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农村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探讨

唐卫星

仁寿县藕塘镇农旺小学校

【摘要】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小学教育的开展是否发挥了其本身的作用。而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这一学科对学生科学知识水平的掌握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目前为了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小学科学从城市改革到农村,对教学课堂中的教师及同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旨在分析目前农村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探究得出农村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 科学教学 实验 现状

【正文】小学科学对学生有着科学启蒙教育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有必要认识到小学科学学科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意义,强化教学资源,依赖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通过对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教会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自主探索,从而认识到一些事物性质和科学规律。促进学生科学的认识方式和科学自然观的养成,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形成综合性的科学素养。

一、农村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

1.1主体让位于客体

在当下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即主体让位于客体,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农村的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行为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受到了限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单纯地将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听,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了被动的位置,缺乏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

1.2客体作用单一

根据这两年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并没有专门的科学教师,担任科学授课任务的往往是其他学科老师兼任或是快要退休的老教师担任,这就出现了科学知识严重欠缺的问题,或者是由于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职,那就导致老师没有时间认真备课科学这一门课程。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小学科学顺利开展以及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同时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往往认为科学学科并不重要,随意任由主科教师进行占课等,科学教学的开展和深度扩展都受到了重要影响。同时除了学校之外,农村家长没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对于科学学科的重要性很难理解,在面对一些科学现象时难以做出准确的解释,甚至会用非科学的迷信观念对孩子进行教育,这就对学生从小接受科学知识产生了不良的阻碍效果。

1.3课程资源匮乏

在教学开展过程中,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尤其是科学学科,教育环境对教育成果与学生发展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农村环境具有天生的优势也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主要体现在科学学科所用到的器材和教具等方面。农村的部分小区器材和器具严重缺失,教师在开展实验课程中没有合适的器具进行配备,到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无法施展,所谓的动手实验课变成了理论课。但是农村环境对于小学科学实施的优势也是存在的,比如农村往往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学生能与大自然密集接触,能够切实地进入到大自然中进行体验,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少有教师意识到自然资源对于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的推动作用,很少能够将课程带入到自然中去。

二、农村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2.1突破条件局限,巧妙利用现有资源

为了实现农村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优化,学校有必要在最大程度上补充器具、实验器材,突破条件局限。此外,教师应该转换思想,将本地的自然资源来利用到课程开展过程中去,实现因地取材,因地施教。将科学课程与当地环境有机结合,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为开展科学教学提供的观察、考察、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天然场所,广泛地吸取当地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以科学的思维引领小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科学知识,用科学来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让学生进入到自然中以实际的学习、考察、实践来培养自身对于科学的兴趣以及科学知识的获取。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农村环境对于科学学科课程开展的优势。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的《生物与环境》章节为例子,教师在进行这一章节的教授过程中,要求教会学生理解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学会衔接生物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给学生留下实践作业,可以回到家观察家畜是以什么为食物的?例如鸡除了吃玉米粒、烂菜叶等,还会吃地里的虫子等。还可以引导学生到野外观察某一种动物的习性,观察记录它们是以为什么为食物,而同时它们又受到哪些天敌的威胁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用手机来记录过程,最后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定某一种动物,让学生课后观察,看谁写出来的与这一种动物存在“吃”与“被吃”关系的其他动物种类最多。农村的野外环境是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天生的资源,可以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2.2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

变革首先是观念的变革,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教师的素养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的素养也直接决定着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展情况。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主体作用的发挥不仅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等等各项基本技能,还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自我意识、养成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面对事物保持科学态度等等。教师在科学课上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当学生对实验目标进行明确后,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接着可以教给学生自主的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中独立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教科版小学科学的《工具和机械》单元,首先让学生明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接着教师通过尝试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运用同一机械原理的工具进行统计归纳,回到课堂中时可以进行讨论比较例如哪些工具运用了杠杆原理? 简单工具包括启瓶器、螺丝刀、剪刀等都可以让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验,切身比较运用工具前后是否省力,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自主实验的能力。

2.3加强实验分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要明确课程标准和设定之间的关联性,要重视科学课程在小学教学开展中的重要作用,肯定科学课程在学生德育和心智上的发展作用。明确实验是学科学最有效的手段、明确实验目的、合理的设计实验、明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完成的任务、明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应用结论。通过科学课程的开展来引导学生亲身的经历探究的过程,从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进行科学实验,增强自身科学探究、自主实验的能力。

例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中研究蜗牛习性的实验,首先将实验分解,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蜗牛的饮食习性,接着引导学生备好实验所需要的物品,2—3只挨饿的蜗牛、菜叶、树枝、苹果片、记录表等。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首先通过放大镜来观察记录蜗牛的体型,记录实验箱内实物或排泄物。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蜗牛的体型是否变化以及实验间内食物及排泄物的变化。通过将实验分解,将每一步都非常严格地让学生进行遵守,学生对于实验的整体流程和最终目标、实验细节有一个更好的把控,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基于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堂存在的短板,有必要从各个方面进行优化。改变传统的主体地位模糊、实验资源短缺等等不良情况。学校有必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当地的特色资源突破条件局限,将自然资源与科学课程进行巧妙结合,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在进行实验时加强实验分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现学生科学知识的高效教授以及综合性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路学珍.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亚太教育,2022(15):14-17.

[2]何亚涛.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智慧,2022(17):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