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天性教育”毁了孩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1
/ 2

莫让“天性教育”毁了孩子

张凌

南京市浦口区实验金穗幼儿园  211800

【案例描述】

有一次在从上海回南京的火车上,我看到一个年龄在两周到三周之间的小女孩在过道上飞快的跑着,大声的喊叫着,后面跟着一对年轻的父母。因为喊叫的声音较大引起了我的注意,正好他们的座位就在我旁边,我便进行了观察。一家人穿着时尚,小女孩长得可爱。入座后,小女孩先吃完面包,吃完后与父母玩闹,父母都在玩手机,最后爸爸没办法将用手机给小女孩看动画片,自己闭目休息。动画片看完后手机被爸爸收回,小女孩用妈妈喝剩下的小半杯咖啡在座椅后的小桌板画画,桌板上、地面上洒了一地,列车员发现后进行了阻止并将小桌板和地面打扫干净。妈妈训斥了女儿,爸爸没有说话,继续玩手机。妈妈拿出一本绘本给小女孩自己看,自己继续玩手机。小女孩安静了看完了书,又开始了新的游戏。她爬上小桌板翻到前面一个座椅上,再爬上小桌板翻到前面一个座椅上,动作非常敏捷。列车员发现了,过来进行阻止。这时父母才抬起头,将小女孩抱回来,继续玩手机。小女孩坐了一会儿,又开始玩翻座位的游戏了。当列车员又一次试图将她从前面的座位抱下来时,她狠狠的打了列车员,并大声喊叫,挣脱了列车员,光着脚从前面跑了回来,列车员不停地提醒父母看好自己的孩子。父母除了说了小女孩子几句你怎么这么皮以外没有任何的措施。最终小女孩累了睡觉了,车厢内恢复了安静。

【案例启示】

1.理解真正的天性教育

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一再强调发展儿童天性的重要性,并指出发展是在儿童天性的基础上展开的,天性是自然赋予孩子的内在动力,非外部力量所能控制和左右,只有让儿童展现天性,我们才能把握孩子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使孩子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所谓的天性教育,就是尊重孩子自然的年龄特点和生长规律,充分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灵性,保护其天赋和创造力,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理念。实施天性教育,挖掘和提升孩子未来发展需要的素质能力,传承文化,培养不断创新的探索意识。儿童的天性就如同自给自足的种子,在身体之内就蕴含着自我发展的预设轨道和生命营养,只需要外界的适当影响便可自我成长。儿童教育需要家长、教师成为园丁,去发现种子的成长规律,欣赏种子自我发展的本能,并为种子生长辅设良好的教育条件,积极引导种子在外部环境下自己去发展本能,实现自我天性的释放和发展。

2.扭曲天性教育的原因

    (1高学历的海归很推崇天性教育

我找机会与小女孩的妈妈聊了聊,通过对话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情况,孩子的父亲曾留学国外,有较高的学历,在家庭教育中以爸爸为主,他比较推崇天性教育,他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快乐的成长,所以从来没有打过孩子,也不许家人大声训斥或打骂女孩,如果女孩真犯错了,多以谈话或静思为主。今天在火车上的这些行为在妈妈看来不算什么,平时比今天还要调皮。我以一名幼儿教师的身份与妈妈谈了谈规则教育的重要性,妈妈还是很谦虚的接受,但爸爸脸色不太好,没有参与我们的谈话。

像这位爸爸一样推崇天性教育的家长还是比较多的,他们认为孩子身上所有的特点,都可以归之为天性,无论是好,还是坏,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辩驳、不可压制。这些都是他们在国外求学时看到的,而自己是在父母的高控下长大的,当他们看到这样的天性教育时,是很期待的。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的长大,许以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时,很自然的选择了天性教育。他们认为天性高于规则,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所以可以跑、可以闹,可以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却只看到了天性教育的表象,没能真正理解天性教育的内涵。

    (2乡村中的留守儿童不自然实施天性教育

    乡村中很多儿童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一年也难得见到孩子几次,对于孩子的教育几乎是管不上的,爷爷奶奶只能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所以这些留守儿童不自然的就接受了所谓的天性教育,自由的成长着,没有约束。也有一些农村儿童虽然父母在身边,但平时工作很忙,很辛苦,自身文化程度不高,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教育孩子,这部分儿童也在自由的成长

(3隔代亲教育不自主的选择了天性教育

中国独生子女家庭中隔代亲现象越来越严重,爷爷辈们在年青时忙于工作,与孩子的相处时间不多,当年龄大了,对于孙子辈的溺爱值在是很过份的。在这些老人的眼中,自己家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孩子,孩子的一切要求都要满足,即使孩子范错了,也认为是他人的原因,孩子还小,懂什么呢?教育变得没有任何原则,于是这部分儿童也不自主的自由的成长

3.实施天性教育的要点

陈鹤琴先生提出儿童有七个天性:好游戏的、好模仿的、好奇的、喜欢成功的、喜欢野外生活的、喜欢合群的、喜欢称赞的。我们在实施天性教育,尊重和呵护儿童的生长时,不要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条件外界的适当影响。我们要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才能让孩子在天性教育下健康的成长。在开展天性教育时,我们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生长环境。在

70年代末,陈鹤琴建议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和推广。家长应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了解和掌握幼儿的身心特点,坚持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总则。儿童的模仿是方方面面的,从一句口头禅到一种语气、手势,到一种态度、一种气质。儿童对环境的吸收也是惊人的每一个人的人格都可以追溯到它的童年经验。而且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都是我们不曾察觉的,海绵对水的吸收,是很厉害的,但是我们还能控制和想象,而儿童的内心对环境的吸收就有太多是我们无论如何都难以穷尽想象的。因为环境中包含了多少的信息是我们不能确切了解的,儿童的内心用哪种方式来吸收,我们也是很难完全理解的。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即:提升自我、改良家庭的环境是每一个父母必尽的责任,观察儿童、理解儿童应该是我们很多精力和智慧的方向。

(1)事非观念清。家长要有原则性,不能因为溺爱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教会孩子区分对与错。在上述案例中小女孩将小桌板和地面弄得很脏就是错误的,必须进行教育,让其认识到问题所在。

(2)规则意识强。自由也有一定的约束,这个约束就是社会规则。人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遵守社会的规则。如不能闯红灯,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这些既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的尊重。父母和教师都要加强对孩子规则意识的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一个文明的社会人。

(3)奋斗精神扬。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有游戏,也要有学习,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教会孩子勇于面对困难,热爱学习。现在有的家长认为学习太辛苦,不能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让孩子快乐的成长,但是却忽略了人最根本的惰性。教育,教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有规则,教给孩子知识,孩子必然要付出心思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期间必须要收到学校的各种规则的约束,于是学习也就不可能再是一件让人能够释放天性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在受到教育的过程中,也就是人在逐渐的打压自己天性的过程。但在困难中奋斗精神在渐渐养成,就有了努力向上的精气神,孩子们也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