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1
/ 2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

王影

(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镇人民政府,253300)

摘要:为推动国家农业经济发展,应用科学种植增加产量,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开始广泛应用。本文对复合种植技术、稳粮增收的有效措施及种植技术要点进行剖析,从种植过程步骤的细节延伸到防灾减灾、防治病虫害,全方面展示了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的突出优势,进一步探究农业技术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复合种植技术;大豆;玉米

引言: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两大主力——大豆和玉米,同时也是经济作物。据近年数据显示:虽然我国玉米产量居高不下,进口率仍占有1.8%,而大豆进口需求高达83%,在大量需求下,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了农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矛盾。因此,使作物和谐共生的复合种植技术,成为国家重点推广的稳粮增收的有效措施。

1复合种植技术优势

通过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可实现玉米不减产、大豆可增产的种植模式,这种复合种植技术第一大优势便是机械化。在种植过程中,栽植行是完全利于自动机械化的宽窄行,设置全程自动后可大幅度降低人工劳动成本,并且提升生产效率,不仅在家庭式农户中适合经营,对于农场或合作社,这种标准化生产方式也尤其适合。第二大优势便是最为突出的高产出。在复合种植中会发现,大豆属于矮秆作物,而玉米则属于高杆作物,同时这种复合种植也实现了,C4作物与C3作物的合理搭配,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光照及空间资源,按照科学种植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多种资源利用。复合种植技术相比于过去传统模式,不仅玉米产量有约10%的涨幅,大豆产量也增加了2-3倍,折合产值超过每公顷3000元,是增加产量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第三大优势则是可持续。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属于精良的,种养结合型现代农业,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由于大豆根系有一种可以固氮的根瘤菌,因此能够增强土壤质量,增加土地中的有机物质和养分,也可以减少农药用量,以确保田间的生物多样性,实行可持续发展[1]

2种植技术的要点

2.1选择种子

根据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需要的玉米品种,应符合株型紧凑、适合机械化收获、耐密植以及产量高,如“登海605”“农大372”“郑单958”等;大豆品种则应符合耐密植、分枝较少、抗倒伏及抗病强、产量高、出芽率≥85%且生育期与玉米接近的中熟品种,如“菏豆33”“齐黄34”等。在处理种子的过程中,需提前挑选优良种子,淘汰有病虫害的籽粒、瘪籽等,经过1-2天的晾晒,结合药剂拌种方可进行播种。大豆可使用26%多·福·克炫富种衣剂、15%福·克酮悬浮种衣剂等包衣,玉米可使用每升35克的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4%精甲·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21%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等拌种,以上拌种包衣可有效防治苗期病害以及地下害虫[2]

2.2种植模式

由于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重点是缩株保密、扩间增光,可选2-3行玉米间作4-6行大豆等多种搭配模式,应根据种植地情况,选择科学恰当的种植模式。

2.2.1 6:3模式

将6行大豆与3行玉米复合种植。复合带总宽455厘米,其间,大豆行距45厘米,株距10厘米,每亩播种8800粒,有效株数可达到7500株;玉米行距50厘米、边行株距12厘米、中间行株距15厘米,每亩播种3400粒,有效株数可达到3000株。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65厘米。

2.2.2 4:2模式

将4行大豆与2行玉米复合种植。复合带总宽290厘米,其间,大豆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每亩播种9200粒,有效株数可达到7800株;玉米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每亩播种4600粒,有效株数可达到4100株。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65厘米。

2.2.3 4:3模式

将4行大豆与3行玉米复合种植。复合带总宽350厘米,其间,大豆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每亩播种7600粒,有效株数可达到6500株;玉米行距50厘米、边行株距12厘米、中间行株距15厘米,每亩播种4400粒,有效株数可达到3900株。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65厘米[3]

2.3种植前准备

    为提高播种质量,实现高产目标,在播种前应做好农机、农药、化肥等准备。对于农机选择需根据播种模式确定,4:2模式可选用专用农机实施种肥同播;4:3及6:3模式可利用原有的玉米和大豆播种机械,以播种模式的行距、株距、带宽等要求分别作业。在确认好农机和种子后,要根据土壤情况适墒播种早播种,如果土壤墒情合适应抢墒播种。在播种之前可先灭茬,再进行旋耕,或使用自带灭茬功能的农机进行灭茬播种。

2.4田间管理

2.4.1除草

在出苗前进行化学除草最为适宜。喷洒30-40千克水兑33%二甲戊灵乳油,或者采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喷洒于表层土壤进行封闭除草。如若需要在出苗后除草,可以在大豆的2-3片叶期、玉米3-5叶期进行操作,大豆可用30-40千克水兑25%氟磺胺草醚水剂加上10%精喹禾灵乳油,玉米可用20%莠去津兑2%烟嘧磺隆加上5%硝磺草酮,兑水30千克。以上除草药剂,需在早晚即温度较低的时候定向喷洒。

2.4.2化控

因玉米的边际效应,需要在玉米7-10片叶期施化控剂,避免倒伏、减产的风险,可采用20%壮丰安,用量为每667㎡用40毫升兑30千克的水。若是大豆初花期长势过旺,可用20.8%烯效·甲哌鎓微乳剂,用量为30ml/667㎡兑30千克的水。在化控过程中保持向叶片喷施,注意土壤不要残留药液。

2.4.3水肥

在大豆和玉米的苗期对水的需求量较少,但遇抢时播种的情况应注意田间情况及时浇灌,做好田间排灌系统,避免降水量大时土壤受涝。大豆玉米的生长期则需水量较多,注意土壤的水分情况,若水分小于60%应少量多次浇灌,也要避免田间积水的情况。关于施肥可用一次性施肥法,采用玉米大豆专用复合肥,在播种时期将种肥施入。大豆可用氮磷钾含量为14%、15%、14%的专用控释肥,用量为15-20kg/667㎡,玉米可用氮磷钾含量为28%、8%、6%的专用控释肥,用量为50-70kg/667㎡。使用种肥一体的农机在行间开沟,玉米须在距玉米种植带的15-20厘米处开沟。

3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防治

3.1病虫害防治

    玉米和大豆的主要病虫害有所不同,需要做好综合防治。玉米的主要病害有小斑病、大斑病、褐斑病及矮花叶病等,主要的虫害有玉米螟虫、蓟马、地下害虫等。大豆的主要病害有锈病、根腐病、霜霉病及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烟粉虱、食心虫、豆秆黑潜蝇、地下害虫等。在大豆玉米苗期时成虫可用灭虫灯诱杀,幼虫可用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00倍液,用量10-20ml/667㎡,或10%四氯虫酰胺,用量40ml/667㎡等药剂,有效防治玉米螟和蛴螬成虫;43%戊唑醇悬浮剂,用量10-15ml/667㎡可防治叶斑病等。在开花成熟期时,可用生物防治控制棉铃虫、玉米螟等的发生初期,如2亿/g金龟子绿僵菌颗粒剂、8000IU/mg的苏云金杆菌等生物药剂;2.5%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针对大豆食心虫、10%苯醚甲环唑针对褐斑病;400亿/g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针对大小斑病;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针对叶斑病。

3.2防灾减灾

    在玉米大豆的生长期,是干旱、风雹以及洪涝的高发期,在极端天气下应科学应对、避免损失。如遇大风会出现倒伏情况,应及时向叶面施肥、防治病虫害;如有洪涝情况,需提前处理沟渠问题,提升田间的排涝能力,避免田间渍涝。受涝的土壤容易流失养分,可在排涝后追加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5:15:15)10千克,或叶面施肥,促进生长。如遇干旱情况,对大豆而言适当干旱可益于扎根,若叶片过旱需及时浇水,为防止大豆落花不结荚、玉米卡脖旱,在7-8月初注意干旱情况,及时浇灌。

结论:总而言之,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具有着低风险、高产出、可持续及机械化等优点,高效利用了日照空间及土地资源,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为避免农田栽种单一作物而面临的减产风险,应大规模推广这项技术,建立试验田,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及专家指导,展现技术的实际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西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及应用综述[J].种子科技,2022,40(14):33-35.

[2]高云,杨会,蒋成应.瓮安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J].农技服务,2023,40(04):53-56.

[3]刘树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J].农业知识,2022(04):1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