蹈,后来被土家族、白族、水族等少数民族所吸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鄂西南土家族在原有基础之上大胆创新,形成别具特色的“肉莲厢”、“双节莲厢”以及“滚龙莲厢”。   

前言:就恩施地区而言,莲厢舞已然成为一种群众性文体活动,类似于“广场舞”活跃于部分社区。但是人们对莲厢舞的印象流连于表面,认为它只是强身健体的运动,或是红白喜事上增添气氛的舞蹈节目,并未意识到传承民间文化的必要性;文化部门同政府未能打造对外交流的“新名片”,形成莲厢舞文化产业链。

一、鄂西土家族莲厢舞发展困境

(一)宣传力度小

土家族莲厢舞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形式单一,仅在宣恩、利川等地有较高知名度,并未在州内形成文化品牌。县级文化部门缺乏创新型人才,未能基于互联网模式下探寻莲厢舞宣传新模式,积极拓宽宣传渠道,扩大莲厢文化影响力,助推本土文化走出州内。莲厢舞活跃于乡村广场,第一期骨干培训也是通过广场舞模式培训。这种培训模式下群众容易将广场舞和莲厢舞混为一谈,未能意识到莲厢舞是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宣恩县举办的县级莲厢舞比赛,也未对比赛进行宣传造势,宣传途径大多由参赛队员口耳相传,宣传力度小。各县级融媒体在传播莲厢文化方面效果不佳,即使在州内,莲厢舞也没有强大的号召力。

(二)传承人断层

莲厢舞并非是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传统山歌民调与打击乐器相结合,富有杂技风味的表演形式博得中老年人群的青睐,但很难在青少年人群中站稳脚跟。滚龙莲厢第二代传承人侯安星先生今年已80岁高龄,各村莲厢小分队成员年龄也偏高。莲厢舞的受众分化十分严重,仅在中老年团体中封闭式交流。恩施地区位于武陵山区,受地形地势影响交通不便,恩施八个县市经济相对落后,青壮年需外出务工维持家庭开支。常年在外地生活,对于家乡特色民间舞蹈了解相对较少,难以扛起传承莲厢舞的重任。年轻一代对莲厢舞接纳度不高,相比传统民间舞蹈,更愿意选择现代舞,随处可见芭蕾培训班、拉丁培训班却很难见到莲厢舞培训班。莲厢舞传承者普遍年龄较大,新一代未能继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此以往必然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三)莲厢舞进校园活动停留于表面

2007年为加强莲厢舞传承,宣恩李家河镇实施滚龙莲厢三进活动,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文化部门同政府部门借助教育传播文化的功能,扩大莲厢文化的受众,致力于保护本土特色文化。一时之间掀起学习滚龙莲厢的热潮,学校举办班级比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同时“莲厢操”代替了广播体操。“莲厢舞进校园”活动拓宽了受众人群,原本流行于中老年群体的舞蹈为青少年所接收。但该活动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是师资力量匮乏,学生学习莲厢舞主要是通过网上视频,再者学校方面重视学习莲厢舞的动作,忽视其背后蕴藉的深厚文化。学生知其然却不知所以然,通常能够表演一套完整的舞蹈,却不知道其内在含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仅仅停留于表面,后辈学到的也只是皮毛。缺少内在精神文化作为支撑,“莲厢操”也并未和校园文化充分融合,随着这股浪潮慢慢褪去,莲厢舞也逐渐从校园中退出。

二、促进鄂西土家族莲厢舞发展的措施

(一)将莲厢舞同旅游业相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产业融合大趋势下的产物,旅游业的发展为“非遗”的传承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遇 [1]。恩施地区旅游业资源丰富,旅游业的兴盛也为莲厢舞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旅途中,游客除了欣赏自然风光之外,也对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产生浓厚兴趣。文旅部门应当抓住机遇,借助恩施旅游热潮助推莲厢文化走出州内,实现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旅游业为莲厢舞传承提供机遇,莲厢舞也不失为一个亮点,促进恩施旅游业更上一层楼。山东民间舞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品牌文化,对山东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2]。当然莲厢舞同恩施旅游业相结合产生的效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关部门根据切实情况,不断探索,寻求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新道路。

(二)开发文创产品

将非遗与文创产品相结合,已经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式,开发文创产品能够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当代年轻人越来越具备文化自信,重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当深入挖掘莲厢舞的内在价值,将非遗元素同现代产品相融合,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莲厢舞动作复杂多样,舞蹈服装独具特色,可推出大量手办,助力莲厢文化的传播。其次,打莲厢需要用的莲厢棒也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莲厢棒长约三尺三,代表一年365天,两端各有两孔,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每孔放置三对铜钱,共有24枚代表一年24节气。用于装饰的红黄两色丝带,凸显了喜庆的氛围。基于连厢舞以及连厢棒的深厚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文创产品,使得古老的民间舞蹈焕发出新的生机。

(三)开辟多元化宣传渠道

恩施地区对于连厢舞的宣传欠佳,导致在青少年群体、外出务工群体、以及广大游客的影响力欠佳。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仅仅活跃在老年群体中,终究会沦为“夕阳文化”。因此,开辟多元化的宣传渠道传播连厢文化势在必行。现如今,互联网+风靡于各行各业,文化部门应当引入青年人才,创办乡镇连厢公众号,经营短视频账号,拍摄高品质视频,利用网络扩大连厢舞影响力。政府部门与文化部门应当定期举办比赛,鼓励各乡镇连厢代表队参与,满足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同时打造好“一乡一品”文化品牌,助推连厢舞,走出恩施州,走向各个省份。将科技手段与非遗相结合,在民俗博物馆中打造虚拟现实,使得人们身临其境,感受连厢舞蹈。同时可以利用故事性的营销手段,关于连厢舞的起源众说纷纭,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和传说能够吸引广大群众。

本文主要研究鄂西土家族莲厢舞发展,简要概述连厢舞的起源,分析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及采取何种方式突破发展困境,使传统非遗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蔡寅春,方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动力、路径与实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01):57-62

[2]李娇璐.产业跨界融合视角下山东民间舞的旅游开发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07):50-51.

项目:湖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X20211051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