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呼唤生活化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8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呼唤生活化教学

陈晓红

大田县第五中学,福建 三明 3661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我国初中阶段教育工作中的关键学科之一,通过高质量展开本门教学工作,利于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由于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时,其理论特征十分突出,因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性知识的兴趣。在此情况下,教师就有必要实施生活化教学,进而通过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充分激发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内容,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等。基于此,本文就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为出发点,而后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呼唤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

前言: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速度往往较快,然而却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之间有着较好的匹配性。同时,外部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也十分明显,针对自身的发展道路,大多学生还未能予以综合性的认知和明确,也由于缺失具体的目标,所以在学生自身的发展中很容易产生有所迷茫的情况。因此,展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至关重要,该项教学工作主要是围绕于现实生活来加以展开的,教师需通过落实生活化教学来促进学生的有效性学习,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而推动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落实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助于提升该门教学工作的展开成效,如在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后,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往往十分靠近,能够使学生产生较为熟知的感受,从而利于营造出让学生满意的课堂氛围。在此种氛围下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时,也可降低学生的身心压力,保障学生高效性吸收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也可提升教学工作的展开成效[1]。并且,生活化教学强调将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现象结合至具体的教学中,而不少生活现象均为学生所了解的现象,因而针对这类现象,学生通常有着较高的兴趣,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与互动时,也更能表达出自身的想法[2]。由此可见,在展开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后,可显著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投入程度,保障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的效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呼唤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展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时,学生为绝对的主体,教师应深化明确此点,针对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况,细化分析和明确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所具有兴趣和探索热情的一些事物。而后再围绕于此,大力创设出适合学生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唯有如此,才可真正提起学生的亲切及共鸣之感,使学生对所涉及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从而才可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际投入程度,也会更为迫切地思考、探析与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3]

例如,在展开《亲情之爱》一课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时,教师可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更为感受到父母对自身的爱。同时,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为学生模拟出相应的家庭场景,随后再引导学生去自主选择是想扮演孩子这一角色,还是父母的角色,在学生一同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父母在陪孩子学习、玩耍或是父母在做一些家务时,均会使孩子感知和体会到父母对自身的付出,在孩子感知于此后,也会通过努力学习,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来报答自己的父母。并且,在创设上述生活化教学情境后,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内心对父母的情感,学生在掌握《亲情之爱》一课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时也会更加深入,同时上述方式还利于展现出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主体位置,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推动实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目标。

(二)利用丰富素材拓展生活化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教师如果想真正呼唤好生活化教学,展现出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与作用,也需善于利用丰富的素材来有效拓展生活化教学。同时,在选用素材的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生活实际来加以选择,最终选择的生活素材应为学生现实生活中所常见的一些素材,以便拉近学生和生活素材之间的距离,进而学生在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时,也会更为具有效率性[4]

例如,在展开《法律伴我们成长》一课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针对某些家长在孩子未成年时,就要求孩子辍学外出打工的现象,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到上述现象违反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同时,网吧也都是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但却发现在网吧中有许多未成年人正在打游戏,这为生活实际中的一些法律案例,教师能够以向学生讲述上述案例来拓展生活化教学,而学生在针对上述问题阐述自身的想法和建议时,也可提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理解、吸收程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三)课后习题生活化

在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确保课后习题的生活化也同样重要,不少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都需利用至现实生活中,为现实生活加以服务,对此更强调在课后习题中结合生活化元素,以便更为巩固和扎实学生的知识学习

[5]。例如,在展开《绽放生命之花》一课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时,教师应为学生设置关于生活的一些课后习题,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后采访身边所熟悉的人,主要的问题包括活着的意义?如何才能活得更为精彩?并要求学生根据采访结果来表达自身的想法,随后制作出生活历程图,将自身的照片贴到其上,直观了解自身所产生的变化。并且也可让学生参与至某些探望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布置此类生活化的课后习题,更利于表现出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获得更为良好的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通过呼唤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及积极性。进而使得学生深化理解和吸收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最终也可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
参考文献:

[1]曾雪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名师在线,2022,(36):52-54.

[2]梁秀英.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24):63-65.

[3]张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基础教育论坛,2022,(35):69-70.

[4]温建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性及有效性[J]. 天津教育,2022,(25):104-106.

[5]孙青青.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4):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