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书香,浸润心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经典书香,浸润心灵

金雯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马集镇中心小学    江苏   扬州   211414

摘要:自古以来中国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无数的经典著作。这些内容丰富的经典著作,无不是古代圣贤先辈们的智慧和思想的结晶。让学生传承文学经典,在经典中陶冶情操;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灵魂最深处的思想开始,浸润他们的心灵,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字:传承经典;经典文化;文明班级;班主任;班级建设

“人才培养能力就是学校的生产力”,“改革是未来发展的动力”。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才能使他们更好地、与时俱进地学习与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培养他们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义务。做为新时代教育的践行者,我们小学老师肩上的责任和重担非同小可。在我从教的二十年来,无不夙兴夜寐,寻求教学之道;在我担任班主任的十八载中,时时夕寐宵兴,探索育人之法。时代的车轮在滚滚地前进,学生的性格与能力千差万别,育人的方法岂能穷尽!

我是一位班主任,同时也是一位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在近几年低年级的班主任教学中,我尝试将语文学习中的经典诵读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发现:我们的语文经典诵读里,竟蕴藏着无数可供学习的经典,是班主任工作的好帮手。

一、阅读经典,内向延伸,感受文化魅力

我国流传下来的文学经典作品,不论长短,几乎每一篇都经受过漫长的时间长河的洗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这些文本文质兼美、言意兼得,朗朗上口,有很多还是古代儿童的开蒙读物,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如今,低年级学生的经典诵读内容主要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晨读对韵》和古诗文等。这些内容,对于生活在现代背景下的低年级的学生来讲,由于他们生活经验的缺乏,以及文化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比较低,很多字词不认识,再加上这些语言文字都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感和年代感的,孩子会有很多的不理解是正常的。我们教师要能够解惑,从而传道授业。

1、在阅读中发现文本的语言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祖宗留下的学习方法是无数代读书人实践后的经验总结。学生们在面对一篇篇美文和句段时,能够优先记住的,必然是那些文字隽美、朗朗上口的作品。在实际的教学和操作中,我每天都会利用课前两分钟、早读课等零零散散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最开始时,带着学生们理解文意,接着一句一句地读给他们听、带着朗读,渐渐熟练后,就让学生们连句成段,反复诵读。在每天不间断的训练下,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感受到文本语言的韵律美。漫步在校园里,听着教室里清脆、稚嫩、但又无比坚定的读书声,仿佛跟随流淌的时光,徜徉在千百年前的书院,聆听着琅琅的读书声,真是一大享受。

2、在记忆中积累文本的意蕴美

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奉行“拿来主义”精神。说到哪些经典文学,头脑里就能够立刻涌现出它的字词和句子,甚至能够立刻写出来。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唯有“勤奋”二字!“经典诵读既是文本,也是语言,我们只有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才能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寻找到它深藏的意蕴美,感受中华经典文化的独特魅力。

3、在使用中感受文本的画面美

在经历了“看花是花”、“看花非花”的境界之后,这时的学习将进入第三重境界“看花还是花”。此时的文本,已经不只是一堆堆抽象的文字,它已经具象化了,仿佛在学生们的面前展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它们时而化身为吟诗的李白,时而化身为杏花春雨的江南,时而化身为月黑风高的边塞……这时,经典文化的学习才是真正享受学习的开始。

二、利用经典,外向拓展,培养三好少年

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本,除了是儿童认字的工具外,还是儿童心灵的指明灯:它不但能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能培养孩子强壮的身体素质。

1、向经典借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虽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经典文学有些晦涩难懂,但是这犹如登高,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每天的坚持朗读,不只帮助学生学好经典诵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坚持学习的好习惯。比如,“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非圣书,屏勿视”这一段中,在讲到“几案洁,笔砚正”时,不光会读,更要会做:教师带领学生收拾自己的书桌,让他们互相之间检查和评价,体会干净整洁的书桌给人带来的愉悦的心理感受;讲到“字不敬,心先病”时,带领全班学生展开了一场小规模的写字竞赛,学生之间互相观摩、比较,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相之间你追我赶的写好字的风气;讲到“头悬梁”“如囊萤”等部分时,和学生一起看图片,听故事,带领他们走进忘我的学习境界……

一点点的耳濡目染,一次次的文化熏陶,一天天的习惯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品德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不是更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吗!

2、向经典致敬,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管是谁,要想实现心中的梦想,就务必要从自身做起,端正自己的态度,恭敬自己的言行,培养自己优秀的道德品质,这样,才会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长呼人,即带叫”等等这些内容哪一项不与生活有关,在生活中,学生做得怎样?是否如文本中所说这样做,唯一的知晓方法就是——调查。我专门制作了一份问卷,让学生带回家请家长辅助填写,家长们怎么做就怎么填写,并在班级群中晒出自己对孩子的一段寄语。这样,双管齐下,一方面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又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殷切希望,“知耻而后勇”,在这样的激励下,有一些曾经调皮没礼貌的孩子开始勇于改变自己了,他们变得彬彬有礼,讨人喜欢。

我们班级惠可欣和张光检两位同学,即是朋友,又是同桌,每次都为一点点的小矛盾而闹得不可开交,桌子占位大一些小一些不要太斤斤计较,我就是用“凡取予,贵分晓,予宜多,取宜少”这句话来劝解,大家互相谦让一些,这个矛盾就不是矛盾啦!

3、向经典学习,锻炼强健的体魄

强健的体魄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没有好身体,怎能迎着梦想飞翔!在我们的经典诵读中,除了要有闻鸡起舞的锻炼意识,还要有“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的卫生意识。

在平常的低年级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注意的方面很多,要想让每个学生的素质都得以提高,班主任老师必定要结合经典,事事躬亲。

三、传承经典,内外兼修,打造文明班级

向内延伸,是经典诵读的一种维度,可以进行经典诵读和传统文化的深度聚焦;向外拓展,也是一种维度,可以进行经典诵读的广度扫描。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呢?如果还要再拔高一个层次的话,那必然是内外兼修,传承经典文化。

传承经典,不同于片面的学习,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经典阅读的基础之上,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学习汉学经典文化——国学。这时的经典文化就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它可能是一套汉学礼仪的学习,可能是一个经典故事的舞台合作表演,可能是一场古典音乐的熏陶,也可能是一首流传已久的吟唱……

结束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但请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份不断前进的旅行,沿途可能有暴雨,也可能有荆棘,但是我坚信暴雨过后定会有彩虹,荆棘之上也一定可以开满鲜花。传承经典文化的路途虽然看起来遥远,只要大家一起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坚持下去,改变每个孩子,让他们变得优秀,缔造文明班级是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刘天翔.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7):254.

【2】于守海,韩娇.经典诵读与人文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27-30.

1