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介绍了肠内营养护理进展,重点阐述重症患着早期使用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及护理方法。

  • 标签: 重症 肠内营养 护理进展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营养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 106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将其中 50例患者分入对照组,剩余 56例患者分入营养组。其中,对照组中患者使用普通鼻饲奶,而营养组则是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其中患者使用鼻饲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在患者入院治疗的第 1、 14以及 21天,对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甘油三酯进行检查,并对两组第 1、 21天的 NHSS评分,第 7、 21天的感染以及 EN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在第 14与 21天的各项营养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而对照组的下降较为显著( P<0.05) ;与对照组相比,除 EN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营养组中患者高于对照组外( P<0.05),营养组中患者在第 7、 21天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营养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且可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感染发生率,存在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重症脑卒中 ;患者 ;营养 ;效果    引言:随着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脑卒中的发病年龄正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同时发病率的增长也较为显著【 1-2】。因此,为了加快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患者今后的生存质量,作为护理人员来说,其需要对脑卒中患者,特别是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加以关注【 3-4】。对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来说,其一旦发病,往往存在严重的意识障碍,从而导致其认知、吞咽等各项生理功能出现严重的受损,如护理工作对此不重视,则势必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对其今后康复造成难以弥补的影响【 5-6】。因此,本文选取 106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的方法来对营养的效果进行探究,现对此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 106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 50例患者分入对照组,剩余的 56例患者分入营养组。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数量比例为 31: 19,年龄分布在 40~ 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73.5±9.3)岁 ;营养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数量比例为 34: 22,年龄分布在 37~ 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71.6±8.6)岁。此外,对照组与营养组中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其它症状上相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待 106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在 48h内留置鼻胃管。     1.2.1 對照组:    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宜教,并对其中患者分配本院配置的混合鼻饲奶,由患者家属来负责鼻饲奶的喂食。此外,除了喂食鼻饲奶外,同样也可根据患者状况增添其它辅食,例如,米汤菠菜汁或者肉羹等。喂食次数控制在每日 5次左右,喂食量控制在 200ml/次。最后,对照组与营养组采用相同的治疗与用药方式,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1.2.2营养组:    在营养组中,对其中患者使用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在鼻饲管的帮助下,持续向患者身体内泵入。在头两天,将滴速控制在小于 30ml/h的范围内,如果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例如,腹泻、腹胀等症状,则可将适当提升滴速,但不可大于 80ml/h。此外,患者入院第一天,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的用量为 500ml,自第二天起,用量可在 250~ 500ml的范围内适当增加。     1.3 营养状况评价    对营养组与对照组中患者在第 1、 14以及 21天的血红蛋白( Hb)、血清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甘油三酯( TG)进行检测。     1.4 感染发生率及评价标准    在患者入院第 7、 21天时,对两组患者是否存在尿路干扰、肺部干扰、肠道干扰以及混合感染的发生率进行观察。     1.4.1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患者肺部是否存在感染,可在患者入院 48h后,观察其是否存在喘憋、咳痰以及咳嗽等症状,检查其肺部是否存在罗音,或者通过胸片以及 CT等检查项目来对患者是否存在肺部感染进行诊断。     1.4.2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    如患者存在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或者伴有下腹触痛、发热等症状,则可认定患者存在尿路感染症状。     1.4.3 肠道感染诊断标准:    通常来说,患者如出现呕吐、腹痛、恶心、发热等症状,且每天腹泻次数大于三次,连续天数不小于 2天,则可判断患者存在肠道感染症状。     1.5  EN胃肠道并发症观察    观察并统计对照组与营养组中患者在入院第 7、 21天时腹胀、腹泻以及反流等症状的发生率。     1.6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评定对照组与营养组中患者在入院第 1、 21天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其中,选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THSS)作为评定标准。     1.7 统计学处理    使用 SAS6.12软件,用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q检验以及 t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结果     2.1 两组营养状况评价指标比较    在营养组与对照组当中,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与营养组相比,对照组中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下降的更加显著。同入院第一天相比,对照组中患者在第 14、 21天时的各项指标,同营养组第 21天的各项指标,诸如, Hb、 Alb、 PA,均出现了显著下降( P<0.05) ;。在第 21天,营养组中患者的 TG指标有所升高,而对照组则出现了显著下降( P<0.05),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营养组中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好于对照组( 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态的效果。方法: 择选本院于2019年11月-2023年3月进行诊治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0例。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组则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分析两组患者营养状态及临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营养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营养指标各项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利于调节患者机体营养状态,促进临床康复进程,效果突出。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重症胰腺炎 营养状态
  • 简介:摘要:本文系统总结了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理论基础、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方式。肠内营养支持在维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干预包括预防管道堵塞、误吸和肠道并发症等方面的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来促进康复。

  • 标签: 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在临床实践中,众多危重病患在治疗过程中需辅以机械通气技术,因而无法正常通过口腔摄取食物。此类患者的身体通常处于异常高代谢状态,能量需求与消耗极大,从而增加了营养不良等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近年来,肠内营养支持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针对营养不良或无法正常进食患者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通过鼻胃管、胃肠造口管等途径,将精心配制的营养物质输注至患者肠内,以满足其基本营养需求,并有助于改善胃肠道功能。

  • 标签: 重症 肠内营养支持 研究 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症胰腺炎病患早期空肠营养要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重症胰腺炎病患68例,这些病患均经过临床确诊,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与参照组,各34例。所有病患均行常规护理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病患在4天后留置液囊空肠营养管行空肠内营养,所有病患待腹痛症状完全消失后即可进食,比较两组病患恢复效果。结果进行早期空肠内营养的试验组在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状况等指标上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重症胰腺炎病患,早期给予空肠内营养保证了病患的安全性,节省花费,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早期空肠营养 护理要点 腹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 重症神经病患者肠内营养的对策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将我院神经内科于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间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选择重症患者 86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等分为两组。纳入研究的对象均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其中常规组患者只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白蛋白等临床营养检验指标均优于常规组( P < 0.05 )。常规组治疗有效率( 74.42% )远低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 88.37% )( P < 0.05 )。结论 对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采取场内营养治疗联合针对性的护理可以令治疗的效果获得有效的提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神经内科 肠外营养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接受的神经内科重症120例患者的护理方案、临床特点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6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外60例患者进行肠内营养,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转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6.7%,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27,P<0.05)。结论加强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神经内科 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70-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营养效果进行分析,为老年重症患者营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93例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营养现状进行测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6例,实验组47例,对照组对心衰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白蛋白指标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进行全程营养干预后血清白蛋白指标比护理前上升(P<0.05),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前后没有什么变化,实验组在护理营养不良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营养,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再次住院和病死率。

  • 标签: 老年 重症心衰患者 营养护理 干预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营养干预在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实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老年重症心衰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营养,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营养运用在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上既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又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营养护理干预 老年重症心衰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对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选取了某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50例采用鼻胃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把这50名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25人;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常规性的方法,而针对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是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方法,在两组患者采取干预措施两周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胃液OB进行检测,同时还对两组患者的堵塞和应激性溃疡、误吸、便秘、腹泻,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只有2例出现了并发症情况,1例患者出现了腹泻、另外一位患者出现了应激性溃疡,并发症发生率为8%,而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情况,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腹泻的情况,1例患者出现了便秘的情况,2例患者出现了血糖低的情况,1例患者出现了误吸的情况,还有1例患者出现了堵塞和应激性溃疡的情况,对照组患者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的高于实验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危重症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措施可以很好的保障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顺利实施,可以保障危重症患者所需要的营养,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针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方面有着非常高的应用推广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危重症 患者 早期 肠内营养 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探讨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营养状况,探讨全程饮食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以营养状况评估为依据的全程饮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营养膳食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康复效果,改善心功能,减少再次住院率和病死率。

  • 标签: 营养护理 老年 重症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对于患者的营养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能。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神经内科重症,按照患者入院的时间先后顺序对其编号,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3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肠内营养应用于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营养、生活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同时对照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主要营养综合评分(MQSG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均显著理想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营养状况改善、免疫功能及满意度提升等均可起到积极影响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重症 肠内营养护理
  • 简介:摘要:重症超声具备精准施策、实时动态、既可以重复检查也可以连续监测的特征,是明确病人医治方位,尤其是具体指导心血管系统医治细致调节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超声在重症病人护理中的运用处在初始阶段。超声具有独特的数据可视化角度,可定性和(或)定量评定人眼没法观察到的护理指标值,有利于处理临床医学中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具体描述了超声新技术应用在重症营养成分护理应用领域研究成果。

  • 标签: 超声技术 重症营养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重症超声具备精准施策、实时动态、既可以重复检查也可以连续监测的特征,是明确病人医治方位,尤其是具体指导心血管系统医治细致调节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超声在重症病人护理中的运用处在初始阶段。超声具有独特的数据可视化角度,可定性和(或)定量评定人眼没法观察到的护理指标值,有利于处理临床医学中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具体描述了超声新技术应用在重症营养成分护理应用领域研究成果。

  • 标签: 超声技术 重症营养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ICU重症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在改善其营养状况的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千预。结果:2组护理前血红蛋白、白蛋白以及前蛋白水平比较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以及前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ICU 重症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 营养状况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烧伤急救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输液及营养给予的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人血白蛋白水平、总氮平衡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13.73%),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治疗重症急救期烧伤患者时,给予患者输液及营养给予的路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烧伤 急救期 输液 营养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