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享式学习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初探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享式学习课堂

王广

福建省三明学院附属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对此,教师可以构建分享式学习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引发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文章对分享式学习课堂的构建意义和具体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分享式学习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育部门对于教学模式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教师应当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将提高教学质量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享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授人以鱼”的困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解决数学问题,如何对数学问题进行延伸探究,更好地融入日常的数学学习中,感受数学带来的巨大魅力。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分享式学习课堂的意义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分享式学习课堂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其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人人都要具备的能力,它能够帮助人们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在数学的教学中,在每节数学课授课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程的提前预习,让学生自己提前了解所学课程的知识点,当遇到一些不会的点时可以重点标记,在课前询问同学或课后向老师请教。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为后续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其二,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运用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状态,去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模式中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引导,能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更加明确,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规划。

二、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数学分享式学习课堂的策略

1.把握提问时机,提高学生分享欲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环节至关重要,而提问的时机对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一个好的提问时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分享欲的提升,愿意更加主动地回答问题。小学生正处在对于任何事物都保持好奇心的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将数学问题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通过悬念式的提问推动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激发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进行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这一课程学习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段的形式将学生代入到一个情境中,动画内容为“一个农民去商场买衣服,他借用一把尺子将衣服尺寸进行了测量,并将测量的数据记下,但是到商场将其尺码报出,并反复将衣服尺码与记录尺码进行核对,却发现买不到合适自己身材的衣服”,在学生观看完动画后,教师就可以提问“为什么测量了尺码,但是所买的衣服还是不合适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衣服的不合适呢”,这个问题给学生带来了悬念,让学生对寻求答案的欲望更深了,在后续教师进行解答时其关注度也会更高。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厘米”这个数学概念,在前期的高涨求知欲望的铺垫后,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也会更加深入,教师就可以借助适当的提问时机为学生打开“深度学习”的大门,更好地开展分享式教学。

2.开展竞赛活动,激发个人潜能

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好胜心较强的阶段,在比赛中获得胜利是它们参与比赛的最终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性,通过一些日常的竞赛来激发其对数学的热爱,促进分享式学习课堂的建立。无论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其余的课外时间,教师都可以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这既能够鼓励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比赛中,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个人的数学水平。因此,教师在进行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课程教学时,就可以通过竞赛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但是其中需要注意的点是,开展口算教学时教师应当需要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整,以此来匹配口算教学的内容。像是可以针对性地针对性地开展“表内乘法”竞赛活动,围绕课本中的九九乘法表来进行课程设计,整个竞赛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乘法难以进行分层次竞赛,“一到三乘法”为初赛内容,“四到六乘法”为半决赛内容,“七到九乘法”则为决赛内容,通过层层选拔的方式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竞赛当中,相信经过层层选拔,学生的口算能力会有更大的提升,更有可能激发自身的潜能,从而使口算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3.情景教学,实现生活化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熟悉且亲切的环境能够让他们更加放松,更容易沉浸其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情境来开展数学课程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学,更多地去接触新鲜事物,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分享自己的数学学习心得。比如,在进行二年级上册《一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观察校园之外的事物,进而开始数学教学。在经过一座天桥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刚刚我们一共经过几个台阶呢”,学生就会在脑中进行思考计算,最终得出“上天桥15个台阶,下天桥也是15个台阶,所以一共是30个台阶”。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可以给予表扬,让学生多多参与回答。而后再经过文具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店观察文具的价格,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并将其价格记下,而后回到课堂上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记录的商品和价格进行汇总,并向学生提问“你们最喜欢的两个商品总共需要花多少钱才能够获得呢”,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加法的计算,而后提问“若是给予你们一百元,则当你们购买完想要的两种商品,最后售货员会给你们找回多少钱呢?”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减法的计算。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是主动的且积极的,并且情境化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在观察完事物后条件反射地进行数学运算,进而在不知不觉间提高自身的数学运算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享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水平,锻炼思维能力,取得更好的数学成绩。当然,在开展分享式学习课堂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任务制定,使得教学更加科学合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展课程讨论。

参考文献:

[1]杨倩.小学数学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界,2023,(08):71-73.

[2]金兴伟.分享式小学数学课堂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1,(34):26-27.

[3]赵会玲.小学数学分享式学习课堂建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6):113-114.

[4]杨催.浅析分享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8,(08):81.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题研究中心2022年度开放课题:“基于‘读思达’变式下的数学‘分享式’教学实践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KCB202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