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链的高阶思维开发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4

基于问题链的高阶思维开发探究

丁琼

浙江省嵊州市剡城中学教育集团城东校区

[摘要]针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浅层思维和结构碎片化问题,本文以《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提出的四个原则为基础,研究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应用问题链开放认知,整合内容,构建反思与迁移应用从而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理解文本信息,拓展文本内涵,促进深度学习,提高思维品质。

[关键词]问题链;思维能力

一、引言

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教育部,2012)。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百度百科,2017)。为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文本表层信息的提取以及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机械理解和掌握,而应在此基础上,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思维浅层化、结构碎片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深度阅读,必须发挥教师对课堂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在把握课标精神、研读教材文本、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链,问题链作为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有望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问题链的概念分析及设计原则

问题链近年来在学界被频繁提出,其产生可以追溯至苏格拉底提问法。他倡导在教学中不直接传授知识,而是采用对话、思辨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智慧,这一教育理念在问题链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国外对问题链的研究较早的是1992年美国教育家梅克等人提出的“问题连续体”理论。这一理论指导下问题链教学核心是问题的设计要按解决该问题所需的创造性的程度来划分等级,从而形成一个从呈现事实引导参与再启发思维的链状问题连续体。目前国内有关问题链的研究已有了很多探讨,研究者们普遍认为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前提,第二个问题是第三个问题的铺垫和阶梯,依次顺延,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形成了一条问题链。问题链就像链条,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浅至深、层层递进地深入语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构建文本意义,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设计问题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适切性原则

问题链的教学适切性强调问题本身要难度适宜,切合教学实际、符合教学情境,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处于最近发展区,设计内容要紧贴文本主题和内容,帮助学生获得对文本主题的把握,不至于对文本理解出现方向性的偏差,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以免学生对文本理解产生断层。只有紧扣主题和内容,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二)序列性原则

问题链中的每个问题并非是同等难度的,学生的认知目标发展的层次性要求问题链设计也应该体现序列性原则。问题链的设计也要体现出这种序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问题链中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依据和铺垫,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前一个问题的提升。推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浅入深。

(三)质量平衡原则

这里的“质”指的是问题的准确度,准确度体现在问题是否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问题链中的主干问题和子问题互相关联,高度融合,并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指向教学核心价值,问题的核心价值是多元的,既能体现教学目标,又能体现所教内容的重难点,满足寻求解决的内在需求,让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动态生成过程。

这里的“量”指的是问题数量适当。问题链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求量不求质,许多教师认为问题链就是一连串的问题,但是过多的问题会让课堂陷入“满堂问”的误区。问题链倡导精选适量的,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

(四)知识趣味并重原则

问题链的知识性是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认知水平提出问题,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热情,学习兴趣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前提,趣味性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问题链的设计在注重知识性的同时要兼顾趣味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这些问题链设计原则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一个问题链的形成往往同时遵循多个原则,只是不同的问题链所体现的设计原则侧重点不同而已。问题链需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平等对话中逐步由浅入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质疑精神,使学生产生批判性思维。问题链的主干问题和子问题形成富有层次性的思维链条,促进学生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迈进,有助于学生审视、分析和整合已构建的新知识。问题链还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和方式。因此,有原则的设计问题链能有效发挥助教、促学、互动等作用。

三、问题链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应用实践

《课标》强调,教师要善于提出从理解到应用、从分析到评价等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向高阶稳步发展。同时,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针对语篇内容和形式的讨论和反思,鼓励学生围绕话题有理有据地表达个人的情感与观点(教育部,2018)。合理有效的问题设置能激发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为了挖掘阅读深度,教师可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质疑、解疑和释疑,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现笔者以执教经历来举例探究问题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入性问题链,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在读前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未读全文的情况下,根据文本的大标题,小标题,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图片等生成问题清单,进行读前预测。在根据标题生成问题清单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思维向四面八方展开,拓展了思维的广度。读前预测是重要的阅读活动之一,预测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如果学生能够预先知道将要阅读的内容,会很自然地将以后的阅读活动作为印证活动,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就处于一种积极的阅读状态。例如标题是文本的题眼,能体现文本的主题要旨,可以帮助读者透视文本主题,预测作者的行文思路,将文本中的零散信息条理化,帮助学生准确判断文本大意构建清晰的文本框架,推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记忆和评价。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文本标题这一常见的文本特征,并结合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预测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周智忠,2017)。

【案例1】Go for it 八B Unit 1 Reading 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

教师把标题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书写在黑板醒目的位置,设问学生“From the title,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

①Why did he lose his arm?           ①What kind of sports?

                                                    

②What did he do when he lost his arm?           ②What accidents may happen?

                                                   

③How did he feel after losing his arm?           

                         

④Why is he still climbing?

                            ⑤What spirit does he have?

【设计思路及解读】

“学起源思, 思起源疑”,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让学生根据文本标题列出问题清单,形成问题链,产生阅读期待,再通过文本的阅读自己解决列出的问题链。这一过程能够激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和疑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了思维的广度。

案例1里的文章讲述的是美国一位名叫阿伦·罗尔斯顿的登山家真实的经历,反映了人物积极向上、顽强坚韧的精神意志。文本比较长,生词量相对较多,学生对篇幅较长文章的畏难情绪普遍较重,此时解读文本特征降低阅读难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让学生对标题进行剖析,让学生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链,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合理的预测。此环节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降低阅读难度。

(二)递进性问题链,开拓思维深度

在读中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猜测,分析推理预测的结果与理据,培养推理思维能力。在读后环节,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链,引导学生质疑标题的合理性并给出理由,从预测到验证预测,从质疑到推理再到评价,这一由浅入深的问题链进一步挖掘阅读的深度,帮助学生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培养学生质疑推理的思维能力。

【案例2】八下Unit6 Section A3a  有关Monkey King 的阅读文章,设置以下问题链:

Q1:Which book is talked about?

Q2: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Q3:When did the TV program Monkey come out in England?

Q4:What can Monkey King do?

Q5: What characteristics does Monkey King have?

Q6: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nkey King?

Q7:Why are Western children interested in the Monkey King?

【设计思路及解读】

案例2 Q1-4针对事实性信息提问,学生可以提取文本的表层信息,直接用课文中的词汇、语句回答。Q5需要学生根据前面问题所涉及的事实性信息(如孙悟空所做的事情)来判断孙悟空的性格。Q6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而发表对孙悟空这个人物的看法,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Q7需要学生结合课外信息推断为什么西方的孩子对孙悟空感兴趣,前面的问题已经为其做好了铺垫,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具体分析问题。这些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提升。

(三)关联性问题链,让思维更有广度

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要深入分析语篇,把握语篇类型,提炼语篇的核心词,理清文本脉络,捋顺语篇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链,整合各个问题所指的知识意义,从而使得由问题引出的信息能够结构化、系统化。

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要基于语篇类型,参透获取文本信息、理解文本内容的基本路径和思维方法。记叙文阅读要突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信息。议论文阅读要突出获取论点和论据等信息。说明文要重点获取定义、特征,优点、缺点等信息。有了这样的基本思路,获取语篇信息时就能直指要害,还能形成关联的信息结构图。

【案例3】 八上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sectionB2b

这篇文章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该文围绕核心词resolution 展开,涉及定义、举例、方式、种类、特点等内容。为了更好帮助学生构建起信息结构图,教师通过设置问题链理清这些内容的层次关系。

Q1:What is a re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author?What’s the most common kind of resolution?

Q2:When do people usually make a resolution?

Q3:How do people usually make a resolution?

Q4:How many kinds of resolutions are mentioned?

Q5:What is the common thing for resolutions?

Q6:Why do some people hardly ever keep  resolutions?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链,可以形成以下信息结构图

How manyWhat?

What commonWhen?

 How?

 (四)文化性问题链,让思维更有温度

英语教育要回归课程本质,就是要教会学生不仅理解和使用语言和文字,更要通过语言和文字的掌握,依托语言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扩宽自我文化的疆域。英语教育不只是讲授语言规则和字典词义,展示给学生语言的“外衣”,更要提供给他们语言及其外衣之下的思想和精神内涵(肖丹,2018)。而且学生并不是带着一个空的容器来学校接受知识的,而是带着自己的经历、情感和思想来参与学校教学活动的(杨四耕,2005)。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探读标题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只有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只有让情感与内容相整合,学生的语言表达才会更有意义。

【案例4】八上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Section B 2b

还是以Monkey King 这篇阅读为例,在前面深入挖掘了语篇内涵之后,教师设置了以下跨文化交流的问题情境:

Suppose you are a Chinese exchange student in America,You are having a lesson.The topic is “A famous cartoon character in my country” Can you share something with your classmates?

该环节中,教师创设了在异国课堂谈论祖国卡通人物的真实情境,考察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了将这一任务细化,教师设置以下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Q1:What’s your favorite cartoon character?

Q2:What does it look like?

Q3:Is it popular in your country?

Q4:Why do you like it?

Q5:What can you learn from it?

【设计思路及解读】

这些问题紧扣文本的框架思路,保持逻辑一致性,有助于新知识、新理念的迁移应用。Q1-3训练了学生的记忆、领会等低阶思维。Q4-5训练了学生分析、综合和评价等高阶思维。不少学生提到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花木兰的家国情怀、葫芦兄弟团结等中国卡通人物蕴含的精神内涵,增强了文化意识,提升了文化自信。

四、结语

阅读是语言和思维交互作用的过程。指向思维品质发展的深度阅读教学架起了阅读和思维的桥梁,教师通过创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让学生的阅读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为学生思维发展搭建阶梯。问题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方法,能够助推整个阅读教学的开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丁佳燕.2013.也谈文本特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9):43-45

[2]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祺峰.2021中小学外语教学[J]2021年第8期,(6):61-66

[4]周智忠.2017.阅读可以这样教: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的课例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5]朱泱.2013.拓展高中英语深层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0):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