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技术在重症营养护理领域的应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超声技术在重症营养护理领域的应用进展

何秋宏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  (621000)

摘要:重症超声具备精准施策、实时动态、既可以重复检查也可以连续监测的特征,是明确病人医治方位,尤其是具体指导心血管系统医治细致调节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超声在重症病人护理中的运用处在初始阶段。超声具有独特的数据可视化角度,可定性和(或)定量评定人眼没法观察到的护理指标值,有利于处理临床医学中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具体描述了超声新技术应用在重症营养成分护理应用领域研究成果。

关键词:超声技术;重症营养护理;应用

引言

针对重症患者而言,必须通过科学高效的护理来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转变,进而调节患者的治疗方案,更好地支持患者尽快恢复或减轻病情。超声成像在重症护理行业中运用,可以加强重症患者护理实效性,减少护理工作中的难度,提升血管穿刺成功概率。因此对超声成像在重症护理行业中运用开展深入分析,针对重症护理品质提高有重要意义。

一、床旁超声与ICU

在ICU(intensivecareunit,ICU),超声技术性不但能及早发现和早期发现神经内科疾病,并且具有微创、迅速、床旁、可重复使用的优点,可用于检验患者的血容量以作为输液参照。医务人员基本检测患者血压值、心跳、中心静脉压等用以分辨血容量并不是靠谱,患者毛细血管活性药的用量、血脑钠肽得到的结果等都不太稳定,甚至还会欺诈对于恢复液体量分辨,这时应用床旁超声掌握心脏功能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床旁超声作为一项微创实际操作,为护理医疗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可防止患者液体过载,尤其是无容积反应性的患者1。颅脑外伤造成应急性慢性心衰的患者不仅进行打点滴,与此同时要确保脑部的注浆,应用毛细血管活性药维持头部注浆压只是一个现象,仅有超声可看到心室壁运动状态及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变,进而精确体现液体管理方法实效性。

二、超声技术在重症营养护理领域的应用

(一)在急性肾损伤方面的应用

成人两肾的血容量约为身体负荷的20%,肾脏高灌注可保证代谢物合理排出来,急性肾损伤时肾脏血循环灌注不够是重要发病机理之一。这时运用传统式彩超检查,肾脏尺寸形状无很大变化,肾脏血流阻力指数值还可以没有明显提高,而超声造影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和观察正常的和病损组织血液灌注特点,做到血循环水准,且时长-抗压强度曲线图提取各类主要参数与肾血流灌注具有较好的关联性,因而,能够运用超声造影开展肾脏血循环状态下的评估。相关研究运用超声造影评估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血管手术后患者的急性肾损伤,数据显示即便对循环系统不稳患者运用化疗药物不会出现副作用,且化疗药物对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动力学模型无明显影响,其应用可以初期体现患者的肾皮质灌注不够,进而提醒ICU医生早期治疗,防止急性肾损伤进一步发展导致不良预后。超声造影在重症超声的应用前景宽阔,其不但适合于评估急性心梗患者的心脏血循环弥漫状况,并且可以对移殖器官组织血循环情况开展评估,以早期预警排斥反应的产生,超声造影促使重症超声持续迈向细致。

(二)超声在中心静脉置管定位中的应用

在床边超声技术的发展下,心脏导管在超声指导下已经是ICU的一种常用手段。通过对心脏静脉的介入,可以对穿刺的动脉进行评价,确定位置,并能对其进行及时的指导;植入中央静脉导管后,也能鉴别出与气管插管有关的并发症,例如用“条形码征”和“肺点”鉴别气胸,用“液体无回声带”鉴别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对导管头部位置的确定通常采用X射线进行诊断。但是大部分的病区病床边摄影很难立即进行,而且有辐射危险。在儿童人群中,为了降低X射线照射,通常采用超声波进行头部定位,但是传统的超声波难以鉴别。该方法是根据对比剂留影的持续时间来判断头部的定位,其灵敏度为72%,特异度100%,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但是,由于其昂贵和对比色物的敏感性,目前还没有广泛应用。至今尚没有关于心脏导管植入后,心脏导管内超声造影的副作用的研究报告。

(三)重症超声在营养管放置中的应用

插胃管和空肠营养管的放置是护理措施中常用的实际操作。伴随着软管颜色和导丝的改善空肠营养管能通过盲放做到幽门后(十二指肠或空肠),现阶段盲放空肠营养管在重症患者医护中十分普遍,可是盲放空肠营养管成功概率在60%~92%。因为通过率低运用受限制。一般运用胃镜检查引导下放置、射线引导下放置、电磁感应引导放置等方式有利于引导空肠营养管放入。针对重症患者来讲,装运、辐射源、外伤等状况为患者增添了风险性。伴随着重症超声的应用,超声波的可视化技术有利于分辨营养管前面部位,引导放入营养管。超声波引导放入营养管关键因素大多为:①软管进到食道;②软管根据幽门(插胃管不能通过幽门,空肠营养管必须通过幽门)

食管:运用线阵摄像头还可以在头颈左边观察到食管,“气道-颈部血管-食管”组成一个“倒三角形”。当营养管根据食管位置时,根据食管横剖面能够观察到导管成“等号”的强回声数据信号,纵剖面探察的时候可以观察到导管成“双轨征”。临床医学操作中最关心的是导管进到气道,从鼻头到气管隆嵴的距离35cm,假如导管摆放深层30cm,就可以用超声波观察到以上构造能够确定是否导管进到食管,那样为危重症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安全保障。

胃窦:软管根据幽门是空肠营养管放置的关键因素。超声常遭受胃身体内气体产生的影响,没法观察胃体情况。可是绝大部分病人胃窦和幽门能通过超声观察到。根据胃窦处的超声能够观察到“双轨制征”,为空肠营养管的摆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内容,提升了通过率。而胃管因为材料偏硬基础理论上有不能进入幽门的,易造成胃窦部损害乃至破孔。摆放胃管环节中,能通过胃窦处超声观察胃管是否达到胃窦部位,防止损害。

(四)床旁超声在护理中的应用

在临床应用中,应用于 ICU危重病人的桡动脉穿刺、经外周静脉穿刺等。利用床边超声波对不同方位的胃部进行不同方位的灌洗,可以减少洗胃的次数,从而改善洗胃的疗效2。孕妇在全麻过程中因误食胃内含物,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麻醉并发症,而护士可藉由床边超声波来预测其胃容积及胃内容积,以降低其并发症。另外,在膀胱残余尿及下肢血栓筛查中,采用旁路超声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目前已有报告称,立即应用于急诊超声波及影像分析的病人都是危重医疗专科医师,与B超室医师相比,立即超声波的误诊率从50%降低到5%。经过简单的训练,初级医疗机构也能迅速熟练地掌握危重超声波,并将其用于临床诊断和评价。开展急诊超声波的个性化诊疗,以个体问题为重点的重点检测,有助于建立病情的相关资讯,为临床的快速诊断与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结束语

总的来说,床旁超声检查的应用领域较之前大大地扩宽,根据简洁明了培训后,可以为医务人员带来迅速简单地评估医治全过程,并且对患者来讲微创、没有疼痛感,转换姿势少,容易被患者所认可。重症护理超声现阶段在相关各个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并且给重症护理工作中带来了更改,可是这一领域现阶段重视度不足,重症护理人员要学习、培训、实践活动,才能做到真正把握重症超声护理。

参考文献
[1]王大伟,张文君.超声在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20(8):574-575.
[2]余愿,尚游.重症床旁即时超声检查的流程[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7,5(3):154-157.

作者简介:何秋宏(19829月—)女,汉族,四川省绵阳市,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重症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