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阳引阴温灸十七椎”联合“阴病阳治铺灸八髎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7
/ 3

“从阳引阴温灸十七椎”联合“阴病阳治铺灸八髎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王晓霞1,徐坤明1,张奎美1,张淑玲1,王秀荣1,曹文明2,宋小磊2

1潍坊医学院附属昌乐人民医院妇科

2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

【摘要】 目的:探讨“从阳引阴温灸十七椎”联合“阴病阳治铺灸八髎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方法:拟选取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至潍坊医学院附属昌乐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温灸十七椎联合铺灸八髎穴,对照组予以布洛芬胶囊,3个治疗周期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症状标准及疗效标准。结果:经3个月周期治疗后,治疗后两组CMSS、VAS评分、中医症状标准及疗效标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从阳引阴”及“阴病阳治”理论可应用于寒凝型疾病的诊疗;温灸十七椎联合铺灸八髎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温灸十七椎;铺灸八髎穴;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痛经主要指与月经相关的、发生于行经前后或经期的下腹部疼痛、坠胀,临床一般分为原发性(痉挛性)痛经和继发性(充血性)痛经,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女性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月经初潮则疼痛的一类妇科疾病[1]。目前原发性痛经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常使用口服避孕药(OCs)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但上述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引发胃肠道不适、内分泌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2]。而我国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痛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具副作用小、临床疗效稳定等优点。然而,将“从阳引阴”及“阴病阳治”理论用于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目前国内外均罕见相关报道,故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从阳引阴温灸十七椎”联合“阴病阳治铺灸八髎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至潍坊医学院附属昌乐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0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21.25±4.28)岁,平均病程(8.41±2.73)月;对照组平均年龄(22.32±4.15)岁,平均病程(8.84±2.33)个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开展前已与患者进行过成分交流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医学伦理会已审查通过本次研究。

1.2 纳入标准

(1)西医诊断符合《妇产科学》中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妇科学》痛经中“寒凝血瘀证”;(2)患者月经量正常,未见其他出血性疾病;(3)能耐受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及温针灸操作;(4)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因器质性病变或其他妇科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2)肾功能不全、消化性溃疡、胃炎或合并出血性疾病者;(3)过敏体质者,无法耐受本次研究操作者;(4)治疗部位有皮肤创伤、溃疡者。

1.4方法

1.4.1治疗组

①温灸十七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GB12346-2006) 进行穴位定位和明确每个腧穴的进针角度、针剌深度。十七椎(EX-B7):取俯卧位,在人体的后正中线上,第五腰椎棘突下,直刺0.5-1寸。患者取俯卧位,医者针刺前行双手常规消毒,再予患者穴位局部皮肤进行安尔碘消毒。进针得气后平补平泻30秒,留针30分钟,每间隔10分钟行针1次, 每次行针30秒左右。截取长2cm的艾柱1炷,将艾炷套在十七椎穴的针柄上点燃,共 灸2柱,约30分钟。在燃烧的过程中,若患者自觉灼烫难忍,医师可在该穴区再添加 硬纸薄片,以防止局部烫伤。艾灸结束后,用镊子将针柄上的艾灰轻轻抖动到弯盘中, 随后缓慢起针,并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毫针:选用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生产许可证编号:苏食药监械生产许20060095号,规格为0.35mmx40mm不锈钢毫针。艾条:将南阳百草堂生产的五年陈艾条用尺子测量后剪截成2cm等长艾炷,生产许可证编号:Q/NYBC 02-2011,每次治疗准备2炷。)温针灸30分钟,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持续至经期第3天,治疗3个月经周期。

②铺灸八髎穴:药物准备:主要成分有:元胡、蒲黄、赤芍、五灵脂、附子、肉桂、干姜、丹参、小茴香、当归、川芎、吴茱萸、冰片等,将其混合粉碎过筛,得到药粉,密封备用。具体操作:将生姜清洗干净、切块,用打姜机将生姜块打成泥状,挤出多余姜汁,放微波炉加热2分钟取出备用。嘱患者采取俯卧姿势,完整充分暴露其腰骶区域(八髎穴区)。八髎穴区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涂擦上适量姜汁,将15g药粉均匀撒在八髎穴位置。将事先准备好的桑皮纸覆盖在八髎穴区上,然后将姜泥整齐紧实的铺置于八髎穴区处,厚度约2-3厘米。取安艾炷叠瓦状排列在姜泥上,共摆4列(共约16个左右), 用打火机点燃每列艾炷的头尾两点,灸3柱,共灸90分钟。艾炷燃尽后移除姜泥及艾灰,温热湿毛巾擦净腰骶部皮肤。月经第1、2、3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共3次,治疗3个月经周期。

1.4.2 对照组

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3691),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口药,1天2次,1次0.3g(l粒),服至经期第3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1.5观察指标

1.5.1 CMSS评分

参考《中文版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该量表总得分0~76分,得分越高,提示痛经程度越严重。

1.5.2 VAS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该量表总得分0~10分,分数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1.5.3 中医症状标准评估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估痛经中医症状,总分0~30分,得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

1.5.4 临床疗效标准评估

①痊愈 :经治疗疼痛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治疗前下降80%以上。

②好转:经治疗疼痛减轻,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治疗前下降30%~80%。

③无效:经治疗疼痛无明显改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治疗前下降不足30%。

1.6统计学方法

本院通过SPSS24.0统计软件包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CMSS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MSS及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MSS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CMSSVAS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CMSS

VA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50

68.69±5.57

32.78±4.48

7.32±1.25

3.32±1.04

对照组

50

67.55±5.68

35.57±4.52

7.38±1.29

5.12±1.13

t

1.01

3.09

0.23

8.28

p

0.31

0.00

0.81

0.00

2.2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中医症状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50

25.64±3.45

12.69±2.87

对照组

50

26.73±3.22

15.72±2.94

t

1.63

5.21

p

0.10

0.00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相同治疗周期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痊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0

35(70.00)

12(24.00)

3(6.00)

47(94.00)

对照组

50

30(60.00)

8(16.00)

12(24.00)

38(76.00)

x2

6.35

P

0.01

  1. 讨论

痛经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晚期至20岁早期女性间的疾病,该疾病全球范围内均有报道。研究数据显示,痛经伴随临床症状需要借助药物控制的女性约占55.2%,痛经严重影响着经期女性的正常生产生活。回顾分析痛经临床的常规治疗,口服止痛类药物可快速缓解患者症状,但长期服用会产生不良反应,而且常易反复发作[3]。原发性痛经在中医学属“痛经”或“经行腹痛”,其中寒凝血瘀型临床较为常见[4-5]。基于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理念,中医在治疗痛经方面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6]。有学者采用灸法温经散寒、消瘀止痛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7],有学者则将针刺用于治疗痛经,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从而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8]。将灸法与针刺两者相结合可起到增效作用,进而达到温经通脉止痛的最大效果。本次研究采用“从阳引阴温灸十七椎”联合“阴病阳治铺灸八髎穴”的方案联合治疗原发性痛经,观察并分析此方案的临床效果,此方案在改善患者疼痛方面较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更佳(P<0.05),同时对纳入研究对象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在长期临床疗效随访中发现此方案的有效率方面较常规西药治疗更佳(P<0.05)。

综上所述,“从阳引阴温灸十七椎”联合“阴病阳治铺灸八髎穴”的治疗方案切实有效,且临床效果较常规西药治疗更佳。此中医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9],且该方案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由此推测“从阳引阴”及“阴病阳治”理论或许可应用于更多妇科寒凝型疾病的诊疗。

参考文献

[1]谢幸.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51

[2]王磊.隔药灸不同时长对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生殖内分泌表达水平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 6) : 192 195

[3]陈筱茜,林嘉宜.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Meta分析[J].福建中医药,2022,53(08):15-19.

[4]李革飞,高美兰,刘文珊,等 .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4):508-513.

[5]王晓玉,陈春宇,杨尚武.毫火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机理探讨及临床应用[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2,38(04):115-117.

[6]薛利凤,苗玉新.温针灸联合化癥止痛汤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2,54(07):184-187.

[7]刘小燕,李琳慧,曹乾安,何阳梅,周艳苹,付勇.不同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4(01):110-114.

[8]朱理芬,张玲,葛小兰.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09):1598-1600.

[9]Wen-Ming Cao,Xiu-Rong Wang.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Umbilical Therapy of Herbal Medicine Combined with Self-Made Dysmenorrhea Paste on Primary Dysmenorrhea[J].心身医学研究,2020,2(1):1-7

课题编号:

2022年潍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科研项目(WFZYY2022-4-045);

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资助(SZZYSM 202106003);

2019年广东省临床教学基地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9JD079);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菁英人才项目。
通信作者:曹文明、宋小磊(并列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