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 2

浅谈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于浩然, ,金武龙通讯作者

内蒙古医科大学,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

目前,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疗、热疗、基因、免疫、光动力学等治疗方法,但疗效不佳且毒副作用较大。光热疗法(PTT)是一种利用光热作用来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安全性高的新型疗法。近红外光(NIR)的高穿透力和光热转化器(PTCA)的高改性和高选择性,是实现肿瘤光热治疗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PTT还可以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减少毒副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现状,进而重点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两方面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口腔癌是一种由多个病理类型组成的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以鳞癌为最常见,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此外,由于肿瘤周围存在着丰富的淋巴循环和血供,使得肿瘤的转移危险性大大增加,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但由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致病机理仍不清楚,5年生存率很低。

一、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现状

对于早期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可以选择手术切除,也可以选择单纯的放疗。对于一些不适合做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做手术,也可以选择辅助放疗、化疗,不适合做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放疗、化疗,也可以选择单纯放疗和化疗。上述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毒副作用较大。在切除肿瘤组织的过程中,手术治疗必然会对周围的组织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咀嚼、吞咽、言语等功能的丧失,还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审美缺陷,对患者的身体、精神和正常的社会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放疗可引起口腔粘膜炎,口干,颌骨放射性坏死。化疗是临床上常用的辅助疗法,但多数化疗药物都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贫血、易感染等。在传统的化疗方案下,5年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仅有50%—64%,但仍有2/3的患者出现复发,即使再次手术,5年生存期也显著下降。

除了传统的治疗手段之外,传统的热疗、基因疗法、免疫疗法等也被用于口腔鳞癌的治疗与研究中。热疗因其创伤小,使用方便,副作用小,且能增加患者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被医学界誉为“绿色疗法”而备受重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系列的热疗技术,如微波热疗、超声热疗、激光热疗等。但是,常规热源对受照部位的增温效果缺乏特异性,且在杀灭或消融肿瘤的过程中会对正常组织产生伤害,制约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基因治疗与免疫治疗同属一类生物治疗,目前已获FDA批准的以p53为主的基因药物,以PD-L1为主的免疫药物,已在部分口腔肿瘤中获得了成功。但是,目前的基因治疗技术较为复杂,费用较高,安全性和伦理学方面的问题较多;然而,目前的免疫治疗只对具有免疫原性的肿瘤有效,而且会引起神经、肌肉和肾脏的毒副作用。因此,发展新型的抗肿瘤药物成为当前口腔鳞癌研究的热点。

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效果

ICs治疗通过作用于T细胞内的调控通路来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高表达是导致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主要原因,因此,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 Ckpointinhibitors,ICIs)进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临床疗效显著。在应用ICI时,可根据OS-CC的基因表达情况,将其划分为对不同治疗方式有偏好的不同亚型;同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解析口腔鳞癌免疫区的遗传特点,识别口腔鳞癌免疫活动及耗竭的不同亚型,为口腔鳞癌免疫治疗提供依据。其中一些ICI应用于口腔鳞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口腔鳞癌的ICIs多为PD-1/PD-L1单克隆抗体。碘解磷定单抗(Pemimimumab)是一种针对PD-1受体的单抗,已被广泛用于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一线治疗,但部分患者可出现免疫炎症反应。

三、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效果

在前期研究中,只需一次将抗原注入DCs中,就能产生足够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DCs疫苗可用于口腔鳞癌(OSCC),通过Tca8113细胞溶解液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的DCs活化T细胞,MTT检测表明DCs具有较好地抗肿瘤活性,并将DCs接种于荷瘤裸鼠后,能延迟肿瘤增殖(P<0.05),且能明显抑制肿瘤增殖(P<0.05)。国内首次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利用体外分离的血液单核细胞,经免疫因素诱导转化为成熟的DCs,经脉冲刺激后,与T细胞共培养,可产生特异的杀伤力T细胞(CTL)。

目前,DCs疫苗的构建主要是将DCs与周血单核细胞(DCs)定向分化为DCs,并将其与单个特定抗原多肽或肿瘤溶解产物共同培养,从而获得DCs疫苗。通过GAO研究,我们发现在合适的电场强度下,DCs吞噬和处理肿瘤抗原的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激活更多的效应细胞,从而提高DCs吞噬和处理肿瘤抗原的能力。树突状细胞(DCs)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我们前期利用WHITESIDE构建了DCs疫苗,对III/IV期头颈部鳞癌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结果显示DCs具有免疫原性,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肿瘤等难治之病而言,ICIs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其疗效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联合用药,使ICIs的种类及用量不断增多,这无疑会导致不良反应。因此,如何在不增加毒副作用的前提下,既能提高疗效,又能降低复发率,是未来以ICs为靶点的口腔鳞癌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项目的实施,将为DCs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临床上DCs亚群的选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卓平,辛鹏飞,高阳,等. 光热治疗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22,49(4):462-470.

[2]余周庆,童国勇,徐佳,等. IGFBP-2预测局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和化疗反应的临床价值[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1(5):695-701.

[3]蒋志敏,马国武,孙波. Nomogram预测根治性切除局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J]. 口腔医学研究,2023,39(1):56-61.

[4]边婧,于学蓉,张宁馨,等. Sr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J]. 癌症进展,2023,21(5):47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