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8
/ 2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探析

陈俪坤 ,杨申通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 德州 禹城251200

摘要:高校思政课是中国高校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人民主义、科学精神等思想观念。本文通过探讨课程思政理念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影响,分析了课程思政理念的内涵和实践应用,并提出了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建议。

关键词:思政理念;高校课堂;教学效果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课程思政理念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和教育评价等方面,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和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高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教学进度过快、理论脱离实践、教学评价单一和师资力量不足等,制约了其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基于此,通过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探析,对于优化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具有现实与意义的指导作用。

2.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2.1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

高校思政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是实现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高校普遍推广了课程思政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但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常常存在着以讲授为主、读书笔记为主、考试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与实际问题接触不够,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此外,教师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系统教学设计,也制约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提高。

2.2 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思政课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也缺乏对于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的深入分析和掌握,导致教学内容单一、乏味。另外,一些教师也缺乏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差异缺少关注,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次,思政课教学缺少互动与思辨。很多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带领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和灌输,缺少对于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的鼓励和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最后,思政课教学缺乏实践与体验。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往往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但是很多思政课教学缺乏实际的案例和实践环节,缺乏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的联系和贴合。这导致学生往往对于思政课教学内容感到抽象、空洞,缺乏深度体验和认知。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多为学生提供实践与体验的机会,以及更加注重互动与思辨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3.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

为了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和质量,课程思政理念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等多个方面予以体现。

3.1 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的思政课教学设计

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的思政课教学设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学习差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应该通过本课程学习到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本课程的内容应该涵盖社会热点、时事政治、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际的案例和互动的授课方式,深入分析和探讨这些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同时,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注重互动与思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同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和体验机会,通过实践和体验,让学生深刻理解和体验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评价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提高程度,同时也应该考虑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掌握程度。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学生作品、课堂讨论、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以多种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2 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的思政课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成为必要的选择。这些方法包括探讨问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情景模拟式教学法等,它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互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能力。

3.3 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的思政课教学评价

高校思政课教育评价应该与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紧密结合,从学生的认知、态度、行为、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此外,应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建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评价机制,促进教育改革和教学提高。

4.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评估

4.1 面向学生的思政课教学实效评估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评估应该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和专业知识的提高为核心,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和参与思政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考量。

4.2 面向教师的思政课教学实效评估

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评估应该从教师授课能力和方法、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关注等方面进行考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思政课教学能力。例如,教师授课能力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保障,需要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课堂观察、听课记录、教师反思等方式进行。

4.3 面向社会的思政课教学实效评估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评估应该从学生的社会责任、文化认同感、创新能力、人际交往技能和社会实践和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考量。这些评估指标既体现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价值提供了保障。

5. 总结与展望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和质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探析,是优化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举措,既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又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未来 未来的高校思政课教育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互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明, 王安宁.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实践[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9, 35(2): 1-5.

[2]田雪, 杨慧, 李晓东.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析[J]. 教育探索, 2019, 12(4): 102-104.

[3]张家琦.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 河南教育, 2020, 4: 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