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5
/ 2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研究

郑红梅

苍溪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广元    628400

临床检验是医院诊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诊治效果。而样本采集作为检验的前提环节,其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认真对待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不断提升临床标本采集技术水平,以确保医疗质量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本文将对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医护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 采集前

1情绪

由于部分患者对检验工作缺乏正确的认知和了解,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儿童等比较敏感的人群,容易出现紧张、焦虑、害怕、烦躁等情绪,可能会造成不良应激反应,导致临床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具体而言,紧张激动等应激情绪下可能会发生呼吸、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进一步可能会影响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即人在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血清胆固醇及红细胞计数增加。若受检者情绪高度紧张,肾上腺激素分泌加速1;恐惧及愤怒等可导致儿茶酚胺升高。另外,有研究发现,不良应激反应还会造成血液检测患者血钙水平升高2,但是影响较小,与正常值较为接近。

2饮食

饮食在临床检验标本采集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影响到采集样本数量和质量,还可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引起重视。对于常规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应在晨间起床前抽取,且采血前应空腹12h以上。若采血前个体进食过食物,则可能会易造成有关元素升高,如钙、三酰甘油和钠等,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饮食结构不同也会对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造成不同的影响。高脂饮食后可能会造成人体内长时间存在过量甘油三酯。饮酒后会造成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升高。高核酸饮食可引起尿酸升高。

因此,为了避免饮食对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结果产生不良影响,需要严格控制采样前患者的进食及饮水情况,采样前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控制,通常会要求空腹或低糖低脂饮食,并且需要在指定时间内接受采样。这样可以减少饮食对采样质量产生的影响,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3药物

药物对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用药时间的药物对检测结果都会产生不同的干扰,因此,在采集检测前,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例如,水杨酸制剂易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枸橼酸钠抗凝血之后,易降低血钙,增高血钾3。一般而言,检测前 3 d 应尽量停止服用刺激性药物,例如青霉素类,会造成尿检会出现假阴性,从而影响患者疾病治疗工作的开展。因此,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用药史,及时通知临床检验人员进行调整,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运动

运动会导致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加快血糖消耗,同时酮体和游离脂肪酸也会被肌肉利用,这些代谢产物会随之增加。如果运动过于剧烈,则这些改变会更加显著,同时会影响更多的检测项目。对于那些在从院外赶往门诊进行抽血检查的患者,常常会检测到白细胞、乳酸、酶类和丙酮酸等方面的升高。因此,应在运动后休息 30min 以上再抽血以免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1. 采集中

1采集时间

在进行标本采集时,需要准确掌握采集时间并进行记录,并尽可能避免在患者进行其他检查或治疗操作时进行采集。例如,在妇科检查后进行尿液采集可能会导致阴道分泌物、消毒液等混入尿液中,从而影响检验结果。因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尿液采集应取中段尿进行。对于痰液标本采集,应告知患者需要在早晨采集,并在使用抗生素前进行采集。同时,在采集时需要协助患者清洁口腔并指导深呼吸咳痰,以获得下呼吸道标本。血液采样时间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如果时间过晚,可能会导致某些指标偏低,例如蛋白质、脂类、氨基酸和糖类;而时间过早则可能会导致这些指标偏高。因此,为了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必须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对于不同疾病患者和不同检验项目,采集标本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在胸痛后2-6小时内采集肌红蛋白;而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则应在发病后8-12小时内进行尿淀粉酶和血淀粉酶检测,而这些指标会在持续3-5小时内升高4。总之,针对不同的标本采集需坚持不同原则和标准,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采血体位及部位

血液采集的体位和位置也会对采血检验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采血时卧位姿势比较,站立位和坐位可能会导致静脉渗透压升高,同时还会导致一部分水分从心血管系统转移到间质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测结果。具体而言,采血时站立位会导致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胆固醇和血脂等指标升高。在输液处采集血样时,由于液体的稀释作用,可能会导致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1. 采集后

标本采集后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运送、储存等。对于采集后的标本,储存时间过长、储存条件不当等因素都会导致标本质量下降,最终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采集血液样本后,血液需要立刻送检,因为保存时间过长会导致血红细胞破坏、酶类物质活性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液中的物质可能会逐渐渗透至细胞外,导致溶血并且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送检之前需要检查标本容器有无漏隙,以避免人员或标本受到污染。为确保标本质量,需要尽可能地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并尽可能快地处理和检测。否则,采集后过长时间未送检的血液标本会增加红细胞消耗能量、白细胞降解和细菌污染等风险。一般情况下,血液标本需要置于室温保存,并且放置时间不能超过4小时,也可以置于4℃环境中保存,保存时间不能大于7天。对于粪便标本,应在留取标本后2小时内送检,否则粪便检测结果可能会因pH值和消化酶的影响,导致细胞成分分解降解。此外,尿液标本的保存时间也需要注意,如果超过3小时,可能会因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假阳性,同时尿糖含量也会明显下降,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甚至误导临床

5

  1.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展开了系统性研究,通过对不同标本的采集方法、采集时间、采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深入探究了临床检验中标本采集的关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医学的检验水平。同时在临床实践中,应充分考虑标本采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尽量避免对检验结果产生干扰,同时提高临床检验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标本采集、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不断改进和提高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技术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学的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洪,李青.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及相应措施 [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3):425-427.
  2. 黄平,马明炎,余登琼.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重庆医学,2017,46(22):105-106.
  3. 魏少京.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医疗装备,2016,29(21):201-203.
  4. 刘振江.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展研究 [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6):842-843.
  5. 何勇平.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J]. 医学信息,2016,29(2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