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肛瘘对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肛瘘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后疗效及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治愈情况、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在术后12个月的复发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与对照组,且瘢痕面积进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位肛瘘采用肛瘘进行治疗近期疗效较好,远期复发率相对较高,但因其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且对外观以及肛门功能损伤不受影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肛瘘栓 高位肛瘘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括约肌上型肛瘘患者施行部分瘘管切开联合肛瘘填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借助信封随机法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70例括约肌上型肛瘘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施行常规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35例,施行部分瘘管切开联合肛瘘填塞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评分、肛门失禁评分。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便血时间及住院时长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术后3d及1周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及2个月肛门失禁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对括约肌上型肛瘘患者施行部分瘘管切开联合肛瘘填塞有助于加速术后创面修复,对肛门功能影响更小,且痛感更小。

  • 标签: 括约肌上型肛瘘 肛瘘栓填塞 部分瘘管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肛瘘填塞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长期愈合率及影响肛瘘愈合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9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肛瘘填塞治疗的207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经括约肌型肛瘘的诊断:即瘘管穿越内括约肌及外括约肌的浅、深部之间;(2)患者病例资料完整;(3)初始接受肛瘘填塞治疗。排除标准:(1)直肠肛管周围急性感染或病灶感染控制不佳;(2)近期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或自行破溃者;(3)合并有恶性肿瘤;(4)克罗恩病、炎性肠病者;(5)心、肝、脑、肺、肾功能不全者;(6)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造成恶病质;(7)不能耐受手术者。随访患者的肛瘘愈合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肛瘘患者累计治愈率,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肛瘘愈合的因素。结果全组男性186例,女性21例,年龄15~69(平均数38)岁。肛瘘病程3~60(平均数15)个月。有3例患者既往有肛周脓肿发作史并且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均超过3个月)。随访截至2018年10月31日,失访72例(34.8%)。在135例成功随访的患者中,平均随访时间为96(75~124)个月,肛瘘愈合75例,愈合率为55.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肛瘘治愈率随时间延长,最终稳定在55.6%。在初次接受肛瘘填塞治疗失败的患者中,有6例在未接受其他治疗的情况下,肛瘘自行愈合。其中,3例于术后2年、3例于术后3年自行愈合,并未再复发。2008—2012年,肛瘘填塞治疗的年治愈率分别为3/6、61.5%(24/39)、42.1%(24/57)、12/15和12/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肛瘘病程≥6个月(OR=3.187,95%CI:1.361~7.466,P=0.008)是影响肛瘘填塞治疗后肛瘘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肛瘘填塞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长期疗效肯定,宜尽早实施。

  • 标签: 肛瘘,经括约肌型 肛瘘栓 长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课题分析的重点在于括约肌上型肛瘘疾病,在开展治疗操作时选择部分瘘管切开结合肛瘘填塞治疗方案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间收治的60例括约肌上型肛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其意愿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30例行挂线手术,研究组30例采用部分瘘管切开联合肛痿填塞,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渗液、疼痛指标和术后不同时期肛门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结果直接显示选择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病人,在各项指标方面都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从治疗有效率的角度分析,常规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为72%,研究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为92%。常规组病人的住院时间在14天左右,研究所病人的住院时间在9天左右。结论:为括约肌上行肛瘘病人提供治疗方案时,优先选择部分瘘管切开结合肛瘘填塞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它可以在控制病人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前提下,促进伤口的快速恢复缓解疼痛,并保证整个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肛瘘 部分瘘管切开 瘘管填塞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肛瘘填塞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治疗费用低、对肛门括约肌损伤较小等优势,但其对患者肛门功能的长期影响目前尚存在争议。本研究评估肛瘘填塞治疗对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长期影响,并分析影响术后肛门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9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肛瘘填塞治疗的123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资料。采用Wexner失禁评分评估手术前后肛门功能(0~20分,分值越高,功能越差),分析影响术后肛门功能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糖尿病史、吸烟史、酗酒史、肛瘘外口位置、术者职称、手术时间等)。结果123例接受肛瘘填塞治疗的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男性114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39(15~69)岁,体质指数(26.2±3.9)kg/m2,肛瘘外口至肛缘距离的中位数为2.6(1.0~5.0)cm。全组中位手术时间为30.4(15.0~60.0)min,术后中位随访10年(93~141个月),69例(56.5%)愈合。肛门功能评分显示,33例(26.8%)患者术后肛门功能下降;全组患者术后Wexner失禁评分中位数为1.34(0~8.00)分,高于术前评分0.17(0~4.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57,P<0.001);术后的肛门控气、控液体粪便、控固体粪便、生活方式评分均较术前增加(均P<0.05)。亚组分析显示,肛瘘愈合患者和肛瘘未愈合患者的术后Wexner失禁评分均较术前上升[肛瘘愈合者:0.17(0~1.00)分升至1.22(0~8.00)分,Z=-3.796,P<0.001;肛瘘未愈合者:0.17(0~3.00)分升至1.5(0~8.00)分,Z=-3.422,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33例术后肛门功能下降的患者体质指数更高,术前空腹血糖更高,酗酒史人数比例更高,肛瘘外口至肛缘距离更远,手术时间更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升高(OR=1.485,95% CI:1.220~1.807,P<0.001)和肛瘘外口至肛缘距离增加(OR=2.207,95% CI:1.276~3.220,P=0.003),是影响肛瘘填塞术后肛门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肛瘘填塞治疗会导致术后肛门长期功能降低;针对肥胖和肛瘘外口至肛缘距离较远的患者,进行肛瘘填塞治疗时需尤为谨慎,术中应尽可能保护肛门括约肌。

  • 标签: 肛瘘 肛瘘栓 经括约肌 肛门功能
  • 简介:摘要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analfistula),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的后遗病,中医亦称痔瘘、肛漏或痔瘘。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病势缠绵,迁延不愈,患者痛苦程度较高,目前肛瘘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 标签: 肛瘘 分类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高住肛瘘的手术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采用肛瘘切除,保留括约肌,自制肛痿刀切除内口,治疗高位肛瘘45例。结果治愈率93.3%疗程7~38天,随访1~3年无复发与明显后遗症。结论结果表明该术式不仅切除了原发病灶与瘘道,并且保留了肛门括约肌,不损伤肛门功能。与传统的切开挂线比较,具有痛苦小、恢复快、不易复发的优点。

  • 标签: 肛瘘 手术 括约肌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马应龙痔疮辅助游离皮瓣间断缝合术治疗复杂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复杂肛瘘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患者作为此次调研分析的对象,按照平均分配的方法,结合统计学原则,将100例复杂肛瘘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复杂肛瘘患者实施游戏皮瓣间断缝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游离皮瓣间断缝合术的基础上,增加马应龙痔疮辅助治疗,对两种治疗模式带来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采用不同的治疗模式针对复杂肛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评分级别测定、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最长收缩时间、尿潴留改善程度等指标方面,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检验指标进行对比,差异均非常明显,符合统计学差异标准(P<0.05),治疗方法有效安全,疗效确切,在临床有进一步值得应用或者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游离皮瓣阻断缝合术 复杂肛瘘 马应龙痔疮栓 辅助治疗 临床疗效 对比 理想 价值
  • 简介:摘要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下端与肛门周围皮肤间的感染性管道。多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肛瘘有内口、外口,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可有多个外口。

  • 标签: 肛瘘 手术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肛瘘患者行肛瘘切除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5年,92例行肛瘘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护理以及预防为主的护理手段;观察2组患者在术后2周内的肛门功能,依据《肛肠科病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并由患者和护理人员填写满意度调查;结果对照组患者中,1例发生假性愈合、2例发生伤口感染、4例发生伤口撕裂;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为52.17%;观察组患者中,仅1例发生伤口撕裂,无其他并发症,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为86.96%;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护理以及预防为主的护理手段,有效的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肛瘘患者 肛瘘切除术 术后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肛瘘切除术与肛瘘挂线术在高位肛瘘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2016年 1月~ 2017年 12月所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 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肛瘘切除术的治疗方案,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肛瘘挂线术的联合治疗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显效率 60.00%( 18/30)及总有效率 96.67%( 29/30)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 3.33%( 1/30)则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平均创面面积( 4.58±0.56) cm2明显缩小,而伤口平均愈合时间( 23.76±3.48) d则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肛瘘切除术联合肛瘘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确切,效果显著,适于应用推广。

  • 标签: 高位肛瘘 肛瘘切除术 肛瘘挂线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肛管或直肠腔与肛门外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称为肛管直肠瘘,简称肛瘘。一般由内口、管道和外口组成,也有只有内口或外口者。其发病率在肛门疾病中仅次于痔疮1。如何提高其临床护理疗效一直是护理人员思考的问题,现综合叙述临床上对于肛瘘的护理方式如下

  • 标签: 肛瘘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