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课堂”—让孩子乐算会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7
/ 2

“习课堂”—让孩子乐算会算

陈婷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八小学

摘要:分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师应了解教材和学情,设计合情合理的习学案,通过数形结合,利用直观图,探究算理、算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紧扣“计算”本质,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巧设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拓展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发展运算素养。

关键词:习课堂;习学案;异分母;算理;算法;转化;运算素养

“习课堂”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习”为核心课堂,以教师的组织、管理、激励和评价为主课堂。它摒弃了传统教学中零碎地讲解、无效地提问,个体地问答,通过“读—习—读—习”任务化教学,在任务驱动、情境调动、工具撬动下,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当堂训练,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保障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那么“习课堂”的模式是否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呢?本文将以习课堂模式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实践为例,浅谈自己的教学思考。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编排上,淡化了分数加减法的意思,而是结合整数加减法的含义,利用类推来理解分数加减法,认识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本质都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也就是统一单位后才能计算[1] 。

本课知识难度不大,有部分学生课前已经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会算就不用了吗?难道会算就是掌握了吗?这些会算的同学往往只是会按照一定的模式,生搬硬套,并不理解真正的算理。如何突破学生这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改变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呢?如何避免学生对计算只是计算的印象,如何避免在计算课上只重算法的教学方式,如何真正有效的学习计算呢?

本节课,教师将通过设计合理的习学案,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习课堂”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则避免了学生在计算课上有事,不会因为自以为“懂了”,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忽视、错过算理的理解。

1.教师了解教材和学情,设计合情合理的习学案

在课程教学的初期,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教材重点、难点、易错点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分析出学生在学习该知识点中普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课堂“习学案”。

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可以根据该知识点的难度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设计。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简单的例题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和技能,然后逐渐引入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该知识点。最后巧设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拓展思维。

2.数形结合,探究算理

看似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只靠干巴巴的一句“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来说明,我觉得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抽象思维水平还不够的学生来说,只会让他们停留在“会算”的层面上。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本课注重借助实物、直观图理解算理,从正方形入手,利用正方形纸,探究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在课上,虽然大部分学生已经把结果算出来了,但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让学生把答案当成一个猜想,通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等方式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把自己的想法在通过画一画,涂一涂等方式,在习学案中表示出+的过程,最后小组交流,汇报。利用直观图示,理解把转化为的本质是为了统一分数单位,直观、明了,使学生既理解了算理,又掌握了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方法----通分。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会算、会想、会说、会写,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

   3. 渗透转化,拓展思维

本课主要从两个方面突出转化思想的渗透:

一是分数表征形态的转化,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沟通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紧扣“相同单位才能相加减”的基本算理,从而习得异分母加减法可以通过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二是渗透转化思想的培养。在联系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在面对其他新问题时,也能学会将其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来解决。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使学生深入理解本课的转化思想,在学生基本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后,我在习学案上设计了以下问题: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举例说明,并在小组内交流。

4.巧设练习,巩固提升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以便灵活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习学案的练习环节,教师巧妙选择了互质,互成倍数等几种类型的分母,同时,算式中还包含了两个“1”,和5个。通过分享心目中最有价值的题目,学生分析,掌握每种类型的特点和计算方法。教师的再次提问,让学生主动思考该如何通分,为什么这样通分,深刻体会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通分的作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和教材的编写意图,通过设计合情合理的习学案,让学生在任务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紧扣“计算”本质,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巧设练习,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拓展思维,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发展运算素养。

本文系珠海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第一批(2021年度)课题《“习课堂”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习学案”的设计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21ZHGHKTG49)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