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探究

徐阳

襄樊市枣阳市高陵区鹿苑第二幼儿园 710200

摘要:幼儿时期孩子行为习惯培养极其重要,作为家长,如果做法不对,对孩子过分溺爱,不但不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早日成材,反而会使孩子养成种种不良的习惯,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家庭是幼儿成长生活的地方,是幼儿最自然、最开始的教育环境。人类最初的教育就是来自家庭,后来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一责任才渐渐地转移到了幼儿园。幼儿教育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提倡还给幼儿一个自然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又被重新重视了起来。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针对性、连续性等特点,不受教育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些优点都是幼儿园教育所不能比拟的。结合实际,首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幼儿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形成的家庭因素,最后提出了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家庭;幼儿;良好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能够给孩子留下一生的财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有规划的利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并把家庭教育与幼儿园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父母与老师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受益终身,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而且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在小学时期的成长也有很大的作用。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概述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多个环节,是幼儿必须遵守的一日常生活常规。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若一开始由错误的教养方式可得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无疑会终身受益。

二、幼儿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形成的家庭因素

(一)家长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家长教养观念可以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民主观念教养下的幼儿有较好的自尊、自信,对生活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反映在行为上就是乐于助人、能够独立思考,有求知欲;专制观念教养下的幼儿容易退缩,一点点的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溺爱观念教养下的幼儿自私自利,不考虑他人,经常会发生不遵守规则的习惯。

(二)家长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现在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不少家长都对孩子百依百顺,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加之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的隔代爱,娇生惯养,甚至有的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对幼儿错误的思想行为,无原则地支持和保护,对孩子所犯错误置之不理,不与幼儿园配合,到头来往往是事与愿违、后悔莫及。

(三)父母不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

模仿是儿童获得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对于年幼孩子而言,单纯的说教所能起到的教育和规范作用很小,关键是看教育者自身所表现出的一贯而稳定的教育行为的影响。以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多重视的是自身有意的教育行为,而忽视自己在日常自然生活情境中的言行举止对儿童造成的教育影响。实际上,儿童总是通过观察成人在类似的道德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来体会和认识社会规范的,并通过模仿进一步地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父母言行不一、缺乏连续性和一贯性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不仅会造成儿童对规则认识的混乱,更会误导儿童习得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一)树立家长威信

威信是一种不可怀疑的信任和威望,父母在家里是长者,也是抚养者。家长有威信就能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威信从哪儿来?有的家长为显示自己在家庭中的威风,就用粗暴的做法代替严格的教育方法,这样只会使幼儿变得更加暴躁,在幼儿心目中,家长的威信其实是没有的。也有的家长为显示自己孩子的珍贵,采用溺爱的教育方法,这样也只会使孩子变的任性、自私、自立性差,家长的威信也没有了。正确的方法是家长必须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以自己的正确、高尚言行树立和巩固自己的威信。家长对子女进步的真正关怀,不仅可获幼儿敬仰,而且还能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孩子一生的生活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言传身教

幼儿期孩子的学习主要通过模仿,父母则是孩子最初的模仿对象。孩子会有意无意地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 成为其社会化的标准。古语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上梁不正下梁歪”等等,都形象地比喻了家长对子女的影响力。

幼儿分辨能力低下,他们自己还不能辨认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而且幼儿有着很强的模仿力,在幼儿园中教师是与幼儿接触最为直接、最为频繁的,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或好或坏的行为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对自己有一个新的定位,要认识到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幼儿心灵的塑造者,将会对幼儿的心理、情感与道德等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成为幼儿的表率。凡是要求幼儿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就要做到。

(三)家长的科学引导

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其实这与成人的教育方法有关。在此有两种现象比较:

现象一:有两位老人特别疼爱小孙子,不管孩子有什么要求,他们都会满足他,即便是无理的。吃饭时孙子不吃饭,说要看爷爷奶奶唱戏才吃,于是两位老人煞费苦心,特意穿了长袍、化好妆,开始了表演。小孙子吃一口,他们唱几句,惹得邻居们大笑。当孙子直呼他们名字时,换来的不是批评,而是开心,他们说:“我们的小孙子真聪明,会叫我们名字了!”于是孙子叫得更欢了。

现象二:同样也是两位老人,也是很疼爱孙子,一有空余时间就带孩子去公园玩,看到熟悉的人就主动拉着孩子去打招呼,“叔叔好,阿姨好,爷爷好,奶奶好……”大人们直夸这孩子有礼貌!当孩子吃东西时,常会提醒他,你一份我一份,分给大家一起吃,当孩子不同意时,老人会说:“宝宝很乖,一点也不小气,我们都喜欢和你做朋友!”于是孩子开心地分发他的食物。

同样是爱孙子,教育方法却迥然不同,出现不同的结果也让我们反思,因为我们更乐于看到一个懂礼貌、乐于分享的乖孩子,而不希望见到以自我为中心,无理取闹的孩子。所以爱要爱得到位,而不是一味地溺爱,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目标,教育幼儿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孩子主动选择正确的行为。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要重视儿童偏差行为的形成原因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儿童偏差行为的对策,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儿童自身的成长、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预防儿童偏差行为的产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互相配合和努力,但是我们要始终把家庭教育放在预防儿童偏差行为的核心位置,这是因为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一直承担着对儿童的抚养,影响着儿童的社会化,家庭教育的得当与否不仅影响着儿童现阶段的成长,还影响着儿童未来和以后的成长,因此每个人都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每个家庭要重视改善自己的教育,每位父母和家长要尽全力科学合理地教育孩子,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儿童偏差行为的产生。当然依靠家庭的一己之力是不够的,家庭是社会中的家庭,除了待在家庭中的时间,儿童其他的时间主要是在学校中度过,因此家庭还要依靠学校和社会的帮助,三者形成教育的合力,这样才能使家庭教育收到的成效最大,才能真正做到预防。

参考文献

[1]张丽清.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 成功(教育),2013,16:161.

[2]彭茂红. 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初探[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6:103-106.

[3]贺琛蓉.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 学周刊,2014,02:238.

[4]张琪. 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1:187-188.

[5]唐敏智. 谈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3:107.

[6]曾碧.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 现代教育科学,2014,06:75-76.

[7]陈韦,王祖芳. 论强化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的作用与运用[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0:125-128.

[8]郝志敏. 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考[J]. 才智,2015,02:143.

[9]朱丽敏.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思路[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9:136.

[10]王华,管馨怡.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 中国农村教育,2015,Z2:97-101.

[11]谢华娟. 实施家园协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 文学教育(下),2015,1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