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的研究

吴鹏

乌鲁木齐市城市公共照明监测中心,新疆自治区, 830000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比例,可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服务。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税收体制、财政体制与行政管理模式等指标随之改革,已全面展开了内部控制建设,促使行政事业经济活动内容与实现方式随之变化,进而要求会计核算工作能够适应现代化需求。但受各类主客观条件影响,县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内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完善,以规范各行政事业单位内的会计基础工作。本文基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应用意义,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开展基础会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

1.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的意义

        会计基础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行政事业运行提供重要信息,可分配、控制、考核财政资金,进而为单位决策、发展提供高效财务信息,是行政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因此,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发挥会计基础工作职能、完善机构设置,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时的财政监管水平,对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会计基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

2.行政事业单位内会计基础工作存在问题

        2.1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期间,会计基础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影响为间接影响,因此部分事业单位领导忽略了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甚至部分管理人员误认为会计基础工作为财务部门基本工作,认为开展会计工作,仅需负责收取款项、支出资金,未应用过多会计技术。久而久之,限制了财政管理人员工作,且易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紊乱,使会计工作职能减弱,限制了会计作用。

        2.2 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想做好会计管理工作,首先要健全会计管理体制,但部分单位未严格执行国家规章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制定统一管理机制,甚至部分事业单位内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影响了会计工作完成质量。设置岗位上,部分单位未重视会计基础工作,且内部岗位混乱分配,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出现兼职情况,加上内部监管制度不完善,导致管理工作形式化[2]。

        2.3 会计工作者电算技术较差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全面渗透至会计工作中,对于会计基础工作而言,电算化记账代替手工记账方式为时代所需。但到目前为止,部分事业单位人员仍采取手工记账方式对账,甚至部分会计人员不会应用EXCEL内简单公式,限制了工作效率。

        2.4 存在原始凭证问题

        原始凭证是事业单位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因此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填制原始凭证时依据及时、完整、准确、清晰的原则进行填制,这是记载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转、经济活动的直接证据。原始凭证包括两类,即自制凭证与从外单位获取凭证,其中外单位获取凭证包括交易明细、发票、交易记录与支付手续等,而自制凭证包括工作发放单、借款单与出差审批单等。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原始凭证存在下列问题:凭证内容不完整,不符合原始凭证填制需求,甚至存在少填、漏填或不填情况;部分会计工作人员为达个人目的利用职权改变原始凭证内容;填制凭证时字迹不清、涂改严重;凭证传递慢,延误会计核算周期。

3.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的对策

        3.1 合理设置会计岗位

        提升会计基础工作人员素质,需合理设置单位会计岗位,并招录法定条件内会计工作人员,尽可能选择高素质人才。若单位内无符合条件人员,可考虑记账方式解决或请求主管部门协助,也可建议会计管理部门采取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3.2 提升对于会计基础工作重视程度

        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领导是各会计事务的决策者,因此想要行政事业单位稳定发展,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需了解《会计法》,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辅助财务部门开展工作。从意识、行动方面给予会计工作者有力支撑,并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与财务管理主动性,并加强重视会计基础工作,为会计工作者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3]。

        3.3 规划会计工作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内会计基础工作流程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结合自身工作特征,科学设计及优化工作流程,同时明确岗位职能,尽量减少工作环节,以提升工作效率,促使核算工作有序进行。

        3.4 将基础会计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方案,可确保行政单位有序执行经费。因此将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决算工作纳入绩效考评,同时将会计基础工作纳入年终决算报告,增加会计基础工作内容,包括存在问题、执行情况、执行建议等方面,可提升单位领导认知,提升会计人员责任心,进而规范财务管理。

        3.5 开展全面监管

        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期间,需创建完善的监督机制,内部、外部全面同步监督,不断完善、健全各项监管制度,并关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特点完善会计政策,精细化各项条例。

        3.6 提升财政资金支付与使用效率

        提升财政资金支付、使用效率是我国落实集中支付制度、提升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措施,已成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趋势。开展国库集中支付,可保障政府掌握财政资金,减少资金周转环节,可实现粗放资金管理转为集约资金管理,进而保障财政部门综合调度闲置资金,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财政资金透明、安全流通,进而减少非法挪用、转移财政资金事件,以规避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信息化、全球化进程影响下,我国会计行业发展与现代化发展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新形势影响下,市场经济可带动会计工作接轨国际,促使会计管理工作由传统事物型转至管理型,使会计工作目标、内容、方式发生变化,因此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极为重要[4]。

    3.7提高信息化重视程度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为了充分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信息化的创新和变革,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基于互联网的会计工作模式。在构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时,应以时政工作为数据基础,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监管。由此可见,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为行政机关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的数据依据,而且可以实现对信息数据的有力监督。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建设中,应高度重视会计工作的信息化转型。在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要发挥领导和示范作用,支持会计信息化转型,把金融信息化融入内部文化建设,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氛围中提高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引导财务会计人员形成安全风险意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实际过程中,结合以往的管理经验,加强对财务重点的监督,制定可能发生的会计安全事故预案,依托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会计隐患排查,提高财会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3.8注意信息和数据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转化虽然可以消除纸质资料的泄露,但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看,很容易对会计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信息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时,应注意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避免财务数据泄露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在财务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是首要标准,应采用先进的保密技术进行保护。例如,金融信息系统设置了多重访问权限,访问IP状态受限。只有当用户从管理机构的内部IP地址登录时,它才能生效。同时,通过实名制和访问痕迹进行控制,为后续的监督和侦查打下基础。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严格禁止的网络安全氛围,通过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设计定期的信息系统维护计划,通过网络杀毒手段,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水平,防火墙更新和漏洞修复,全面避免会计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浅析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J].山西农经,2020(8)

  [2]赵丽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商讯,2020(26).

  [3]杜彬彬.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浅析[J].纳税,2020(27).

  [4]刘梅.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产业创新研究,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