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栓对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肛瘘栓对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果观察

于晨,韩宁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 探讨肛瘘栓对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肛瘘栓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后疗效及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治愈情况、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在术后12个月的复发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与对照组,且瘢痕面积进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位肛瘘采用肛瘘栓进行治疗近期疗效较好,远期复发率相对较高,但因其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且对外观以及肛门功能损伤不受影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肛瘘栓;高位肛瘘;效果观察

肛瘘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肛周疾病[1]。肛瘘的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保持肛门功能,保障病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临床中多采用手术对其进行治疗,但因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大,愈合时间较长,影响肛门功能。因此,在根治肛瘘的同时,对肛门功能进行有效的保护,已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肛瘘栓作为一种以填充和修补为主要手段的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对肛门功能影响小等优点[2],为肛瘘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但能否获得较好的疗效还有待于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基于此,本研究将我院70例高危肛瘘患者分组进行临床比较,以此评估肛瘘栓在临床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详见报告如下。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有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在35-63岁,平均年龄为(48.27±5.62)岁;观察组有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在36-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31±5.7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标准

(1)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高位肛瘘的诊断标准;(2)患者无肛门畸形、松弛及狭窄;(3)所有患者均具有手术指征。

1.3  排除标准

(1)伴有其他恶性肿瘤患者;(2)伴有精神类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3)伴有言语功能障碍或无法正常言语沟通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5)不支持本次研究或因自身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者。

1.4  方法

手术前准备:在行手术之前,应完善患者彩超、磁共振等检查。在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对患者进行清洁灌肠,术前做好感染预防。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术:将手指头伸至肛瘘内侧,探头由肛瘘外口进入,在引入橡皮筋,由内侧开口抽出;检查内口和外口皮肤情况,将其割开,将橡皮筋收紧并打结。术候橡皮筋续性地收紧,再将瘘道切开,从内到外慢慢地缝合起来。两组术后应叮嘱患进半流质食物,排便控制在48-72 h,并在术后进行3天的抗感染处理,以防止伤口被感染。术以注意肛门附近的卫生,同时还需要服用一些镇痛的药物。对有复发性肛瘘的病人,可按复发肛瘘的种类选肛瘘栓或切开挂线治疗。

观察组采用肛瘘栓进行治疗,

肛瘘栓采用的材料为江苏优创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脱细胞真皮,型号为:DC-ADM-a型。在瘘道未见严重感染的情况下,采用挂线引流瘘道,待瘘道成熟后再进行手术。先用双氧水和瘘管刷对瘘管进行清洁,然后将瘘管刷置于瘘管中,然后将肛瘘栓细端与瘘管刷的内口相连,并确认扎紧,由内开口至外口拉入肛瘘栓,采用以可吸收缝线作十字形缝合,使肛瘘栓与直肠壁固定,并尽量将肛瘘栓包裹在粘膜下,切除外口多余的肛瘘栓,使外口敞开。

1.5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术后1个月治愈情况及6个月、12个月的复发率。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且伤口愈合良好,表示痊愈;伴随肛瘘症状及体征且仍有分泌物溢出,表示未愈。(2)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其中包含: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瘢痕面积。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标准差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术后治愈情况及不同时间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治愈情况、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在术后12个月的复发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治愈情况及不同时间复发率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愈情况

术后1个月复发

术后6个月复发

术后12个月复发

痊愈

未愈

对照组

35

32

3

0

0

1

观察组

35

28

7

1

2

6

χ2

1.867

1.014

2.059

3.968

P

0.172

0.314

0.151

0.046

2.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与对照组,且瘢痕面积进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伤口愈合时间(d)

瘢痕面积/cm2

观察组

35

5.12±2.85

18.17±3.64

0.31±0.14

对照组

35

7.39±3.61

26.96±5.29

2.36±0.81

t

2.920

8.098

14.754

P

0.005

0.000

0.000

讨论

肛瘘栓是一种以胶原蛋白为主要成分的组织工程技术。应用生物医用材料进行肛瘘手术,操作简单快捷,在门诊操作便可,又能满足患者保守的心理需要,如果治疗不成功,则不影响外科手术治疗。然而,该技术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各类肛瘘的治疗效果差异很大,长期效果尚不明确[3]

本次研究结果还表明,观察组术后治愈情况、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与对照组没有显著的差别,但在术后12个月的复发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4]表明在长期的术后随访中发现,随着时间的增长肛瘘的复发率也呈现出逐渐增长趋势。肛瘘的填塞法将肛瘘的处理方式从创伤大、对肛门的功能和外形造成损害并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的常规手术方式,逐步转化为一种微创的、对肛门的功能、外形以及修复性都不会造成伤害的新的生物处理方式,这与现代医疗的发展理念相一致,因此,该疗法被视为一种很有前途的疗法。研究还发现,与常规切开挂线术相比,肛瘘栓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瘢痕面积等均优于传统的切开挂线治疗患者。在常规的切开挂线治疗下,需要切除大部分的瘘管,伤口较大、致使愈合时间较长,这也间接地造成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而且愈合后出现了显著的疤痕。

综上所述,对高位肛瘘采用肛瘘栓进行治疗近期疗效较好,远期复发率相对较高,但因其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且对外观以及肛门功能损伤不受影响,故临床应用前景相对较好。

参考文献

[1]程一乘,郑丽华.高位肛瘘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及常见问题[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1):6-9.

[2]苏悦,张玉茹,赵团结.肛瘘栓填塞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长期愈合率及肛瘘愈合的影响因素[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23):2548-2551.

[3]贾彤,陈娇,胡加伟.肛瘘栓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比较[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9,25(6):701-704.

[4]陶禹,韩加刚,王振军,等.肛瘘栓填塞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长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0,23(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